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闳观 | 申请海外大学的七大误区

德闳教育 德闳 2024-03-31


每个孩子的升学申请和职业规划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最感兴趣也是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走好这关键性的一步?什么样的学校才是适合自己的?申请海外大学容易踩哪些“坑”?今天让我们听一听上海德闳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Joanne Li的分享。


Joanne Li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士学位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位

  • 拥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升学指导证书

  • 在加入上海德闳之前,Joanne在北京德威学校开启了她的升学指导生涯。并在学校担任SAT与ACT协调员

  • 她是国际大学招生咨询协会(IACAC)的成员


在多年升学指导从业过程中,Joanne老师发现中国学生和家长在申请海外大学,特别是美国大学时普遍容易陷入以下误区。让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您正在面临的问题,我们的良方是否能帮助到您。


误区一:

排名作为判断大学的唯一标准


说到海外大学申请,排名通常是大多数人初步认识大学的方式,也是很多人衡量大学好坏的标准。那美国大学排名从何而来?


由于美国的教育政策由各州制定,而非全国统一,所以没有国家官方排名。我们通常见到的年度排名来源于一本叫做“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杂志。年度排名体现的是品牌效应,促进大学的招生,但并不能完全反应出一个学校的好坏与否。

     美国大学排名的构成


大学排名由以上几部分组成,得分越高,排名越靠前。其中专家打分基于学校声望,由大学招生办主任以及升学指导老师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所得,带有一定主观性。而其它几项数据也有一部分是品牌力因素。因此没有出现在排名上,不代表这个学校不好


比如2019年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上,是因为其在2016和17年的校友平均捐赠率有水分,但其实教育质量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发生变化。


此外,使用不同的排名工具,或搜索时按照不同条件筛选(例如专业、地区、学校类型、学生满意度等),结果也都不相同。



建议

选择学校时理性利用排名。比如说当您和孩子在开始去了解大学的时候,排名可以作为一个起步的参考,节省自己摸索的时间。但判定大学是否适合自己,还是应该结合大学招生部门招生官、升学老师、校友、学校访问、媒体资源来做综合评估




误区二:

先选名校再努力靠拢


很多人在选择学校时习惯于先根据名气筛选出一所或几所心仪的大学,自身再努力去靠拢。但他们并没有考虑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大学,在哪种环境里面会更开心,更能发挥自己优势特色。


比如说文理学院和研究型综合大学就有明显差别。有些学生喜欢得到更多关注,在课堂上能与老师有深度互动;而有些学生喜欢规模大的学校,因为有很多课程、资源可以选择。因此适合他们的学校都是不一样的。


文理学院和综合型研究大学的差别


建议

考虑大学的时候,我们不要只考虑自己去哪里读4年书,而应该去想自己要去哪里生活4年。除了学生自己的性格、学习方式、学术兴趣之外,还应该考虑学校以下因素是否和自身吻合:

  • 地理位置&气候

  • 氛围(学术/社交/社团)

  • 费用

  • 学校类型与特色(比如文理学院还是综合型研究大学)

  • 学术难度

比如一位学生希望发展学术,可能坐落在小镇中心,环境幽静的普林斯顿大学就比较适合;但如果特别在意就业和实习的机会,纽约大学这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学校更适合。而如果这个学生对科技公司感兴趣,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可能会更适合;但如果学生不喜欢阴雨天气,那么华盛顿大学可能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此只有做到finding fit,而不是看名气,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误区三:

同时申请很多学校提升录取率



随着大学录取越来越难的消息不断扩散,很多学生开始申请更多学校去增加录取概率。也许有学生会认为只要把排名在20~50的学校都申请一遍就有可能增加录取的机会,但事实绝非如此。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的录取率来划分大学的选择性

美国大学的选择性


每所大学都有其特色,尤其对于选择性高的大学,基本都会严苛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应该全力以赴努力争取最适合自己的那些学校,而不是为众多学校分散精力,抱有侥幸心理。如果学生尝试性地申请众多大学,但又不具备入学诚意,会导致整体申请量增加,录取率降低。如此操作也会导致真正想进这所大学的学生进不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学生在申请时只把精力放在特别有名的私立大学上。他们会觉得大学录取越难,学校声望就越高,被录取会很有面子。其实进这样的学校也不代表人生圆满。在升入大学以后,需要更加独立去面对生活和学业不断努力挑战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这种理念,而这些才是保证学生离成功更进一步的关键。



建议

在做筛选学校的时候,应该注意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还有个人偏好等实际情况,分层次作出选择,而不是同一层次的学校选择10所。





误区四:

标化考试成绩对录取起决定作用


中国家长和学生都会非常注重SAT/ACT这类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但事实上其重要性比想象中要低。越来越多的大学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将标准化考试政策改成了不看或者选择性提交,即如果考得好可以把分数提交给学校,如果不太理想也可以选择不提供成绩,并且完全不会影响申请。事实上,标化考试政策本身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的,比如近期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官宣取消 SAT2科目考试以及SAT写作部分。


一般而言,一些大型的州公立大学,申请量大,多以成绩单和标化考试来给出录取的结果。但很多选择性高,尤其是很受到追捧的私立的小型大学,就更倾向于综合审核(Holistic Review)。除了标化考试成绩,还有学术表现、课外活动等。


美国大学对申请者的考量因素



建议

如果学生已经达到符合自己真实水平的标化成绩,就没有必要通过反复刷题或报昂贵的培训机构来试图拔高几分。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拓展自己的综合实力,发展学术特长或实践社会责任




误区五:

高中选择容易拿高分的科目


学生的学术表现是申请的核心。很多学生认为选择容易的课程并获得高分,能让申请材料更亮眼。事实上除了成绩之外,课程的难度,还有所修科目的学习时长、年限,都是招生官考虑的重要因素。


很多大学,尤其是选择性较高的大学,希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面的学术资源来挑战自己。学生对于不喜欢的科目,即使课程再简单,学习也不一定能投入;而对于感兴趣的课程,就算有些难度,由于自身兴趣使然,学生也会更愿意去钻研。


德闳选择的IB课程体系整体含金量高

能覆盖美国大学招生官希望看到的课程框架



建议

高中生在选择课程时应该多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内在兴趣的课程,并在这些课程中去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来修,而不是选比较容易的课程。




误区六:

课外必须干出“大事业”


说到课外活动,坊间有很多传言。比如学生要进入某大学必须参加多项活动,且每样都非常出色。还有说学生需要到发展中国家帮别人盖房子,或者去牛津、哈佛这样的名校去参加夏校。其实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所学和经历,让自己得到收获、感悟和成长


事实上好多招生官,确实望看到申请者身上有利他主义精神,乐于花时间去帮助别人。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活动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愿意为之长期投入的,并且能在活动里表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特地为了申请去做。比如暑假去全世界做义工或者去贫困山区支教,虽然对于学生本身和接受帮助的当地人来讲确实有一些价值,但是招生官在看待这些经历时,并不会认为他们这些活动比在学生的本地社区服务更有意义。


德闳学生参加环保生态营以及户外生态学习等可持续发展活动



建议

参加社区服务在申请中是加分项。希望每个孩子所参与的这些活动都是发自内心兴趣,而非人云亦云或刻意准备。如果学生在活动中能主动创造机会服务他人,并且体现出投入度和能动性,会让这段经历增色不少。




误区七:

一切问题交给中介


很多家长会倾向性地认为找中介帮忙能让自己更安心。其实在某些情况下,找中介是可以考虑的。例如孩子所在学校学生人数非常多,每个学生得到升学指导的时间较少;或者有的家长希望在申请的截止日期前有人提醒,这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如果以申请顶尖大学为目的,让中介做一些非常刻意的安排,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一来会过分强调只有进入顶尖大学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样片面的认识,二来不利于孩子将来独立面对大学和社会


如果中介机构是具有专业资质的校外升学顾问,且对学生非常了解,在指导学术进行申请的时候能做到透明而非隐瞒,那么可以请他们帮忙一起头脑风暴,并在择校和申请时间的管理上进行指导。但中介绝对不能直接帮学生代笔、修改文书,或者帮学生写推荐信,这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被发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结果和终身信誉。作为学生还是应该多跟高中任课老师和升学指导老师主动沟通,让他们对自己校内校外的成绩和进步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老师们今后能帮助学生撰写更全面的推荐信。另外如果中介承诺可以保证孩子进入哪个大学,也侧面反映出这个中介机构的不专业,家长需要慎重对待。



看完这些常见误区,相信大家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大学以及大学怎样筛选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

那么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在申请时建议做哪些准备?

德闳在升学指导方面会为学生提供哪些支持?

下周我们将继续和您分享,敬请期待


大学升学准备是贯穿整个德闳高中的一门课程,旨在帮每一位学生做好升学和职业规划指导。在课程设置上,德闳在11-12年级采用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兼顾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10年级采用德闳自主开创的Pre-IB过渡课程,帮助学生顺利从中国国家课程过渡到IBDP。


目前上海德闳学校10年级、11年级以及北京德闳学校10年级的招生已正式启动,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

地址:闵行区马桥镇曙光路1935号

招生电话:021-3329 9458

邮箱:admissions-shmh@dehong.cn


北京德闳学校

地址:通州区壁富路鲁能格拉斯小镇

招生电话:010-8083 6983

邮箱:admissions-bjgt@dehong.cn


了解更多德闳高中信息



-The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