金融工具丨本是同根生
之前的文章(金融工具丨有趣的排列组合)写了,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关于摊余成本的计量,我已经写了好几篇文章解读了,基本上把摊余成本有关的疑问解答得七七八八了。
今天就来说下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计量。
这类资产的本质还是债券,只是持有目的不那么单纯,不像摊余成本模式,只收取合同现金流,而是还想着高抛低吸来赚个价差。
但既然本质一样,那计量就有相似之处。
这类资产的计量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
先用实际利率法计量摊余成本,期末再将摊余成本重估到公允价值。
万变不离其宗。
初级版和进阶版的区别而已,而且这个进阶也很简单,你只要掌握了摊余成本计量,这类资产的计量就只是在摊余成本的基础上多了个公允价值重估。
举个例子:
2×13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 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 A公司同日发行的 5年期公司债券 12 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 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 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 59万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偿还。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
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公允价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其他资料如下:
①2× 13年 12月 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 1 200万元(不含利息)。
②2× 14年 12月 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 1 300万元(不含利息)。
③2× 15年 12月 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 1 250万元(不含利息)。
④2× 16年 12月 31日, A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为 1 200万元(不含利息)。
⑤2× 17年 1月 20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售了 A公司债券 12 500份,取得价款 1 260万元。
摊余成本计量,经过之前几篇文章的洗礼,相信各位老铁已经很熟悉了:
摊余成本的计量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现在只需要在这个朴实无华且枯燥的过程上加一笔公允价值重估就可以了。
比如2013年年底时,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为1041万,而此时公允价值为1200万,差额159万,那就要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将摊余成本重估到1200万: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59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59
再比如2014年底时,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1086万,而此时公允价值为1300万,怎么做账呢?
有老铁说了,那还不简单,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差额214万,直接: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14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14
这么想的老铁就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
这种类型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由两部分构成:1.摊余成本;2.公允价值重估。
别忘了,在2013年底时,金融资产已经确认了159万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就是说,在2013年底时,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构成是这样的:
等到2014年底时,先不考虑2014年的公允价值重估,金融资产的账面构成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在2014年重估公允价值之前,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来到了1245万,而2014年的公允价值是1300万,差额就只有55万,所以2014年底的分录为:
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55
贷: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55
以上就是公允价值重估的完整流程,看起来有点麻烦,其实归根究底就是两步:
1.每年年底的时候,先看摊余成本是多少,然后看累计的公允价值已经确认了多少,二者相加,就得出当下的账面价值;
2.用这个账面价值和当年年底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就得出了当年年底应该重估的公允价值。
就拿2015年底来说:
1.2015年底时,摊余成本是1136万,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已经确认了159+55=214万,即当下的账面价值是1350万;
2.2015年底的公允价值是1250万,比账面价值多了100万,那当年年底应该调减账面价值100万,即: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0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0
最后一年的分录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写一写,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各位老铁学废了吗?
欢迎各位老铁给我来个素质三连:点赞+在看+分享!
虽然我的标题挺不正经,但我分享的都是正经的干货:
(1)会计准则的大白话解读;(2)转行财务分析的亲身经验分享;(3)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的提效神器推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