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论坛|物质科学专场:支志明、陆锦标、薛其坤、马大为、杨学明、陈子亭、邝福儿、任咏华

科学改变未来 未来科学论坛 2023-11-27

引言


你是否曾好奇过,天空为何如此湛蓝?宇宙是否存在尽头?时间有没有所谓的起点?从沧海一粟的模糊表述,到微观粒子的历历在目,在漫漫时间长河中,物质科学不断探索并逐步揭示了宇宙间的物质构成,宇宙中的能量本质,将它们相互作用的原理抽丝剥茧。


追寻世界本源,挖掘未知之美,万物之间有形与无形的影响,在能量传递之间,在物质转化之际,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激荡出物质科学的非凡之美。

 

 

活动预告



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在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The Future Science Prize Foundation)首度与香港科学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of Sciences)联合主办的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上,8位重量级科学家,其中包括4位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将围绕“物质科学——基础物质科学之美,及其有形与无形之效用和影响力”带领我们重新认识这个无比熟悉却又异常陌生的世界。


本次“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将于香港科学园高锟会议中心举办,并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设分会场,敬请关注!


嘉宾简介


 

支志明 教授


现任香港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兼讲座教授、周光召基金教授(自然科学)、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香港-中科院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支志明教授启发了近乎所有化学领域的研究,例如,用于能量和原子转移反应的发射长寿命激发态、用于 C-H 功能化的反应性金属配体多键配合物、用于烷烃和烯烃氧化功能化的可持续催化、用于对抗转移性癌症的抗癌金属药物、传统中药的化学生物学和磷光OLED材料等。

 

支教授的杰出贡献为他带来无数国际荣誉及奖项,包括: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百周年奖,香港2007年度杰出领袖(教育/研究组),香港特区政府银紫荆星章及多项杰出学术报告奖等。

 


陆锦标 教授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朱经武教授及物理系讲座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荣誉退休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国际华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组织高能物理筹组主持人。


陆锦标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粒子物理学。他与王贻芳教授因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 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共同获得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本次陆教授将以“认识幽灵中微子”为题,介绍中微子的新型振荡形态以及该领域的前瞻。





薛其坤 教授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其坤是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因其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荣获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本次薛教授将以“非常规高温超导非常规在什么地方”为题做主题报告。






马大为 教授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大为教授因其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和冯小明教授、周其林教授一起荣获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本次马教授将就“有机合成的未来”作主题报告,着重介绍有机合成的未来趋势,包括发展更有效经济的合成方法,功能导向的有机合成,自动化合成和智能辅助的合成设计等。






杨学明 教授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及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


杨学明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物理化学专家,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这是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杨教授因其研发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荣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本次杨教授将就“自由电子激光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主题报告,介绍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及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陈子亭 教授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于崇光基金理学教授暨物理学讲座教授、研发办公室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科学院院士。

 

陈子亭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特性的理论和模拟,为光子带隙和光子晶体的研究先驱,也曾任同行评审期刊的编委会。近年,他集中研究光子和声子晶体、超材料、以及使用人工材料控制波动或者使用波动操控物质。

 

陈教授为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并藉声子超材料的研究,与其他学者分享2013 年布里渊奖章。陈教授热衷教学,荣膺香港科技大学1999年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



邝福儿 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新颖功能分子研究中心‧深圳市药用有机小分子化学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

 

邝福儿教授对合成有机化学和有机金属化学有着广泛的兴趣。目前的重点是新膦配体的设计、制备和应用,开发用于碳-碳和碳-杂原子键形成的新型过渡金属催化的 C-H 键功能化,有机催化/交叉脱氢偶联方法和对映选择性反应。

 

邝教授的杰出贡献为他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如学院模范教学奖(2021),亚洲核心项目讲师奖(2019),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中国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第41届配位化学国际会议新星奖(2014),裘槎高级研究奖(2013)等。

 

邝教授也热衷贡献社会。他是科学教育委员会、课程发展委员会的成员,也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物理科学、一般研究基金和其他个人研究资助计划的小组成员。



任咏华 教授

 

现任香港大学黄乾亨黄乾利基金教授 (化学与能源)及化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土,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世界科学院院士及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任咏华教授在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光化学和太阳能的基础研究范畴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的团队专注于新型无机/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合成。

 

任教授的成就深受肯定,并屡获殊荣。她曾获颁2011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英国皇家化学会百周年讲座奖及Ludwig Mond Award等。最近,任教授被美国化学会出版的科學期刊《能源与燃料》选为2021年「能源研究先驱」,成为首三位获选的杰出科学家之一,并获Josef Michl 2022 美国化学会光化学奖。她亦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及银紫荆星章,以表扬她对社会的贡献。





扫码前往“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官方网页了解更多议程及主办方信息


扫码前往“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官方网页报名参会


* 我们将持续发布更多关于“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的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 点击查看相关阅读:

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我们十月见! 

香港论坛|生命科学——创建新范式|卢煜明、叶玉如、袁国勇、朱听



关于活动、主办方及支持机构

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

2022年10月23日,由香港科学院与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公益科学论坛。论坛旨在展示和推广香港作为国际科技枢纽的地位,促进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亚洲的科技创新合作。论坛邀请到20余位海内外知名科学家担任主讲嘉宾及对话嘉宾,包括8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将聚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领域,分享最新的科研突破,并探讨科学将如何塑造人类的未来。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 675 万元人民币(等值 100 万美元)。


香港科学院

成立于2015年,旨在推动香港科学技术发展,提升香港全民科研兴趣及知识。学院汇集本地和海外顶尖科学家,以“学院蓬勃发展,引领香港发展成为卓越科创中心”为愿景,不断为“推动香港科技发展和进步,并告知公众有关事项”的使命而努力。香港科学院于2018年成立香港青年科学院,表扬并支持香港青年科学家。科学院与青年科学院的两院院士,积极就科学普及、深化科学家和工业家合作、培养人才、科技问题等诸多领域,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建议和帮助,促进并推动科技普及与发展。

 





扫描二维码,手动get

《“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2016-2019)》


相关阅读



三分钟看懂未来科学大奖评审流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