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寓言,大道理
「▲关注后知▲ 一起朝向教育的诗与思」
后知教育
2021
5.08
寓言
成人之美
天真可爱的小马,内卷且有些沉闷的纪昌,搞笑的叶公,心存侥幸的丢羊人,充满矛盾的生活,这些小小的预言像一面镜子,将我们每个人照得清清楚楚,谁不曾经是无忧的小马,也如纪昌一样,经过漫长的修炼,拥有了一点技能或者地位,但迷茫、焦虑是难以避免的,面对不确定的生活,我们总想紧紧的抓住某个东西,总希望拥有某种秩序和永恒,但这些都是需要勇气的,灵魂在场的。
人们必须走长大,直面真实,让自己处于分裂中,放弃主体性,不要人之为人的自信和尊严,只能是暂时的。随着内心深处的不安、恐惧与日俱增,它们也会变成面对只有一次生命的不甘心,也会让人重新鼓起勇气,向死而生去追求自己的真生活。
寓言所写的故事,在生活中一般都不会发生,但它却不是假的,如果我们只是限于它表面的荒诞,这是浅薄的。深入它的内部、核心、原型,我们会发现它比每天正在发生的生活更真实、更深刻、更恒久、更能打动人,启发人。
把它当作一个手把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慢慢品味。它们并不古老,并不远离我们,还是有些新的意思的。
尺码相同
齐聚郑州
#01
快乐的小马
过河还是不过河?在故事中这压根不是一个问题。对小马来说,过河是它生命本能的冲动,是需要、是快乐、是探险、是热爱。就像作家要写作,画家要画画一样。在这里无需“问一问,想一想,试一试”,这是生命的自然成长。
正是有了这个无须停顿的前提,这才有了如何过河这一“想一想,问一问,试一试”的方法论问题;这才显示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导师以及自我审辩思维——“想一想”,它们各自的重要性以及相互纠缠的关系问题。
倘若小马只愿“宅”在马圈里,只愿守在老马的身旁,这会怎么样?但这不是生命的真实,真实的生命绝不是这样。它不会过久的停滞在熟悉的地方,辛巴绝对要越界,花果山的石猴绝对要漂洋过海,这是年青者的宿命。我们都曾年轻过,年轻的生命哪一个不是这样,就像小学中低段的课堂上,哪一个孩子的眼里不是放着光,哪一个生命不是在“蠢蠢欲动”。但为什么,随着小马变成大马,它们中的许多越来越不愿意过河,宁愿苟且槽枥之间,袛辱于奴隶人之手,也不愿去广阔的草原,追求诗和远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如果把这当做生命的发现、洞察,甚至智慧是不是有点太可怜?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在那个英雄的时代,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往前冲,就是不断的过河,如果要对这个问题问个为什么是可笑的。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读书的我们,读书就是考中专、上大学,将农村户口变成商品粮,每个人只是憋着一股劲,不断的往前冲,不断的过河、过河。这种明确的方向感、这种英雄般的气概、这种生命的气质,是遗传?是养育?还是时代集体无意识的熏陶?学校的培养?
研究了半天如何过河,一回头发现小马不见了;或者正在设计如何跳一跳摘到桃子的问题,学生却说“老师,我不吃水果”。你怎么办?可笑吗?许多时候我们不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吗?
小马过河在故事中只是一个问题,但在生活中却是两个问题,如果第一个问题成了问题,就直接取消了第二个问题。不仅仅是小马,还有无数的大马、老马,也是站在河边,不是思考怎样过河,而是像诗人抒情,哲学家追问,“ 干还是不干,这是一个问题,性命性命攸关啊!”
不论是年轻者的畏惧,还是年老者的狡猾;不论是简单的拒绝,还是精巧的论证;不论是情绪的渲染,还是哲学的追问,那点小九九是藏不住的。反正,不论咋做都少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放;“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直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气魄。
寓言专题
小语工作坊
#02
内卷的纪昌
纪昌已经走过了小马自然浪漫的发展阶段,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自觉的追求专业成长,通过漫长艰苦的刻意训练,他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但这就是一个人的终极?或者说人之为人的全部吗?显然不是,因为当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的时候,他迷失了,他没有了方向。
人生的底层逻辑,一是生存;二是发展。核心是意义。马斯洛更进一步,将其细分为需要的六个层次。统而讲之,人若要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永不停止的向上飞翔,向外扩展,向内深掘,任何的停顿都会使人陷入叔本华所言的无聊与不满足的钟摆处境。
但任何人都是有限的存在,若一个时代缺少飞翔和扩展的天地,或者由于过快过剧烈的变化节奏使每个人都普遍害怕失去现在的拥有,加之时代精神,不是指向建设,而是指向守成 。人就会停止积极的努力,而转为向内的消耗,也就是内卷。
内卷把最底层的生存当做最大的价值。它的表现一是对细枝末节之事,精益求精,把形式当做本质;二是为了保住暂时的拥有,想尽一切办法消灭竞争者,潜在威胁者。
别人就是地狱,也许是内卷时代最真实的人际关系。
所以,当纪昌在射箭上无法再向前走时,他把自己的老师当做了敌人,虽然最终的结局是通过结盟把内卷扩大。
记得小时候,将毛毛虫放在一片菜叶上,若没有干扰,毛毛虫会自由的爬行,停下来吃菜叶,它始终是舒展的。但是你如果用小木棍挡它的路,戳它,移动它,毛毛虫就会向内弯曲,圈成一个球并装死不动。
很向往小马的生活,纵然它也有过河的小困扰,但它的方向是确定的,心里是澄明的,身体是舒展的。但谁都要长大,长大意味着将自己限制,割裂。还要不断的打破限制、缝合割裂,并创造意义。
从熵增转向负熵,这是违背人之常性、常情、常态的,是要流汗、流泪,流血的,甚至要付出惨烈的代价,唯如此才可能赢得人之为人的自尊,自由和你视为珍宝的意义。
这样的姿态是崇高的,也是优美的,但个种滋味很复杂,佛也许看到了人生的矛盾,无奈和局限,所以说众生皆苦。这启发我们人与人之间不要互为沟壑,而要以怜悯、惜爱、慈悲之心看自己也看别人。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结成同盟、共同体,或相忘于江湖。
大道理
小寓言
#03
臆想的叶公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读到这儿想像叶公狼狈的样子,总想发笑。与挚爱之物相见,却是这样一副德性,的确荒谬搞笑。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不能简单的认为叶公是一个虚伪的人,是为了某种实际的利益而去刻意打扮自己,欺世盗名。
叶公实际上还是爱龙的,不过是缺少爱的勇气和能力。他对龙的喜爱只是停留在臆想层次。因为臆想完全可有自己把握,你可以随意的想象龙,也可以任意表达自己的喜爱。在这里是没有风险的,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而爱真龙就不一样了,它毕竟是有着自己主体性的东西,它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叶公,这里有太多的互不理解和不确定性。在这种状态下,一向自信的叶公被吓蔫了。他的逃跑不是害怕失去生命,而是他无法同化或顺应这个真龙的世界。他需要在偷窥中重建自己的心灵世界。
比如某个人爱画虎。日揣夜摩,废寝忘食,乐以忘忧。若真虎知之,下山来访,他大体也会作叶公状。叶公并不孤单,人们畏惧真实,喜欢虚拟、抽象的世界应当是一个普遍现象。
所以,爱是有风险的。
爱不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应该是一种能力。爱意味着从意想走向真实,意味着完全接纳一个不同于自己的人或者东西。
毛主席曾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须亲自尝一尝,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许多人对梨子的味道认知,仅仅停留在别人的经验上,他缺少向前走一步,品尝真实梨子的勇气。这虽然说的是认知,但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我们的许多人都是喜欢将自己放在浮浅、模糊的感觉或抽象的幻想中,而不敢直面走进真实的东西和生活。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应该这样面对生活。爱犹如信仰,也是面对真实世界“惊险的一跃”。爱不是封闭自己,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于春秋”。爱也许更需要 “破帽掩颜过闹市,漏船载酒犯中流”的勇气和傲慢。
互动现场
小语工作坊
#04
丢羊人的侥幸
再坚固的羊圈都会出现破损,再平静的生活都会出现意外。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你如果不经常与你的关注之物,进行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流,它们最终都会走向坍塌。问题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回避?
回避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为什么在问题出现时,许多人都会心存侥幸,而不是主动积极作为?更鲜有未雨绸缪者?是慵懒?是认知的偏差?还是怕增加成本?或者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
实际上也很好解释。就像许多人面对自己身体不断出现的意外、警示,也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亡羊不补牢,听之任之;另一种是亡羊补牢。
羊已经丢了,补牢有什么用?不会再丢了吧?能这么巧吗?许多人都会将认知停留在表面上而不去做深层的推理。人总是习惯于呆在舒适去而不愿改变,英雄从来都是被动上路的,这从反面这说明了改变之难。
本质上人性除了愿意待在舒服区以外,还怀有深深的悲哀和虚无。面对只能拥有一次的生命,不论你咋折腾,它都会无可避免的走向疾病、衰败,直至死亡。面对这些你能做什么?做了又有什么意义?于是有的人虚无了,有的人沉沦了,有的人及时行乐。
抽烟喝酒,明知对身体不好,但许多人依然不舍,快乐至上,不相信养生。面对自己的身体和人生,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积极干预,的确会让我们的“羊圈”更牢固些,也会为之未晚。也许会拥有更持久一点的幸福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谁说的准?若事事计算,一切都想在把握之中,顺境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逆境时刻苦隐忍,愈挫愈强,这的确太累,太辛苦。
撒个懒,采取些自由主义,即使丢一两只羊,任性些,模糊些,放浪些。又能咋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是勇敢,而是没有办法。向死而生,不成还能向生而生?
一切都是相对的,在生命的上升期,紧守羊圈,不失一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如磋如磨,理性些,再理性些,可能都是好的态度。但在生命的后半场,在物质上做些减法,少计较些得失,似乎更合乎性情,让身心放松些,也未尝不可。
晚上沙龙
白天观摩
#05
矛盾的人生
矛盾的根源是分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是卖盾人;“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他是卖矛人。能陷与无不陷不能并世而立,一个人,不能既是这也是那。
但,每个人在真实世界中恰恰既是这又是那,他不仅要进入角色做好这,还要马上入戏做好那。有时甚至在同一场景中他要扮演几个角色,摆不同的姿态,操不同的表情,说不同的语言,还要随意变换、流畅无比,犹如电视换频道。压抑之苦,撕裂之痛,谁装谁知道。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难道只是个哲学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难道只是哈姆雷特在追问?
为何如此?是什么控制了我们?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是怕失去什么?还是怕得到什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这也是李白。
矛盾吗?
黑格尔说,真理是花蕾,真理是花朵,真理是果实。它们流动的本性使它们并世而立,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诸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支持,共同构成整体的生命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是相信种子一定会萌发,一定会不断分裂、对持、矛盾、融合,也就是不断的成长;是相信岁月不是空洞的时间,而是火热的生活,热烈的战斗。是相信种子会在岁月中讲述故事,创造意义。
生命的成长就是不断的分裂、组合、对立,正是在这些彼此矛盾的片段和环节中展示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和迷人;生活的根本是矛盾,正是因为矛盾才孕育了丰富多彩、永远吸引人,让人无法琢磨的生活。
众生皆苦,因为所有的结局都是虚无和死亡。但等待和无为却比虚无和死亡更加难熬,为此你必须创造出活着的意义来安顿此生。
无物永恒,也没有预设,一切只有这一团不断转化的活火,一切皆流,万物长新。一切都遵循着道。
相信岁月
相信种子
文:梁鸿 编辑:玖朵
作者来自眉县槐芽镇初级中学
往期链接说说《小马过河》WHY NOT?
教师成长的法门
寓言,深度教研的第一场风暴
成人之美小语工作坊是怎么一回事?
成人之美——为什么会有“后知教育”?
快时代里,寻找慢匠人——后知教育招聘启事
校长们注意了,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教师发展,终于被我们打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