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下口罩断供:厦门首创摇号买口罩 各地频繁上演“截胡”戏码

翟杨 搜狐城市 2020-08-18

2020,一罩难求。
不仅普通消费者抢不到口罩,各地政府也面临口罩断供的困境。
于是,口罩难买,各地求援,甚至还引发了“掐架”纠纷。
一批发往重庆的口罩被大理市政府“截胡”上了热搜;发往信阳的口罩疑被蒙自扣留;湖北广水市政府发布SOS信号紧急求援,急需口罩等物资;多城发布口罩新规,限购、预约、摇号,堪比巅峰买房……
口罩告急,厦门首创线上摇号买口罩
口罩需求的波动,业内厂商最先感知到。
稳健医疗一名员工向媒体透露,大约是2020年的头几天,武汉市场就出现了大量口罩需求,厂商开始倾斜性供货。
稳健医疗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湖北,1月10日,稳健医疗决定动员黄冈分公司唯一口罩车间380人,春节不休假,生产N95口罩、外科口罩和护理口罩。 
但普通民众的感知则慢了许多。
1月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明确表示,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一夜之间,口罩成了硬通货。
随之而来的是,每天早上药店一开门,门口就聚集了一群等着买口罩的人,不少药店设置了限购数额,但库存一上架还是会立马售空。售空后,其余顾客也不散去,眼巴巴地等着下一批货。即便如此,很多人从除夕到大年初七,也没能抢购到一只口罩。

疫情影响下,厦门市民排队买口罩 / 海峡导报

“好像中大奖一样,史上第一次摇号竟然给了买口罩!”在厦门人民的论坛小鱼网上,一条口罩中签的消息十分醒目。
1月底,厦门市发布公告:为避免购买口罩人群过度聚集造成可能的交叉感染风险,经研究,决定采取通过政务服务平台“i厦门”APP实名预约,夏商门店定点取货的方式向市民供应口罩。
此举让厦门成为全国首个线上摇号购买口罩的城市。由于预约人数过多,“i厦门”APP还一度崩溃,难抢程度堪比北京车牌摇号。
此后南宁、苏州、吉安等地也纷纷推出口罩摇号购买活动,上海则从2月2日开始,在各居(村)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登记预约,每一轮预约,每一户可到指定药店购买5只口罩,每户仅限预约购买一次。
相较于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更是紧缺。今日,浙江发布口罩管理10条意见,要求除特殊岗位防护需要外,公职人员一般不得佩戴N95医用防护口罩。
地方频繁上演“截胡”戏码
防疫口罩供应短缺的背景下,多起地方政府截留口罩事件被曝光。
为抗击疫情,重庆近日委托供应商从云南购买一批口罩,但这批口罩在运输过程中被大理市卫生部门下文“紧急征用”。
2月2日,大理市卫健局发出一封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称为了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经大理市政府研究,决定对从云南省瑞丽市发往重庆市的九件口罩依法实施“紧急征用”。
通知书还称,被征用人应在收到补偿通知之日起一年内,向大理市卫生健康局提出应急补偿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且无正当理由的,视同放弃受偿权利。

大理市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24时,重庆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5例,死亡2例,同期,大理则共确诊11例。
此外,慈溪市民购买11.2万只医用口罩,准备用于捐赠抗疫一线,但只有1.2万只口罩运抵慈溪,还有10万只被扣留。隶属于疫情重灾区湖北的黄石市,也有2万只口罩被大理市扣留。
昨日傍晚,大理市发布通告,称对在本次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的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杨砚池给予免职处理,对市工信和科技局局长方虎给予政务记过处分。
无独有偶,昨日有网友反映:一共18万只口罩被云南蒙自市扣留,受捐方之一的广西领导派人开车1000公里取货,还带着广西柳城县政府公函和2名民警,蒙自市仍然不放。 
昨日深夜,蒙自市发文回应,称经调查该批次口罩无正规手续,无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其中部分产品存在包装破损、超过有效期等情况,可能为不合格产品。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抽样,送省级检验机构做质量检验,待检验机构出具检验结果后依法处理。 
疫情之下,地方之间相互“掐架”,恰恰揭示出了当前国内口罩产能的巨大尴尬。
行业几经沉浮,江苏河南口罩制造企业最集中
口罩行业属于小商品制造,工艺简单,竞争门槛不高,工厂依靠薄利生存,利润只有10%左右,其整体产能,是靠众多中小型工厂聚沙成塔累积起来的。
“2003年非典之前口罩厂家并不多,非典期间以及之后出现一轮井喷,后来因为雾霾又冒出来一些企业,现在雾霾没有那么严重,又有一些口罩企业被淘汰了。”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主任刘宏斌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称,“此前国内的口罩企业过得并不滋润,甚至产能严重过剩。
很早之前,对于中国人来说,口罩远远不是“日常必需品”。
2003年是大部分中国人民对口罩产生的第一个集体记忆。非典疫情让人们很快认识到阻拦传播的重要性,于是,口罩第一次进入到大部分中国家庭中。
2013年,美国大使馆公布北京PM2.5污染指数,此后不久,中国将PM2.5作为环境参考指标之一,向社会公布。正是在这一年里,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也正是这一年,口罩行业搭上了“防雾霾”的快车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但随着空气污染防治逐步见效,口罩行业又一次沉寂,防霾概念口罩的市场需求正在走弱,直至近期疫情爆发。 
其实,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中国人本不缺口罩。
据工信部数据,此前中国口罩日产达2000余万只,系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与出口国,年产量占到全球的50%。
但现今随着需求暴涨,行业形势突变,几经沉浮的口罩行业急需“复苏”。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为54%。

生产线上正在赶制口罩的工人 / 新华社

当下中国口罩的产能分布,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最为集中。分产业链看,上游(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以江苏、山东企业分布最为集中,拥有企业分别为13家、10家;中游(口罩制造)以江苏、河南企业分布最为集中,拥有企业分别为24家、21家;下游(销售流通)以北京、上海企业分布最为集中,企业数量更是多达380家、189家。
以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长垣为例,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平时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
长垣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该市卫材总产能为医用外科口罩105万个/天,医用防护口罩3.5万个/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6.2万个/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000套/天。
当地人爱打趣: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丁栾镇一堵车,全国医疗器械市场要断货。
“看似生产量很大,其实利润很薄。”长垣市医疗器械同业公会会长李明忠介绍,医用普通口罩出厂价是每个9分左右,不到一毛钱,医用外科口罩每个在4毛钱到4毛5分之间。
1月23日,长垣发动当地卫材企业重启生产,但受制于人力不足、物流稀缺等困难,依旧难以满足市场井喷的需求。 
“口罩之都”的复产困境
如果不是赶上春节这个特殊时间,口罩的生产或许并不是太大的难题。
据国家发改委初步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产能利用率达到67%,各地正全力以赴抓紧复工,增产扩能。
以湖北仙桃为例,仙桃距离武汉不到一百公里,被称为“无纺布之乡”,是湖北省口罩的主要生产地和供给地。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口罩之都”却遭遇了复产困境。
继武汉封城后,仙桃市也宣布于1月23日17时封城,封城状态下,口罩产业链艰难运转。
招工,是当下最大的难题。
多位仙桃口罩厂商向媒体反映,仙桃本就是疫情重灾区,许多工人都在被隔离,就算给三倍工资,工人都不一定来,只能招一些附近居民来干活,开工率不足30%-40%。 
截至2月6日24时,仙桃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307例,死亡5例,疫情严峻,超过北京市同期累计确诊病例数。

一家口罩生产企业的员工正在赶制口罩 / 新华社

除了招工难题,缺滤材,也是口罩厂商复产后的共同心病。
N95和KN95等有过滤防护等级口罩,最核心的原料是熔喷无纺布。长垣当地口罩生产企业介绍:原来口罩专用过滤材料熔喷布的市场价格为1.8万元/吨,现在价格是2.9万元/吨,但依旧很难买到货。
叠加上春节期间人工成本的问题,四川、广东、山东等多地的口罩生产企业都面临与河南长垣一样的窘境:近期都在亏本生产。
昨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联合发布通知,目前国家在保证口罩生产的原辅料方面加大供应力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倍扩充口罩产能。为打消口罩企业产能过剩的担心,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过量收储的政策。 
期望没有抢到口罩的你我,复工时不再“裸奔”。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