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llation views of Lisson Gallery, Beijing, May, 2023.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里森画廊北京空间的最新展览项目带来两位在各自领域都备受崇敬的艺术家展览——北展厅展出的是劳伦斯·韦纳 (Lawrence Weiner) 的个展「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WITHIN A REALM OF RELATIVE FORM) ;而南展厅则呈现约翰·亚康法 (John Akomfrah) 的中国首次个展「机场」(The Airport) 。
里森艺术家 劳伦斯·韦纳
个展「在相对形式的领域内」
2023年5月27日至10月14日
韦纳被公认是观念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自视为雕塑家的他将语言作为建构作品的媒材。作为1960年代观念艺术发展的核心人物,韦纳的作品涵盖了装置、影像、电影、书籍、声音、雕塑和表演等多种形式,毕生实践以严谨的态度推动和展现语言学和艺术主题之间的互文。
Installation view of Lawrence Weiner, ‘WITHIN A REALM OF RELATIVE FORM’, Lisson Gallery, Beijing, 27 May – 14 October 2023 ©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韦纳于1968年撰写了《意图的陈述》(DECLARATION OF INTENT),这一整套条件是韦纳为他作品的呈现方式所制定的几种情况,其中,他将语言也置于艺术材料的范畴,而这一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也逐渐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THE ARTIST MAY CONSTRUCT THE WORK)(THE WORK MAY BE FABRICATED)(THE WORK NEED NOT BE BUILT)(EACH BEING EQUAL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T OF THE ARTIST)(THE DECISION AS TO CONDITION RESTS WITH THE RECEIVER UPON THE OCCASION OF RECEIVERSHIP)
Installation view of Lawrence Weiner, ‘WITHIN A REALM OF RELATIVE FORM’, Lisson Gallery, Beijing, 27 May – 14 October 2023 ©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韦纳认为他的艺术是一次与观众的社会性互动,而观众是创造作品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作品含义——的积极参与者。他作品的结构以及词语和时态的选择强调它们毫无隐喻,观众因此可以找到韦纳所说的观者自己对于这件作品的“用途”。这一概念重塑了观众、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让同一件作品拥有多次演绎和展示的可能。
Installation view of Lawrence Weiner, ‘WITHIN A REALM OF RELATIVE FORM’, Lisson Gallery, Beijing, 27 May – 14 October 2023 ©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韦纳坚称他雕塑中的材料性超越了任意单一语言,并且平等地存在于所有语言。因此本次展览中的四件文本作品都以英文原版及中文翻译版本呈现,包括了其中最早创作的《禁锢之前滚动过...》(HAVING ROLLED BEFORE INCARCERATION..., 1972)。在青少年时期,韦纳曾于纽约曼哈顿的码头当装卸工人以赚取额外的收入,他也曾积极参与美国民权运动的游行,因此他对工会和工人权利抱有一份共鸣和同情,而这件创作于1972年的作品则是响应了当时意大利都灵一家印刷厂发生的一次工人罢工活动,作品名称令人想起印刷机器的运作。(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Lawrence Weiner, SINK OR SWIM (Still), 2003, Live and animated color video with sound, 18 minutes ©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Electronic Arts Intermix and Lisson Gallery
本次展览还呈现了一部时长18分钟的影像《沉或泳》(SINK OR SWIM, 2003)。以卡通风格和拼接镜头为特点,作品融合了实景片段、动态绘图、文本和图像,与水和天空有关的视觉及语言符号反复出现,探讨着知识、感官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一段来自1969年的采访录像,影片记录了韦纳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接受CBC电视台的访问;而在同一影片中,观众还可以看到韦纳演绎他的作品《一支被扔进大海的标准染色剂》(ONE STANDARD DYE MARKER THROWN INTO THE SEA, 1968),并由此对他艺术实践的意图和功能展开讨论。Lawrence Weiner's interview with CBC Television (Still), Halifax, Canada, April 1969(向上滑动查阅采访节选)
CBC:染色标志在水中晕染的美感令我印象深刻,我从没想过它会这么美。但是你好像并不愿意强调这些事件所呈现的美,尤其是染色标记。
LW:它们很美,无可否认,但是它们的美感并不等于艺术。它的美感为作品增添了一种额外的吸引力。人做的几乎任何事情,如果放在特定的背景下,都是美丽的,或者至少是有趣的。我并不关注这一点[美感]。
我为接收我作品的个体或是机构提供以下选择:一,我来创作作品;二,他们创作作品,或是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他们自己找人来制作作品;或者三,他们根本不去制作作品。
我说这是一件艺术作品,大家也接受了我的说法,自此,它才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即使作品没被做出来,它依然让大家有满足感并与他们有关,那没做出来跟做出来是一样好。它们其实是一样的,是否被实现并不重要。
CBC:你提到了接受。你会对那些有资格发表艺术评论的艺术界原教旨主义者将你称为故弄玄虚、装腔作势说什么呢?
LW:他们可以说我是一个装腔作势的人。我们来说说,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而且他愿意接受作为艺术家必须肩负的责任,他可以说,“我是一名艺术家”,只要这么说了,那他就是艺术家。之后,大家就可以去品评他了,大家可以说,他是一位糟糕的艺术家,或者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但是你得承认他的确是艺术家。这就像是交白卷和答错题之间的区别。
CBC:你认为你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吗?
LW: 如果我不认为我做的事值得去做的话,我就不会用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事了。这是个常识。
CBC:你有生财之道,或者是能吸引到关注度的方法吗?
LW:赚不到什么钱。
CBC:那关注度呢?
LW:极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注意到我。
CBC:你能靠这个谋生吗?
LW:这并不相关。
Installation view of Lawrence Weiner, ‘WITHIN A REALM OF RELATIVE FORM’, Lisson Gallery, Beijing, 27 May – 14 October 2023 © Lawrence Weiner.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与北京空间的个展同期展出,韦纳的大型户外参与式作品作为画廊周北京公共单元的一部分,现正于798艺术区的爱马思广场呈现,为观众提供一个汇聚、互动、休憩和思考的空间。
里森艺术家 约翰·亚康法
个展「机场」
2023年5月27日至10月14日
(点击此处查看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兼电影人约翰·亚康法的影像往往以难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来刻画离散经验。这些作品关注的当代议题,例如环境破坏、宗教迫害、经济崩溃和难民危机,和根植于帝国的历史与意识形态等。这些创作通常以民谣和当地故事为基础,考验着历史的“真相”以及复述历史的文献。在中国首次个展中,亚康法在沉浸式的南展厅呈现了一件三频影像《机场》(The Airport, 2016),围绕希腊历史、2007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其创伤展开沉思。
Installation view of John Akomfrah, ‘The Airport’, Lisson Gallery, Beijing, 27 May – 14 October 2023 © John Akomfra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
影片的叙事设定于雅典已废弃的埃利尼康国际机场。三个屏幕中的人物行走在航站楼内外以及周边的场景,不同时代的旅行者们相互经过,却毫无交集。他们永远处于过渡或不安定的状态里,被拖延在这个曾经象征着自由和逃脱的地方。亚康法此前的影像作品大多是汇集处理过的素材并拼接而成的蒙太奇,而《机场》则完全由全新拍摄画面组成。亚康法借鉴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的移动长镜头,对雅典及希腊南部的景观进行了跟拍。然而,通过他对机场的历史痕迹与零碎片段的叠加,观者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蒙太奇的氛围。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John Akomfrah, The Airport (Still), 2016. Three channel HD colour video installation, 7.1 sound, 53 minutes © Smoking Dogs Films.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尽管机场的形象具有普适性,但特定拍摄地点的选择指向当代希腊的困境。埃利尼康现代化的航站楼是希腊战后经济繁荣的一部分,象征着向全世界开放。2004年,随着雅典奥运会的筹备,埃利尼康机场被关停,并被一个更大的机场所取代,对旧机场的投资有时也被视为希腊经济衰退的开始。从全球金融危机、经济改革、人道主义危机等一系列在希腊发生的事件,影片展示了亚康法始终相信的一点,即这些个人和集体的历史“被场域吸收了”。亚康法将《机场》描述为“与空间的对话”,并且“也渴望看到这座机场同时作为虚构和真实的场景存在”。这是一部感官上的民族志,试图追溯希腊所陷入的经济与移民危机。Installation view of John Akomfrah, ‘The Airport’, Lisson Gallery, Beijing, 27 May – 14 October 2023 © John Akomfrah. Courtesy Lisson Gallery. Photography by Yang Hao《机场》中的一只大猩猩和一名宇航员,他们来自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电影上映于1968年,也就是埃利尼康国际机场建成的前一年。宇航员似乎并没有被困在机场里,而是从另一个时空被传送而来。他更像作品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也代表着被亚康法置于叙事走向和多元时间尺度中的观众。亚康法在2016年曾解释道:“他就是我们。我们正在翻阅过去的一系列互不相关的事件,尽管它们是虚构的,但暗指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事物、我们不理解的事物、我们总是要从外部窥探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