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缙云样本:创新利用县域文化资源禀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之江策

朱颖 之江策 2023-03-14

导  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课题。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战略目标之一。首先我们要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其次,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精神富有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再次,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浙江在新发展阶段承担了在共同富裕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人文之美更加彰显,努力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省域范例”。那么,如何通过创新性转化的方式把握运用好各县域的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呢?

本文认为,县域发展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节点,而文化资源禀赋则是县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一。丽水因其“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物质资源禀赋有限,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各县市区中表现并不突出,发展潜能亟待挖掘,因此,在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丽水市是关键点,缙云县是突破点。本文提出了构建以“五脉归一”为总框架的浙江道德高地,以科研驱动道德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探索共同富裕的耕读路径,真抓实干推动仙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缙云文化资源禀赋的创新性转化。


正 文

(约5600字)


一、共同富裕的理论与浙江实践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

在浙江,其承担了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区域发展任务,将为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进行有机结合。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路径之一便是攻破山区26县的发展难点,难点的突出表现在于事关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的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要看GDP指标,更要看重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与生活品质的总体水平提升。


(一)浙江精神富裕的基本现状 

创造性劳动是实现精神富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20期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写到“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美好生活、美丽劳动是习近平在马克思劳动学说上的创新,揭示了新时代劳动者精神层面的主体地位。创造性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全面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渐进式地确立以真善美为引领的人生意义,建构起以公共价值、公共精神为引导的公民意识,以人的尊严、人的解放为导向的精神富有。

1.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实现精神富裕的基础。浙江有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江南文化、浙商文化等浙江精神高地建设的思想资源,具有鲜明的南宋以来形成的浙学传统地域精神特质。除传统文化积淀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革命武装在浙江地区的活动在党引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也使得以“浙西南革命文化”为代表的浙江红色文化成为当代最具有活力的红色基因传承之一。进入新时代,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独特精神为浙江精神文明高地建设和浙江人精神富有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  

2.高质量的文化设计是实现精神富裕的保障。浙江省重视乡村文化和历史传承,强化对古村落、文化礼堂、传统建筑、民族特色村、非遗文化等保护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既完善历史文化设施,也以此为载体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100%,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覆盖达标率100%等措施是浙江通过不断推进丰富全域高品质现代文化供给,城乡一体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覆盖的突出成就。


(二)浙江的县域文化发展现状 

1.县域文化是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县域文化是地域文化中最大的个体类型,是连接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和省域文化之间的纽带。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十八大以来,重视下辖各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因地制宜,2021年全省GDP总量完成7.35万亿元,同比增长8.5%,以缙云县所在的丽水市为例,虽然GDP总量0.17万亿元排在浙江11个地市的第10位,但第三产业占比56.4%却仅次于杭州排在全省第二位。在这其中,浙江省县域文化产业犹如充满活力的江南春水,不但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成为浙江省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浙江省县域文化蓬勃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注重地域文化的再造与人才培育的结合,比如发掘文化名人、培育浙商企业从而发挥品牌效应,推动县域形成有利于社会转型发展的社会共识、价值取向和文化风范。

浙江的县域文化,百花齐放,千帆竞发。有中国茶文化发源地、打造“中华茶文化”湖州长兴;有茅盾故居、“千年水乡古镇”嘉兴乌镇;有绍兴公祭大禹陵活动,有海宁盐官古镇打造的“中国唯一的大潮之乡”等等这样的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和辨识度的标志性文化成果,使浙江的人文之美更加彰显,向着以宋韵文化为核心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强省推进。

   2.浙江县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县域文化的内涵丰富,它包括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地域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活动和基础建设等。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解码浙江文化基因,推进浙东学派、永嘉学派、阳明心学、南孔儒学、和合文化等创新转化”。浙江省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趋势。第一阶段是立足本地特色,培育产业项目。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浙江一些县域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开创了新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如东阳横店从外景拍摄基地发展为全产业链的影视生产基地,杭州宋城依托宋文化的“千古情”产业项目成为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都为县域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经验。第二阶段是做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2005年以后,一大批文化企业,结合县域经济特色,围绕创意农业、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重点领域,逐渐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第三阶段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融合创新。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重视经济规模,更要求人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大力开发知识型、智慧型、创意型的资源。


二、“五脉归一”——缙云县创新性转化文化资源禀赋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作为研究案例。取样理由首先是,其黄帝文化品牌已成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实际行动。2021年10月在缙云举办的中国仙都祭祀轩辕皇帝大典是我国保留的八个节庆项目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浙江省唯一由省政府主办的祭祀类活动,标志着我国形成了缙云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三地公祭”的黄帝祭祀格局。我们认为将缙云打造成为浙江道德高地无疑能够使黄帝文化牵引其他区域文化的融合发展。其次,缙云县所在的丽水市在浙江26山区县高质量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国家公园县,高质量打造“诗画浙江”名片;要建设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争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跨山统筹试验区等,而缙云则担当了丽水市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的角色。最后,丽水因其“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物质资源禀赋有限,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各县市区中表现并不突出,发展潜能亟待挖掘,因此,在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中丽水市是关键点,缙云县是突破点。

本案例所用的研究资料取自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于2021至2022年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所得的数据,以及由部分受访单位提供的数据,结合网络公开的新闻素材和相关文献。


(二) 将缙云打造成为浙江道德高地的现实意义 

1.对于缙云打造道德高地将有助于其增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人文和自然资源使得缙云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务需应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由此提出的将缙云打造成为道德高地的设想,便是以道德为核心价值的文化内涵作为牵引国家5A级景区——仙都风景名胜区、黄帝祭祀活动以及其他缙云当地的旅游资源统合的纽带,以此达到文旅产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2.对于山区26县将提供文化支撑经济振兴从而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模板。山区26县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形成的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可以迅速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资源禀赋,因此将缙云打造成为道德高地能够起到路径探索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此项工程展示山区集优势定位、资源创新性转化、价值转化于一体的厚积薄发的发展方式,以及这一模式的独到之处和成功之处,为其他地区尝试实施文化资源禀赋的创新性转化提供参考。

3.对于浙江将极大地有助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应“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缙云而言,如能够将黄帝文化、耕读文化、范蠡文化、计然文化、阳冰文化以道德高地的形式作为优秀文化产品来呈现,无疑符合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要求,让缙云和浙江的发展轨迹结合得更加紧密。


三、共富驱动下缙云县域文化

创新性转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缙云可以打造以“人文始祖”黄帝文化为背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为主干的品德高地 

黄帝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是黄老学派思想理论的实践准则,所以与公序良俗有所不同。这种美德既包括私德,也包括公德,如在托名黄帝的典籍《黄帝四经》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四种:

1.身德。好的个人修养如黄帝之所以能够趋利避害,在于明晰“雄雌节”之辨,雄节“宪傲骄倨”,指的是自矜自傲、倨傲不逊,雌节“宛湿恭俭”,指的是婉顺谦恭,经常操“雄节”是积累祸端的过程,相反操“雌节”是积累福德的过程。

2.政德。施行德政是黄帝的执政理念,黄帝在就职演说中称,之所以他能够“吾位不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畏天爱地亲民,立无命,执虚信”,即崇敬天地、亲近人民,有信念,守诚信。同时黄帝为了贯彻德治将其与法治相结合,他派遣正直的力墨巡视四方,“以观无恒,善则法之”,通过奖惩措施制定行为准则。此外还通过黄帝与阉冉的对话反映出政德和身德之间的辩证关系,黄帝问怎样才能实施政策,阉冉回答道“始在于身,中有正度,后及外人”,即应先自我约束,再以这样的标准要求他人。

3.刑德。谨慎是黄老学派对于实施法治的态度,这是由于“环私伤威,驰欲伤法,无随伤道”,滥用法律就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去效力,令法治偏离客观规律。

4.商德。《黄帝四经》中的一些文字与反映浙商始祖范蠡言行的《国语·越语下》相似,这表明了黄老思想与范蠡思想、范蠡的哲学思想和商业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例如“然则五谷流熟,民乃蕃滋”既是德治的结果,也是经济与人口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不难发现黄帝文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具有高度的时代价值,首先是有利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之间进行有机融合,其次是有利于将黄帝文化的内涵从单纯的历史叙事提升到哲学思辨的层次,最后是有利于对缙云的黄帝祭祀活动文化赋能,因此建设以黄帝文化为背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为主干的品德高地,藉由缙云的黄帝祭祀活动来推动研究和宣传黄帝文化之“德”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二)缙云可以打造以浙江地区商业发展沿流为背景的浙商商道传承为枝干的商道高地 

仙都名胜风景区初阳山上有一处山洞,洞口刻有唐缙云县令李阳冰所书“倪翁洞”,倪翁被认为应是“陶朱公”范蠡的老师计然(倪)隐居的处所。我们认为,应通过倪翁洞来展现浙商商道传承的悠久历史,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我国在春秋时期便已形成商业理论,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作为浙商商道代表人物的纪念地,以此来提升浙商的精神凝聚力。

不可忽视的是,倪翁洞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来自于“故老相传”,在部分细节上有一定的争议,只能从侧面获得佐证。

第一是计然是否是历史存在的真实人物。古今均有观点认为《史记》中所指“计然”并非人名,而是范蠡书作的名称,理由是他的人物事迹缺乏汉代以前的典籍记载。但是综合现有文史资料来看计然人物形象丰满,同时多有强调范蠡曾向他求教的共同描述,因此不能片面的断言计然这一人物是后人的牵强附会[1][2]

第二是计然隐居之地是否为缙云。较有可能为计然隐居所在有两处,除缙云外的另一处位于德清的计筹山,以梁代赵孟頫的《计筹山子昂碑文》为证:“吴兴武康计筹山,越大夫计然隐此成道”[3]。然而山名计筹,结合地方志和地理位置来看应更倾向于认为此地是吴越战争期间计然作战略筹划的地点,所以不能完全排除缙云为其隐居之地的可能性。

第三是对计然经济和商业思想的评价是否客观。计然之策主要是服务于吴越战争的实际需求,所以其论述商业规律的内在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越国政府的财政问题。他的理论与很多现代的经济学观点可以相互印证,如“穰旱饥论”是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周期理论,“平粜论”是政府市场调控的作用机制,等等。因此对计然经济和商业思想的客观评价应是先进而绝非陈旧的。

综上所述,承认计然是与范蠡享有同等高度的最有代表性的浙商历史人物地位,以及将缙云倪翁洞作为浙商商道传承的标志性古迹是可取的。


四、“五脉归一”创新性转化

实施方案的具体设计


(一)构建以“五脉归一”为总框架的浙江道德高地 

将黄帝文化、计然文化、范蠡文化、阳冰文化以及耕读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以黄帝祭祀活动为前驱,倪翁洞为侧翼,历史人物黄帝、计然、范蠡、李阳冰为核心,耕读风俗为特色构建“五脉归一”的道德高地,从黄老学派之黄帝出发,经道家范蠡、计然作为古典哲学思想的发展传承,由李阳冰展示文化底蕴,最终抵达缙云人好耕读的优秀传统,形成荟萃道、儒、浙学传统、浙商精神、缙云风情于一身的道德文化完整闭环。


(二)以科研驱动道德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与高校共建“缙云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中心”,省内外高校学者和缙云当地民俗、方志学者会同有关部门,集三者之力加大对道德文化的研究力度,对文史资料和实物依据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组织召开缙云道德文化研讨会,探讨道德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与省内外加强文化研究交流合作,建立不同地区之间同源文化的系统逻辑。科学阐述道德文化,通过扬弃的手段使道德文化转化成为提供给青少年的通识教育。


(三)深入探索共同富裕的耕读路径 

提高缙云当地各类教育的办学质量,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兴办一批小微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将学前教育政策与人口政策相关联通过教育扶贫缩小代际收入差距。振兴农业,重点扶持缙云烧饼上游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已获得区域品牌如地理标志产品的农副产品,以及其他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重视解决农村地区“三留守”人员的生活困难,关注留守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真抓实干推动仙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建设 

加大对仙都景区的宣传力度,树立道德文化的品牌形象,建立起“仙都”之名与道德文化之间的逻辑关联,丰富仙都品牌蕴含的文化意象。加强道德文化脉络轴点古迹的开发,关注倪翁洞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以道德文化设计观光路线,围绕道德文化对现有景观的局部细节进行调整,筹划开发道德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办好黄帝祭祀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发出“寰宇华人,共祭黄帝”的邀请宣告;加快景区周边商业体的发展,提高十分钟车程圈餐饮住宿等服务配套的密集程度等。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M].商务印书馆,2007.

2. 花建.以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推动县域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代表性县域为重点的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5,8(01):1-9.

3. 王诗宗,胡冲.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多重网络的再组织——基于舟山市“东海渔嫂”案例的研究[J].治理研究,2021,37(06):33-42.

4. 许建良.《黄帝四经》“物曲成”的道德实践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2):16-22.

5. 马静.《黄帝四经》的刑德体系探究[J].文化学刊,2018(07):234-236.

6. 唐广.范蠡的“计然之术”及其商业经营价值[J].江苏商论,2004(06):163-164.

▲上下滑动查看


作      者:朱颖

单      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

课题名称:2022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传统工匠生存现状和新生代工匠培育研究》(课题号M22JC060)

学术贡献:县域发展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节点,而文化资源禀赋则是县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之一。笔者所在研究团队通过援引文化资源禀赋成分多元的浙江缙云为例,于2021至2022年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提出了构建以“五脉归一”为总框架的浙江道德高地,以科研驱动道德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探索共同富裕的耕读路径,真抓实干推动仙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缙云文化资源禀赋的创新性转化。项目阶段性成果2022年5月获得第六届浙江省社科界年会优秀论文,并在年会论坛上做成果分享。

朱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书记,院长,副教授。浙江省浙商研究会理事,浙商总会学术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5篇,主编教材3部。



-往期回顾-

习近平高等教育重要论述识读|之江策山区“26”县农民收入如何持续稳定增长?来自省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之江策习近平治国理政辩证思维的三重向度|之江策宁波舟山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牵住“体系优化”这个牛鼻子|之江策以融媒精英团队突破资源瓶颈:海盐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之江策
智慧中枢:长兴传媒集团服务基层社会数字转型|之江策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