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大湾区要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Author GIG
导读 · 2022.08.2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作了全面规划,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实力也得到显著增强。那么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将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本文内容发表于《经济日报》2022年8月24日11版。
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完善、外向型经济发达、同属广东省易于统筹协调。与该地区毗邻的香港、澳门国际化程度高,拥有较完整的国际营商规则体系,且与粤文化同源,认同感强。这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将珠三角9市与港澳特区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系统规划,在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将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框架逐步搭建。从内地融合来看,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一批重大区域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了9市融合,大湾区发展整体性增强。从内地城市与港澳合作来看,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方案出台,为推进港澳与内地融合、依托港澳面向世界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实质性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成阶段性任务。
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图
(图源:粤港澳大湾区网站)
对比世界其他湾区发展经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仍有巨大空间。从产业体系来看,世界主要湾区不仅是城市群,更形成了技术集群、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城市群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但仍集中在中低端,如何打造系统、完整、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仍需探索。这方面,深圳市近期出台“20+8”政策是一次有益尝试,其他城市也需要系统梳理并强化优势。从科技创新来看,人才和机制均不可或缺,美国主要湾区外籍人才占比超过40%,先进的人才机制及配套医疗、教育等政策促成了人才集聚效应,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可进一步探索。
世界主要湾区有一些共同特征,即通过营造区域经济、知识和规则一体化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对世界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形成吸引力和向心力,推动区域优势产业完全嵌入全球生产链,从而保持区域经济技术持续升级。这就是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优质资本、技术和高端人才都往平台集中,来了之后不想走,这也是旧金山、纽约等湾区主要平台经济技术持续升级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可从科教、“科创—制造”、金融三大平台着手,在此基础上逐步建造宜居、宜育、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一是打造世界级科教平台。相较于世界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仍有不足,广州、深圳资源略为丰富。香港目前虽有6所世界排名位列前500的大学,但其人口不足以支撑生源。建议内地与港澳相关大学全面放开在大湾区招生,一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流通,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认同融合。
二是打造世界级“科创—制造”产业平台。打造这样的平台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有科技创新和技术,其次要有风险投资机制,再次要有把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企业。香港科创业已有成熟的风投体系及人才储备,但由于制造业已转移到珠三角,因而缺乏具有转化能力的企业。内地有大量基础研究和转化能力强的企业,但缺乏真正的风险投资。从这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非常互补,应共同打造世界级“科创—制造”产业平台,畅通风投资本进入渠道,服务壮大湾区科创与制造产业。《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企业融资”,便是一种尝试。
三是打造世界级金融平台。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交所等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保持产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大湾区可探索金融双中心体系,一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可依托广深发展,服务实体企业;一种是可与华尔街竞争的国际金融,这方面香港可发挥作用。
深圳证券交易所
(图源:中新社)
此外,统一且国际化的规则是建设世界级经济平台的前提。大湾区是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一个连接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议全面梳理并与粤港澳规则衔接清单,形成大湾区统一规则。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平台作规则对接,建成大湾区统一市场,而后向四方扩散:向北往湖南、长三角对接;向西往海南岛对接;向东往台湾、福建对接,进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编辑:GBA Review 新传媒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