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巨献 十年一剑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举通史》
年终巨献 十年一剑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科举通史》
《中国科举通史》6卷本,刘海峰主编,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科举制在唐宋以后中国历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是1300年间传统社会的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科举考试成为人文、教育活动的首要内容。科举不仅对中国文化有过全方位影响,而且对东亚科举和西方国家文官考试制度也产生过影响。《中国科举通史》力图还科举本来面目、替沉默的古人说话,在以往海内外科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公正、客观展示中国科举史的方方面面,不仅作科举制度史的叙述,而且更侧重科举制运作的实际情况,并顾及考试思想的历史发展,注重探究科举与政治、教育、文学、社会的关系。全书分6卷,共350余万字,以科举制发展演变为经,以科举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纵横交错地叙述中国科举史跌宕起伏的演进历程,展开1300年波澜壮阔的科举长卷,为当今考试改革提供历史参考和借鉴。书后附有详细的“中国科举大事年表”,以便对科举实际运作历史有一全面的把握。
跋
从隋唐至明清,科场成为朝野关注的中心话题和人文活动的首要场域。科举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历史进程以及世道、人心、风俗都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千年科举有其局限和弊端,但它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保持较高的文化水准起过重要的作用,被周边国家多模仿借鉴,并对西方国家产生过影响。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存在,科举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和核心要素之一,因此中国科举历史值得不断的深入探究。
本书设想很早,成书很迟,前后历时11年。作为专注科举研究30余年的学者,很多年前,我已有将来主编一套《中国科举通史》的想法,只是因为太忙,暂时无暇顾及。2008年10月,在天津市教育考试院召开的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期间,郭培贵教授跟我提出,希望由我领衔来撰写一部《中国科举通史》,他愿意撰写明代部分。当时我便回答说应该认真考虑,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次年决定将本书分为科举前史、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科举史6卷,便联系确定张亚群、金滢坤、钱建状、李兵、郭培贵、王日根6位作者加盟,分别负责撰写一卷。随后几年,我们几位同道多次在科举学年会上聚会商谈撰写工作。
2013年,《中国科举通史》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4年5月,还在厦门大学专门召开了“《中国科举通史》编写与出版讨论会”,参加者有6位断代科举史的作者、本人,以及人民出版社副总编于青、历史室副主任邵永忠和责任编辑等3人。经过各位同道的努力,写出初稿,于2016年进行基地重大项目结题,并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结项鉴定。后来本书又获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应该说得到多方面的有力支持。
然而,由于本书工程浩大,写作需要很长时间,加上抓得不够紧,所以本书比计划完成时间推迟许多。拖了太久,结果比我们更迟启动的《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反而更早于2015年出版了。所幸本书一开始就不是按制度史的写法,与《中国科举制度通史》侧重点不同,篇章结构也不同,对此,本书总论中“从制度史到科举史”部分已经有所论述。而且,本书不仅有“科举前史”卷,书后还有《中国科举大事年表》,可以让读者对千年科举演变脉络有个清晰的把握。本书力图在以往海内外科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科举史作出较为全面的展示,不仅作科举制度史的叙述,而且更侧重科举制度运作的实际情况,并顾及考试思想的历史发展。
本书类似于在已有很多部《中国科举制度史》的情况下,我和李兵于2004年合作撰写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科举史》。该书出版两年后就重版,不仅印刷量大,而且还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出版集团优秀图书奖综合奖,应该说取得了成功。得知我们在写《中国科举通史》之后,多家出版社对出版本书十分兴趣,并与我们联络,希望能够给他们社出版。但是通过金滢坤教授的联系,人民出版社很早就和我们签订了出版合同,因此我们坚定不移地合作下去。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套大部头著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观上是想争取成为一部影响重大、具有长远生命力的高水平学术精品和标志性成果。
作为一个重大的学术工程,本书由七位学者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刘海峰负责全书框架设计、审阅各卷书稿篇章结构并提出修改意见,以及总论、结语、跋的撰写,《中国科举大事年表》的主撰与统合;张亚群撰写科举前史卷,金滢坤撰写隋唐五代卷,钱建状撰写宋代卷,李兵撰写辽金元卷,郭培贵撰写明代卷,王日根等撰写清代卷。慢工出细活,本书是各位作者在以往发表大量科举学论文、出版许多科举研究专著的基础上写成的。
《中国科举通史》是一套完整的大部头著作,以全面客观呈现千年科举历史的主线一以贯之,总论和结语更是反映出还科举历史本来面目的用意。同时各个断代科举史各有特点,因而也尊重各卷作者的学术专长,不强求一律。希望本书能够充分展现多学科视野的科举研究成果,成为科举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与科举制的研究者、制度史的撰写者基本上都是历史学界的学者不同,科举学的研究者和科举史的撰写者往往是多学科的。本书的作者就包括了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等几个学科的学者。各位都是学有专攻、出版过科举研究专著的中青年教授。刚开始启动本书撰写工作时,多位作者可以称之为青年才俊,于今11年过去,各位都成长为科举学界的著名学者和中坚力量。在中国知网或中国期刊网上用“科举”一词进行主题搜索,结果显示我们几位基本上都是发表科举研究论文排名前列的学者,可以说是科举学界领先的学者或特别活跃的学者,其中两位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感谢6位同道十多年来的鼎力支持与辛勤付出,感谢人民出版社邵永忠等编审的努力劳动和认真审校,感谢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资助,使本书得以高质量的面世。
为了减省篇幅,本书页下注中古籍类出处不标出版社与年份,而在每卷末参考文献目录中标注文献的版本等完整的信息。
十年树木。本书就像一棵长成的大树,终于成材,可以对科举学大厦起到顶梁柱之一的支撑作用了。
刘海峰
2020年12月1日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
更多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