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招生官:对于课外活动,我有个和吃饭的比喻——不要吃太多
美国大学录取除了学生的成绩和课内表现之外,还十分看重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
什么样的课外活动能够打动招生官,今天的《耶鲁招生办内幕》(全部节目内容获取方式见文末)解读中,我们把目光对准课外活动。
往期回顾(点击以下链接)
* 下文以招生官视角陈述
在我们每年接触的大量申请者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课外活动的理解有个误区:活动做得越多越好。
很多家长更是在孩子上高中之前,就开始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
而一些人最后没有被耶鲁录取,总是愤愤不平:我这个也做过,那个也做过,怎么最后还拒我。
对于课外活动,我有个和吃饭的比喻:就是不要吃太多。
当我们在一个申请中,看到一个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想,她/他真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这么多课外活动?我们也不赞同很多申请者为了课外活动,每天忙到半夜才睡觉。
总体上,我们学对生参加课外活动有三条原则:
积极(be active)
力所能及(at right level for you)
做自己喜欢的(do what you like)
在Common Application的活动列表中,申请人要填写在某一项活动中的角色,以及在活动中你个人做了什么。这给你展现你课外生活一面的机会,你应该把你的兴趣、特点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展示出来。
很多人在填课外活动内容的时候会夸大其词。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在乎的是你真正做了什么。
比如有的学生会写到,自己在一个很大的国际非营利性组织做志愿者,一个活动筹集到多少资金。我们不关心这个机构、这个筹款运动,我们关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个人做了什么?
所以很多活动,并没有必要非要各种高大上;而是要突出你个人做了什么。
耶鲁的招生官在审核学生活动的时候,会给学生打分——要说明的是,这个打分是用于招生官之间互相沟通之用,并不是说我们在录取中有个量化的评价表格并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被录取。
这个活动打分最高是9分。如果你什么都没填,那就是1分。但是9分的案例几乎是没有出现过的。大部分最终被录取的学生活动分数在4-7分之间。
你不用担心自己的活动是不是好,是不是完美。没有所谓好或者完美的活动。
还有很多学生,在活动中写到自己参加过很多竞赛,得过很多奖之类,或者获得很高的荣誉。这些都是好的,但是请注意,课外活动这个部分不是用来展示你的成就,而是用来展示你的兴趣、个人价值和对社区的贡献。
有些人因为条件限制,比如要工作、照顾家里,他们的课外活动时间有限,你完全可以把这些经历写在课外活动中。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的经历可能比在大学实验室科研的经历更能打动人,更能让我们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我们无法对单独的某个案例作出好或者不好的评价。但是对于学生课外活动,我们有四点建议——
⊙ 找准合适的群体(find your people)
你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中,你做活动是要去影响或者帮助别人——这不一定是一个团队工作,也可以是你一个人在做的事情——但是你要想想我做这个课外活动能够帮到影响到哪些人?
⊙ 毋以善小而不为(embrance small)
专注你身边的小事,不需要给自己戴上高大上头衔。
在每年的申请中,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学生是某个俱乐部的主席,或者是创始人、联合创始人。这些名头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更看重你在这里面做什么?
当我们看到一个学校有那么多俱乐部主席的时候,我们在想,这些俱乐部是不是就一个人。
有时候一个学校的学生说他是某个俱乐部的创始人,第二年这个学校又来一个学生说自己还是这个俱乐部的创始人。这大概是第一个学生的俱乐部倒闭了,新的学生又创立起来的。
还有一些学生,在国际知名的大型组织工作。我们更关心你一个高中生在里面能做什么?
⊙ 做自己喜欢、能去改善、帮助提高的事情
我们喜欢有热情的学生,他们的课外活动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能够让我们看得出是真心喜欢在做的。
有些事情,可能已经在那里了,但是可能不是完美的,你可以参与其中,帮助改善、帮助提高,作出你自己特殊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所欣赏的。
⊙ 不要以申请材料好看为出发点去做活动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个活动对申请耶鲁有没有帮助?”这样以大学申请为出发点的活动,往往不是你热爱的。我们不希望你高中一毕业,你的社团就没了。
有些学生离开原来的社区之后,会很怀念原来的社区。因为两者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他为社区作出贡献,而社区也受到他的影响。
我们希望学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对社会的责任去做课外活动,并希望他能够把这种兴趣和责任带到耶鲁大学。
相关阅读
斯坦福大学研究了24万份大学申请文书,揭示常见的70个文书主题
2022年美国大学申请已经启动
加入“美本申请群”,
分享最新美国大学申请资讯
添加小编入群,注明“美本2022”
《耶鲁招生办内幕》(Inside the Yale Admission Office)
19集访谈的内容分别为:
第一集:审阅
第二集:录取
第三集:疫情
第四集:文书1
第五集:文书2
第六集:文书3
第七集:QuestBridge项目
第八集:面试
第九集:推荐信
第十集:补充材料
第十一集:各种辟谣
第十二集:疫情2 (更新)
第十三集:如何脱颖而出
第十四集:Likely Letter
第十五集:录取决定
第十六集:转校及其他申请人
第十七集:录取后的选择
第十八集:各种辟谣 2
第十九集:活动
节目完整节目收听地址
请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对话”
即可免费获取
申请季
纽约,别来无恙!| 非一线城市藤校录取 | 县城妈妈佛系养娃录取伯克利 | 沪上国际学校升学成绩对比 | 谁是华南出国第一校? | 印度穷困农村女生被哈佛全奖录取 | 哈佛大学录取的国际学生 | 爬藤版图固化 | 北师大实验:5年25个哈耶普斯麻
美国310万家庭选择homeschool | 90后北大数学天才教授 | 与八戒西渡留学书 | 国际航班熔断新政 | 清华教授谈鸡娃 | JHU认可国际学生接种国内疫苗 | 美帝科研靠中国人? | 我们对美国的认知来自何处 | 西部学校学霸被斯坦福录取 | 我劝过100多个家庭不要送孩子留学 | 拜登1万亿投科研 | 97%留学生认可美国为首选留学地 | 2020AI人才报告 | 教育让财富往社会顶部聚集
领资料
美国国家地理 | 30篇哈佛大学录取文书 | 近十年读者文摘 | 四大外刊合集 | SAT真题 | AP真题 | 托福真题 | 纽约客杂志 | 社会学网课 | AMC真题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