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润黄梅,明珠焕彩--写在黄梅一中建校110周年之际

鄂东文史 2022-12-28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您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网友群(原“网友交流群”被封)和文学群地接衡庐,仰巍巍大岳,耸翠连云;文承吴楚,看浩浩长江,扬波叠浪。
千年古县,灵润黄梅。遗吴风楚韵,承千年文脉,人文蔚起,俊采星驰。诞生并成长于这片文化沃土之上的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恰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其间。2022年11月,黄梅一中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华诞。
百十年薪火相传,百十年春华秋实,黄梅一中以崇高的理想追求、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一路高歌。

黄梅一中外景

薪火相传岁月如歌唱新声
回眸历史,岁月悠悠。时光回溯到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中,在“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大潮下,黄梅一中应运而生,开始了为国育贤的漫漫征程。解放前37年间,黄梅一中风雨飘萍,辗转于文庙、八角亭、金家寨、五祖寺、大发湾、南北山、李家庙等祠宇、民房、庙堂之间。几经迁徙,风骨不改;数易校名,神韵益彰。
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黄梅一中青春焕发,破浪前行。五十年代,首传“鄂东明珠”之美誉;高考甫复,犹存底蕴深厚之令名。改革潮涌,开放风劲,东街校园全面升级,焕然一新,呈现出壮美景象。从此,薪火相传,与时俱进,与日同新。步入新世纪,黄梅一中喜迁新校,乘势腾飞。2002年金秋时节,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新校园,历时三载而竣工,巍然屹立于鄂东大地。新校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气势恢宏,环境清幽。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学”,育人质量声振鄂东,享誉荆楚。
今日一中,雄踞吴楚,屏障东南,气象万千。这是一首凝固的建筑乐章,布局紧凑,色彩柔和,楼宇林立而又场地开阔,错落有致而又和谐统一;这是一方灵秀的文化沃土,香樟吐翠,桂子飘香,晨光溢彩,夜月流银,充满着诗情画意,氤氲着知识芳香。
百十年栉风沐雨,百十年风华正茂。百十年来,黄梅一中虽阅尽沧桑,饱经忧患,却弦歌不辍,砥砺奋进,奏响了一曲跌宕而激越的教育乐章,绘就了一幅灿烂而辉煌的历史画卷。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到该校调研育人兴国梅蕊凝香别样艳
百十年来,千千万万一中人,以育人兴国为使命,忧乐天下,行健不息,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铸造了光芒四射的“一中精神”。
建校伊始,著名文学家废名,乡土教育家廖秩道、冯力生、廖居仁、程道衡等鸿儒硕彦在这里大兴教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致力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以教育振兴国家,以科学开启民智。
“感时倍觉怀家国,寻道何曾计死生”。大革命时期,在“市有虎如麻,戴头常自落”的白色恐怖中,邓雅声、宛希俨、吴致民等革命先烈“领导农民千万,卷起反抗怒潮”,丹心昭日月,碧血染华夏。1938年2月,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成立了青年战时服务团,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秋,青年学生石中确等十余人秘密在长春庵宣誓,参加新四军独立第四营,此后,迁徙至五祖寺的县中学成为鄂东地区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1948年秋,学校创办进步刊物《曙光》,发表了柳义君的《时局歌》,讽喻日落西山的国民党政府,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度恐慌。
从诞生之日起,家国情怀便深深融入黄梅一中师生的精神血脉。他们将课堂当成战场,把读书当作战斗,以血肉之躯守护文化命脉,播撒智慧星火。
新中国成立后,一中教师迸发出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了以家国情怀为底色的“团结进取、拼搏奉献”的一中精神。从筹办百年校庆到承办学术论坛,从共抗疫情到迎战新高考,一中人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共图发展。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夺,奋发进取,追求卓越,屡创佳绩,连年特优。立足大视野,下好先手棋,不等不靠,敢闯敢拼,挺立于新高考改革潮头,在全省高考综合改革调研座谈会上发出一中改革强音。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献身教育强国梦想,践行立德树人誓言。
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一代代一中教师,矢志兴学,潜心育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清风雅韵,铸起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
百十载躬耕沃土,百十载梅香万里。这方文化的沃土,催开了满枝的梅花;这颗教育的明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黄梅一中素以高升学率闻名遐迩。1961年黄梅一中首届高考,118名考生110人升入大专院校,升学率达91%,数学成绩全省第一,化学第二,语文第四,物理第六,各科人平总分第四,震惊全省。2022年高考,600分以上136人,过本科特殊招生线1013人,继续全市领先,名列湖北前茅。特别是自1996年起,黄梅一中连年荣获黄冈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最高奖“创新奖”“特别优秀奖”,是黄冈市唯一连续27年获此殊荣的高中。
建校以来,从这里走出了邓雅声、李子芬、宛希俨、宛希先等一大批革命先烈,走出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京派小说创始人、文学家冯文炳(笔名废名),文学评论家、文艺理论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於可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石亚华、余争平、刘胜等一批杰出校友。近七万名优秀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闪耀着星光的一中人,铸就了兴国兴邦的教育力量,传承了黄梅一中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仰望历史的天空,一中精神必将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一中精神绵绵不断。学校全体行政成员守正出新踔厉奋进立潮头
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那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在一次次校庆的历史追忆与深情回望中,都会被人们反复唤醒,并不断鞭策着一代代一中人踔厉奋进。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黄梅一中守正出新,继往开来,始终挺立于时代潮头。
经过几代一中人的探索实践,黄梅一中找到了“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的答案,学校发展路线图愈加清晰。
在宏观层面,坚守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自时任校长何兰田提出以来,经陶有刚、洪程、赵水贵等几任校长赓续相传、丰富发展,焕发出熠熠光辉。这一办学理念,体现教育规律,顺应时代需求。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飞得更高”,注重现实发展,又要“飞得更远”,注重长远发展;既要“千人一面”,追求全面发展,更要“千姿百态”,追求个性发展;既要“看见森林”,实现全体发展,更要“看见树木”,实现个体发展。
在中观层面,确立驾驭全局的办学愿景。把“办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办学愿景。“办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让学生体验成长幸福,让教师收获成就幸福,让家长享受成功幸福,是对“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生动实践。“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对“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的鲜活诠释。
在微观层面,明确路径清晰的育人目标。学校提出了学生发展十大核心素养,即“两好”(健康好、心智好)、“四心”(爱国心、责任心、包容心、感恩心)、“四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管理能力)。将育人目标定位为“两个全面”,即“学生全面升学、素养全面提升”。
三个层面“三位一体”的办学思想,是办学理念的丰富与发展,是黄梅一中品牌的根与魂。

教师节黄梅县县长马梁到该校看望教师代表

怎样培养人?课程是载体。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逐步建立“一主两翼”课程体系。
“一主”是指夯实学生文化基础的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彰显国家意志,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推行“30+10”探究型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翼”是指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校本选修课程。学校开设艺术欣赏类、体育健康类、实践技术类三大类共38门选修课程。基础年级全员走班,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结构系列化、课程内容特色化、课程质量精品化”的特色,改变了“千校一面”的格局。
“另一翼”是指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校本必修课程。把德育活动纳入校本必修课程管理,开设四类课程。一是人文类课程。办好“一介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本校名师开坛讲座。二是活动类课程。精心组织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毕业典礼、成人礼、社团等活动。三是思政类课程。开好班会、团日课、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教育、国旗下讲话等课程。四是实践类课程。开展研学旅行、志愿者服务、带课题社会实践。

运动会上运动健将英姿勃发

国家课程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校本选修与必修课程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力补充。“一主两翼”课程体系是黄梅一中品牌的梁与柱。
百十载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而今,黄梅一中风正帆悬,竞行在“全省一流名校”的大海中;青云得路,攀登于“追寻幸福教育”的高山上。
抚今追昔,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汇成曲折奔腾的河流,满载着黄梅一中人的豪情壮志;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组成凝重激越的旋律,谱写着黄梅一中的时代华章。展望未来,黄梅一中这片文化的沃土必将梅绽芳华,香飘八方;这艘知识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颗耀眼的明珠必将璀璨夺目,永放光芒……(策划\赵水贵 张文忠 撰文\柯耀强 费高桥 桂民政)【链接👇驿站红尘
蒋介石曾下令炸毁黄梅这里
评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的诗
寻找武穆遗书_3
世间再无长河
深秋,穿越时光
黄梅县苦竹乡小溪村东柳大屋
倔强的父亲(下)
故乡小溪村
儿时故乡的记忆
又增!还有更全的吗?黄冈籍二十大代表简介黄州.麻城.武穴.团风.浠水.罗田.英山.蕲春.红安.黄梅老乡群
鄂东文史哲 编委会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总编:李滨特邀主编:汤燕春主编:龙静责任编辑:程立祥  柳景钢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阅读原文"留言       👉本平台招募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