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今天,我们周围还有这么多人鼓吹战争?
撰文 | 汪小楼
编辑 | 岐 岐
世界在一个我们始料未及的上午,终于露出了獠牙:俄乌战争还是爆发了。
战争原本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而银杏科技公众号一直只关注商业和大公司,未曾涉及此类选题。
但这场战争我们这代人算是见证者,它让我陷入了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我在想,如果我身边的亲人、朋友、我自己此刻身在乌克兰,我又能做什么呢?
答案恐怕什么也做不了,只有任人宰割。
原本期望,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世界,不要变成这个样子。
但真正变了以后,除了祈祷,你却发现根本无力改变它。
战争是什么?
战争是屠杀,是绞肉机,人性所有的光辉在它面前都会变得一文不值。
它让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又上演过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
(妇女和儿童撤离乌克兰戈尔洛卡夫,18-55岁的男性必须留下,必要时成为预备役,小女孩和爸爸在做最后的道别)
除了反侵略,人类历史上哪场战争不是变着花样自称正义,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但可悲的是,战争这么无情和残酷,如今居然还有许多人,在网络上公然为它鼓吹和叫好。
在乌克兰交战区上空炮弹横飞,平民百姓如蝼蚁般无助的时候,有人在为俄罗斯的雷霆手段唱赞歌,有人在高呼普京大帝万岁,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世界他来过。
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许多有识之士,怀着悲悯之心,写了很多反战的文章。
(几年前轰动全球的照片。跟随父母逃往叙利亚的三岁小男孩艾伦·科迪的尸体在土耳其的沙滩上被救援人员发现,小脸有一半浸在海水中,朝下贴着沙子,海浪无情地拍打在他小小的身体上.......)
我对战争的见解,没有这些人深刻,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周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鼓吹战争和为战争叫好?
在我看来,这些人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真的坏。
这类人通常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性地选择眼瞎,只信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王八蛋逻辑。
他们只看见战争背后的丰功伟绩和万世功业,看不见尸横遍野白骨累累,这类人最可恨。
第二类,看热闹。
这类人鼓吹战争,是因为有热闹可看,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也没有去了解过战争,不知道战争的可怕毁灭性,总觉得战争离他们很远。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周围永远不会缺少吃瓜群众,这类人最可悲。
第三类,刷存在感
这类人通常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找不到存在感,每天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只要能找到无成本的发泄渠道,各种不爽、愤怒、压抑就如同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刷完存在感,心理得到释放和安慰后,又继续回到现实生活中该干嘛干嘛,这类人最可怜。
第四类:收割流量
在信息发达的自媒体时代,一篇博人眼球的文章或一个会造梗的短视频,动不动点击量几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
背后对应的,可都是平台真金白银的流量奖励和分红。
于是我们看见,他们借战争话题收割流量一波又一波,无所不用其极,连“江苏丰县人是时候拿着铁链去乌克兰收留妙龄少女”的梗,都能造得出。
这类人刷新了作为人的基本下限,在他们眼里,只要有流量,万事万物皆可收割。
完全不懂得敬畏为何物,不敬畏生命,不敬畏身边的一切,可谓无耻至极。
最后,来讲一个笑话。
某天,几个摆地摊的推车小商贩,闲下来无事聊起了战争话题。
A说:打米国我愿意捐出一半身家;B说:打R本我愿意捐出全部身家;C说:打T湾我不但愿意捐出全部身家,更愿意亲自上战场……
你一言我一句,义愤填膺的说辞,似乎一个比一个牛。
突然,旁边有人吆喝了一句:城管来了!只见几个小商贩,迅速架起自己的小推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旁边吆喝的人见这情形,不禁冷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一天天尽整这些没用的。
初看是笑话,细品是无奈。
跟这群小商贩一样,大多数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几个认真、严肃地去思考过战争这个话题,反而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与人吹牛和调侃的资本。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但更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最后买单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兴亡皆百姓苦。
(2014年12月,摄影师奥斯曼·萨厄尔在叙利亚阿特梅赫的一个难民营中拍下了这样一张让人心疼的照片:四岁的Hudea,面对摄影师的长焦镜头,以为那是一把枪。)
结尾分享一首Beyong1991年,收录于《犹豫》专辑里的歌曲《Amani》,来为正在饱受战争折磨的人群祈福吧!
银杏科技 | 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