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ife Conference 2024: AI for Health Science(附会议日程+直播链接)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要指示,充分发挥AI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基因组学、医疗影像、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促进健康科学前沿学科和交叉领域的融合发展,由hLife期刊编辑部主办,宁波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承办的hLife Conference 2024: AI for Health Science(钱湖科学会议)将于2024年5月21日-23日在宁波院士中心举办。本次学术论坛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健康科学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并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此次会议我们特别邀请到hLife主编高福院士、Jules A. Hoffmann教授(诺奖获得者)及健康科学与AI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做报告,部分报告线上同步直播。我们诚挚邀您参会,共享学术盛宴!
会议时间:2024年5月21日-23日
会议地点:宁波院士中心
会议日程:
报告人简介
高福
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等。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他是新冠病毒的发现者、是研发全球首个临床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药物和第一个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先锋者。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抗病毒手段等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撑。
程功
机构: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
简介: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主要致力于蚊媒病毒感染传播机制与抗病毒免疫研究,为新发突发虫媒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以通讯作者在《自然》、《细胞》和《科学》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及特邀综述90余篇,首次阐明寨卡病毒暴发机制、提出针对蚊媒病毒传染病的新型传播阻断策略,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新基石研究员等项目。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媒介昆虫与病原互作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张福仁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简介: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皮肤病性病学主任医师&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国际麻风防治协会副主席。长期致力于麻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银屑病和罕少见皮肤病的防治研究;代表性成果发表于NEJM (2009,2013)、Nat Genet(2011,2015)等国际期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21),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9,临床医学)等荣誉称号。
林浩添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简介: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眼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双学科博导;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青联常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50余篇,涵盖Nature、Nature Medicine、Science、The Lancet、BMJ等国际顶级期刊。
赵兴明
机构:复旦大学
简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双聘教授,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浦东新区明珠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目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大数据交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率先提出了人体真菌肠型的概念,参与构建了首个全球微生物基因目录和首个中国人泛基因组图谱;在Nature、Cell Metabolism、Gut、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Medicine、IEEE TPAMI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等国内外学术组织的主任和副主任等,担任了IEEE/ACM TCBB和IEEE SMC Magazine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吴文俊自然科学一等奖。
刘琦
机构:同济大学
简介:同济大学生物信息系长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和组学融合的交叉研究范式,赋能组学智能解析和精准干预,进行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和转化。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Cell Genom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发表论文。其成果先后被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进行Research Highlight, 2次入选中国生物信息学算法十大进展,获F1000推荐,入选Trends系列年度“Best of Trends” Award等。著《组学机器学习》(科学出版社,2023)。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智能计算创新人物、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微众学者奖等。
王军
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关注微生物组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微生物组深度的组成和功能差异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转化利用能够用于疾病治疗的微生物组成分。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创新性地应用人工智能方法,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一系列微生物组来源的新型抗菌和抗癌多肽,创制用于疾病治疗的前体分子;2)针对重要的感染性疾病,研发了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微生物组测序和分析技术用于病原快速、准确鉴定,并且阐述共生微生物对疾病预后的影响;3)创新微生物组代谢潜力研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揭示菌株水平上微生物组代谢能力差异; 发现和验证影响宿主肠道昼夜节律过程的微生物组代谢产物并阐明作用机理。近五年,以最后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Biotechnology、Cell Host & Microbe、Science Bulletin、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 (4篇)、Microbiome (2篇)、Protein & Cell (3篇)、Engineering (3篇)、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 (3篇)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5篇,累计影响因子>600。
Jules A. Hoffmann
机构:斯特拉斯堡大学
简介:Jules A. Hoffmann教授是出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生物学家。1969年他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生物学以及化学博士学位。他于1994年至2006年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细胞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内建立并领导内分泌以及昆虫免疫实验室。至今,他与同事仍在此实验室共同工作。他曾任法国国家科学院院长(2007-2008),并为法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院士。2011年,由于他对于天然免疫激活机制的重要发现,与Bruce Beutler教授以及Ralph Steinman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offmann教授于2004年获得罗伯特•科赫免疫学奖(Robert Koch Prize 2004),2007年与Bruce Beutler教授共获巴尔赞天然免疫学奖(Balzan Prize 2007),2010年与Ruslan Medzhitov教授共获罗森斯蒂尔奖(Rosenstiel Award 2010), 2011年与静雄アキラ教授共同获得庆应义塾医学科学奖(Gairdner Award 2011), 2011获与Bruce Beutler教授and Ruslan Medzhitov教授得肖生命科学以及医学奖(Shaw Prize 2011)。并且他于2011年获得享有盛誉的法国国家科学院金奖(CNRS Gold Medal 2011)。
张子杰
机构:云南大学
简介:研究员,云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I,云南疫苗实验室副主任。致力于使用系统生物学思想,基因组学、免疫学与疫苗临床研等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理解疾病治疗和疫苗免疫应答的个体差异,构建免疫应答的精准医学体系。目前已在Nature Genetics、National Science Review、eClinicalMedicine 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省生物医药重大专项,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等项目。
刘宁宁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担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近3年相关工作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于Cancer Cell、Nat Microbiol(ESI高被引论文)、Cell Reports、Nat Commun等杂志,成果获批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被同期Cancer Cell杂志前瞻评述和F1000prime推介。
邓子卿
机构: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简介:研究员,北京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微生物及组学技术研究,包括新发突发传染病、感染免疫、细菌耐药、环境微生物组等。在Nature Biotec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陈笛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霍夫曼免疫研究所
简介: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以黑腹果蝇为模型,探索识别以及抵抗肿瘤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分子机制。发现一个果蝇GPCR分子mthl1,是潜在的特异性肿瘤识别受体,可以介导抗肿瘤天然免疫反应。
蔡华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抗病毒天然免疫多样性的研究。创造性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进化的“沙漏”模型,旨在跨物种探索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多样性,从而开发和利用不同物种中蕴含的抗病毒资源,解决人类社会关注的病毒性疾病相关问题。在Nature和Immunity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得到了Nature、Immunity、Trend in Immunology和STTT等期刊的专栏推介。
孙翔
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简介:副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水痘,乙肝,百日咳,麻疹,脊灰,HPV,带状疱疹等)以及3/4期疫苗临床试验。2023年水痘减毒活疫苗2剂次纳入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这一策略惠及全省所有适龄儿童、减少几十万水痘病例以及上千起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第二剂次水痘疫苗应用技术,有效提高了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为国家优化水痘疫苗接种指导意见提供了重要证据。
李贤煜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简介:工学博士,中药学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执行负责人,主要从事中药复杂作用解析、中药重定位蛋白质组学、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工作。入选中国中医科学院优青。兼任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hLife杂志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药复杂作用解析与免疫专刊客座主编。
王旭
机构:复旦大学
简介:研究员。围绕以肝癌、胰腺癌为代表的消化系统肿瘤,应用发育生物学的工具和技术构建人源化疾病动物模型,探索高通量药物筛选组学和个性化合成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Developmental Cell (2013), Cancer Research (2019/2021),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3),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18/2020), Cancer Letters (2024) 等发育和肿瘤生物学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批专利一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干;2018年获中国动物学会卡尔蔡司优秀青年学者奖,2020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1年入选上海医学院“地高建”卓学储备人才;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肿瘤专委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南京江宁药谷学院特聘专家。
王新玲
机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简介: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公派留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生物节律参与情感障碍发病机制。首次发现躁狂/抑郁行为转化机制,新建了躁狂/抑郁转化动物模型。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扫码报名
扫码进群
扫码观看直播
hLife封面合集
1卷1期
1卷2期
2卷1期
2卷2期
2卷3期
2卷4期
往期推荐
hLife Article | 刘超院士研究团队报道蒙古高原人群复杂演化历史及代谢相关遗传调控基础的时空演化轨迹
hLife Letter | 新冠重组亚单位疫苗ZF2001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hLife Review |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探索GPCR别构位点的虚拟筛选之道
hLife Article | 新冠疫苗随机临床研究揭示XBB.1.5双价疫苗的优效免疫原性
hLife Review | STAT1-GOF突变患者——受自身免疫和真菌感染双重折磨
期刊简介
hLife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浙江大学陈廷烨大健康学院,西湖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和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联合支持,与国际出版商爱思唯尔合作的的健康科学领域综合性英文期刊。
hLife聚焦健康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旨在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融合发展。期刊发表与医学相关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生理学、免疫学、结构生物学、疾病监测、肿瘤、药物、疫苗和健康政策等。
2022年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投稿网址: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hlife
期刊特点
诚邀投稿
我们诚邀您将高质量的健康科学相关科研成果投至hLife。
投稿网址
作者指南
期刊主页
hLife
邮箱| hlife@im.ac.cn
电话|(86)10-6480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