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孟钢/方晓东研究员团队:桥连氧化钨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及气敏性质
第一作者:代甜甜
通讯作者:孟钢,方晓东
通讯单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引用信息
代甜甜, 邓赞红, 孟钢, 童彬, 刘弘禹, 方晓东. 桥连氧化钨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及气敏性质. 物理化学学报, 2021,37 (10), 1911036.
doi: 10.3866/PKU.WHXB201911036
Dai,T. T.; Deng, Z. H.; Meng, G.; Tong, B.; Liu, H. Y.; Fang, X. D. Controllable Synthesis and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Bridged Tungsten Oxide Nanowires. Acta Phys. -Chim. Sin. 2021, 37 (10), 1911036.
doi: 10.3866/PKU.WHXB201911036主要亮点
本文介绍了桥连WO3−x纳米线器件高效原位集成的策略,综述了桥连WO3−x纳米线器件在低功耗、高灵敏气体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梳理了提升传感器灵敏度、降低功耗的设计思路,为推进面向大气环境物联网监测应用的超低功耗、高性能气体传感器件研发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意义、现状
快速工业化带来了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光谱、质谱、半导体、电化学传感器等气体分子检测方法中,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硅兼容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准一维氧化物纳米线兼具大比表面积和单晶载流子传输通道的优势,成为构建下一代超微型/超低功耗气体传感器的理想单元之一,有望实现室内外痕量大气污染物的实时、网格化监测。
氧化钨WO3−x (0 ≤ x < 1)具有丰富的氧化态、亚化学计量比晶相以及可逆的光致/电致变色特性,纳米线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准一维单晶载流子传输通道,WO3−x纳米线结合了上述两者的优异特性,在智能玻璃、能源转换与存储器件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WO3−x的基本性质出发,分析了液相法和气相法(气-液-固、气-固、热氧化)纳米线生长的机制及特点。其中,热氧化法无需催化剂、生长温度低、与现有溅射、微纳蚀刻工艺兼容,可实现纳米线尺寸与生长位置(包括在镀有叉指电极的衬底)的可控生长,实现桥连纳米线器件的高效、原位集成。
核心内容
1 WO3−x的基本性质
WO3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紧密关联。WO3是由规则的正八面体角上氧原子共享构成的立方钙钛矿状结构,W原子在正八面体体心,这种正八面体结构易受温度等的影响使WO6正八面体扭曲形成各种晶相:单斜相II (ε-WO3,< −43 °C) → 三斜相(δ-WO3,−43 – 17 °C) → 单斜相I (γ-WO3,17–330 °C) → 正交相(β-WO3,330–740 °C) → 四方相(α-WO3,> 740 °C)。ε-WO3不稳定,单斜相一般为γ-WO3。
图1 WO3晶相及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
2 WO3−x纳米线热氧化法生长
热氧化法生长结合了气-液-固(VLS)与气-固(VS)机制的优点,通过控制W膜在一定温度、气氛下的热氧化,表层W膜氧化生成WO3−x膜后,会在WO3−x/W界面产生应力、驱动W离子沿剪切面定向迁移,在较低温度下长出沿[010]方向生长的WO3−x纳米线。图2 热氧化生长WO3−x纳米线的因素:(a) 界面应力;(b) 缺陷;(c) 氧分压。
3 桥连WO3−x纳米线气敏性能
由于热氧化生长温度可控制在550 °C以下,衬底可用镀有ITO或贵金属Pt、Au叉指电极的玻璃/陶瓷衬底,进一步采用光刻或掩膜等薄膜图形化工艺,在叉指电极指定位置沉积(图形化)W膜,热氧化生长WO3−x纳米线(保证纳米线同底电极的电学接触),控制相邻W膜上WO3−x纳米线顶端的桥连,即可在叉指电极上形成导电通道,(通过单次生长)原位获得桥连WO3−x纳米线器件。
图3 (a) 桥连W18O49纳米线同NO2作用机理示意图;(b) 器件在250 °C对1–10 ppm NO2的响应曲线。另外,桥连纳米线器件与衬底隔离,有利于自加热产生焦耳热的局域化,采用自加热实现超低功耗检测,逐渐成为新型低功耗传感器的热点研究之一。Zhu等直接在叉指电极衬底上制备了Pt-W18O49薄膜纳米线的自加热氢气传感器,其自加热功耗在30–60 mW (~45 °C),对H2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图4 (a) 单根纳米线;(b) WO3−x纳米线薄膜;(c) WO3−x桥连纳米;(d) 单根纳米线自加热传感器;(e) W18O49组装纳米线自加热气敏响应;(f) 桥连纳米线自加热传感器。
结论与展望
热氧化生长温度较低(~500 °C),且与现有溅射、光刻等微纳工艺兼容,可实现微型桥连纳米线的原位集成,推进WO3−x纳米线器件的大规模应用;采用热管理可大幅削减传感器功耗,实现超低功耗传感;在桥连纳米线器件“悬空”传感通道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通过贵金属敏化、异质复合、表面缺陷控制等手段显著提升WO3−x纳米线器件的灵敏度;利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瞬态热调制及特征提取算法,也有望大幅提升WO3−x传感器的选择性,推进WO3−x桥连纳米线传感器件在室内外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
孟 钢
1982年出生,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低功耗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
1963年出生,2000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紫外准分子激光器及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1、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国教授课题组:黑磷(BP)/g-C3N4异质结光催化CO2还原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中南民族大学吕康乐教授课题组综述:高活性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策略
http://www.whxb.pku.edu.cn/CN/10.3866/PKU.WHXB20191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