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中国远征军”遗骸回家

江淳纵横 2022-03-17


亲历者讲述远征军遗骸归国之路:艰苦而感人的旅程



“70年了,留在异乡的中国远征军英灵终于回家了,我非常感动,非常欣慰。”民间二战史研究者戈叔亚说。


6月12日,2014年“忠魂归国”公益活动在云南省腾冲县举行,原葬于南坎、八莫的部分中国远征军遗骸,以及腊戌、芒友墓地的部分圹兆土,被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


从探寻远征军墓地遗址,到发掘遗骸,再到护送遗骸归国,戈叔亚参与了迎回缅甸南坎远征军遗骸的行动。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正在腾冲参加归葬仪式的戈叔亚,他形容这是一段“艰苦而感人的旅程”。



年过六旬的戈叔亚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的顾问。他的家庭和中国远征军颇有渊源,他的叔叔是一位远征军老兵。


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后与日本军队作战3年零3个月,战况惨烈无比。据统计,中国投入40万兵力,伤亡达20万,许多将士埋葬在缅甸,再也未能返家。


促使戈叔亚关注在缅甸远征军墓地的,是2001年他去缅甸密支那的一次旅行。当地的中国远征军墓地早已破败不堪,缅甸人告诉他那里经常“闹鬼”。这令戈叔亚很受震动。



“我觉得是这些将士的灵魂在哭泣。埋在异乡令他们不得安宁,他们会想家,我想帮他们回来。”戈叔亚说。


2011年,云南开始启动“忠魂归国”公益活动,以缅怀中国远征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戈叔亚特别高兴,他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这一年,他开始探寻缅甸南坎的远征军公墓。


南坎位于中缅边境,和云南瑞丽相邻,有史迪威公路和滇缅公路相连,是中缅交通要冲。1944年底至1945年初,远征军和盘踞在南坎的日本守军交战约一个月,最后收复南坎。役后,在南坎修建了阵亡将士公墓。



据戈叔亚所知,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有近20个,由于年深日久、无人照管,基本全部损坏。南坎墓地从地面上已经看不到什么痕迹,上面建起了一座寺庙,有一部分是荒地,还有一些成为私人土地。


在探寻远征军墓地的过程中,“有没有这个墓地,以及这个墓地在什么位置”是最关键的问题,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记载比对来确定。


在台湾和美国寻找的资料,都证实了南坎墓地的存在,其中一份地图对判定墓地的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实地考察时的反复询问,也证实了南坎墓地的位置。



戈叔亚等人寻访南坎的华人华侨和缅甸人数十人,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还曾参加过墓地的修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证实南坎寺庙一带曾经是远征军墓地,埋葬了原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师的425位阵亡将士。


随后通过仔细发掘,发掘出部分遗骸。戈叔亚和志愿者武思琪夫妇2013年将之护送回国,保存在云南瑞丽的一座寺庙,并于12日归葬中国远征军将士墓。


期间,戈叔亚和其他志愿者频繁往返中缅之间,“很难说得清确切的次数,没有二十次,也有十几次。”戈叔亚说,其中的艰辛和曲折,难以言说。



他说得更多的是得到的帮助。有热心人提供美国和台湾收藏的原始资料;在缅甸的华侨当翻译、帮忙联络、提供住宿;在资金出现缺口,发掘工作难以为继、戈叔亚心灰意冷的时候,深圳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发起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成南坎远征军遗骸的顺利归国。


“我一定会继续关心这个事情,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愿意参与支持这个事情,我都愿意协助他。”戈叔亚说,很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但必须坚持下去。

(文章来源:记者张芽芽 李凯/江淳编辑)

延伸阅读


江淳:被遗忘的中国远征军刘放吾将军


寻找飘荡的忠魂:中国远征军


为战争到来兴奋而发狂的人群,终被战车碾成残渣


无知可以启蒙,愚蠢无药可医


江淳:台海无战事,中美难开战


1996年台海军演:重大泄密案


中国出了个鬼才:赵元任


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


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堕落了?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胡适先生原声评论鲁迅


诺奖得主朱棣文哈佛演讲:生命短暂,必须倾注深情


耶鲁教授: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珍贵纪录片《哈耶克的一生及其思想》及文字观点


——欢迎微友:关注《江淳纵横》,每日精彩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