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迪,同时拯救地球
◤Kim Laughton作品(局部) / primogif.com
社会如何强力地毁灭,
艺术家就必须以同样的力度去创造。
——Lauren Bon
”请容许我们想象这样的未来:一座灯光闪烁的舞池,光彩随着年轻人们脚步的震动、音箱的轰鸣而变化。这间club不需要电力,完全自给自足。它依靠人们跳舞的脚步提供能源,循环蹦迪不停歇,而不需畏惧邻居拉电闸。
◤柏林夜店将无能源消耗的舞池投入使用 / electronicbeat.net
又或者,是一条两侧铺设灯带的高速公路。灯带的涂料在白日吸收太阳能,到夜晚即可提供八小时照明。黑暗中,不同颜色的光影闪烁,构成蜿蜒的霓虹地图,以温度感应提示司机们结冰路况。
◤发光公路 / giphy.com
也可能,是一辆吸入污染与雾霾却吐出洁净空气的自行车。骑手们在运动的同时过滤着城市的街道。
◤过滤雾霾的自行车 / studioroosegaarde.net
以上所有这些发明都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它们的创造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明家,而是当代的环保艺术家们。——在当今社会,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交流的便捷,艺术家、设计师、城市规划师与发明家的角色已经逐渐融合,为更加绿色的未来碰撞出崭新的火花。
在海洋上升、丛林大火成为不可回避的全球热点议题之时,我们总结了以下这些你不能不知道的环保艺术家,与近期你不可错过的环保艺术展。
这些艺术家们在探索美的同时,更在探索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提出重要的疑问与解答。他们目光所及,双手所造,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Daan Roosegaarde展览PRESENCE / thisiscolossal.com
地球这座宇宙飞船上没有乘客。
我们每个人都是船员。
——Marshall McLuhan,加拿大哲学家
”环保艺术是什么
在1972年,Gyorgy Kepes第一次将环保艺术与环境艺术做出了区分。在被广泛接受的释义中,环保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有着展现危机的立场,与行动的力量。
Agnes Denes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声名鹊起的一位环保艺术家。她和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一起定义了这场艺术运动。
这位匈牙利出生的纽约艺术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下图中的《麦田,一场对抗》。在1982年,她将曼哈顿下城一片寸土寸金的空地种成了麦田,并且完成了一季的收成。这座麦田与华尔街、世贸中心相距不过两个街口。
这张流传于艺术史的照片中,Agnes身着朴素的条纹衬衫与牛仔裤,伫立于金色的麦浪之间,被高耸的摩天大楼所环绕。麦田将土地一分为二。她的头顶并非是城市中逼仄的一线天,而是广阔、无价的视野。
◤Agnes Denes作品《麦田,一场对抗》 / twistedsifter.com
在10月9日,Agnes Denes的一场回顾展也在纽约新晋艺术场地the Shed开幕。这场展览包括了艺术家多年来以不同媒介创作的许多系列作品、前文提到的《麦田,一场对抗》以及许多未完成作品的展示。这场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3月。
在1968年,艺术家Nicolás García Uriburu把一种人造无害有机染料倒入威尼斯蜿蜒曲折的河道,将其染成了明亮的翠绿色。随着河水流逝,染料逐渐被冲淡,直至消失不见。但在这一天时间中,艺术家通过这件叫做《绿色威尼斯》的作品成功让双年展络绎不绝的游人们将目光从画布上移开,望进这座城市的脉络,思考人与环境的共存可能。
◤《绿色威尼斯》/ infobae.com
当艺术家以自然作为创作媒介时,其变化万千、转瞬即逝的特性就也成为了作品不可回避的主题之一。
Andy Goldsworthy时常以泥土、树枝、雨雪与花朵创作雕塑。可想而知,这些雕塑本身如果不是转瞬即逝,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形、腐烂。而自然的变化也成了作品重要的一部分。
◤Andy Goldsworthy作品 / boredpanda.com
我们塑造作品,作品塑造我们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环保艺术家向我们提问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新兴的浸入型体验技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体会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或是人类行为对未来的影响。
◤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 / lightlive.com
Daan Roosegaarde就是一位坚信艺术离不开高科技呈现的艺术家。前文所提到的可持续性舞池、太阳能高速路与雾霾过滤自行车都是他的发明。他去年在联合国展示的Waterlicht正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Roosegaarde是一名荷兰艺术家。而荷兰是全球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荷兰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淹没于海平面以下。而Waterlicht将这一令人心碎的场景以美轮美奂的虚拟投影表现了出来。在联合国总部边空旷的场地之上,一片幽蓝波纹形成的投影漂浮于观众头顶。抬头观望,曼哈顿岛仿佛已被淹没。我们抬头看见的不再是夜空,而是似真似幻的海面。
◤多媒体环保作品Waterlicht / secretldn.com
今年六月至2020年一月,荷兰的格罗宁根美术馆(Groningen Museum)正在进行一场Daan Roosegaarde的个人展览。这次他带来了他的新作品PRESENCE。在这个仿若霓虹梦幻的房间中,你所做的一切动作都被扫描,继而在墙面上落下照片般的剪影,直到下一个人的剪影来取代它。
Roosegaarde在自己工作室的网站上写道:“我想要创造一个你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空间。你创造了这件作品,同时这件作品也塑造了你。PRESENCE能够向人们展示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我们能够如何影响我们周遭的环境。”
法国多媒体艺术家Pierre Huyghe则把慕尼黑一家汉堡王快餐店背后的废弃溜冰场彻底改造,变身成了一座神秘而庞大的生态系统。这个叫做After Alife Ahead的作品看起来仿佛是某种外星地貌研究基地,自然与工业留下的荒芜错综而生。
◤作品After Alife Ahead / spikeartmagazine.com
作为观众,你可以下载一个虚拟现实app。在app上,你能够看到一片癌细胞藏匿于大楼的某处,不断变化、生长。其生长速度则由大楼中传感器所传来的各种数据决定。这癌细胞代表的是人类吗?亦或是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这里,艺术家绝不会告诉你它的象征意义。但每个观众都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虚拟的癌细胞已经真真正正地参与进了大楼现实的生态系统。
在上海生活的多媒体艺术家Kim Laughton使用3D动画技术模拟出了一幕幕超现实的末日后图景。在这些画面中,观众变身为未来的旁观者,降临于某个人类已经消失、世界却堆满我们留下的垃圾的现实。我们为未来留下了些什么呢?
◤Matthew Barney影片《Redoubt》/ e-flux.com
VR虚拟现实导演Milica Zec与Winslow Porter所创作的虚拟现实作品《树》(Tree)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时受到广泛好评。
在《树》中,虚拟现实的参与者自身变作一棵热带雨林中的树,双腿为根,双手为枝桠,在自然中生长、伸展。
著名的艺术家、导演Matthew Barney近日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的个展上也展示了他于2016年创作的影片Redoubt。这一在爱达荷荒野中拍摄的艺术作品使用神话向观众提问,探索人性在自然中的位置与意义。这部无声的超现实神话中,猎人因为误闯禁地而被狩猎女神而受到了惩罚。
这一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月12日。
◤Matthew Barney影片《Redoubt》/ e-flux.com
自然并不只是美,
更凝聚了供我们建筑未来的知识。
——Daan Roosegaarde
建筑未来
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使得更加彻底的浸入式体验成为可能,更让艺术家与城市规划师、发明家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而艺术家们如今也更多地参与进公共领域,创作出观众得以参与、用行动改善环境的作品。
前文提到的Daan Roosegaarde将许多建筑师、哲学家列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其中就包括了作为著名建筑事务所OMA与研究机构AMO创始人之一的荷兰著名建筑师,Rem Koolhaas。
大部分国人都对Koolhaas的作品不算陌生。——就是他设计了时常被戏称为“大裤衩”的中央电视台大楼。
◤Rem Koolhaas设计作品 / monocle.com
Koolhaas一直是城市主义的践行者。在2020年2月,古根海姆美术馆将进行一场Rem Koolhaas的个展。这场名为“乡间,未来”(Countryside, the Future)的个展将展示Koolhaas与AMO旗下团队对于乡村空间的合作探索。
在极度城市化的当今世界,伦敦需要达到它自身293倍大小的土地来为它提供能源、食物、水源以及其他资源。到了2050年,根据推测,全球将有68%的人口居住于城市之中。城市与被遗忘的乡村早已不再是和谐的共生关系。
Koolhaas试图解答的问题不仅对于乡村至关重要,也将影响每一位城市人的生活。
◤当代荷兰的高科技大棚 / Photo by Pieternel van Velden, Courtesy of Guggenheim Museum
年轻的艺术家们联合科技团队、城市规划团队,也对这些攸关地球未来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Daan Roosegaarde不仅设计了前文提到的许多实用环保艺术,更开发出了一款能够产生电力的发光风筝。在漆黑的夜晚中,荧光绿色的风筝线随风摇曳。你很难想象,这片美丽的人造景观足以生产能够照亮二百户人家的电力。
◤Roosegaarde作品Windvogel / c2montreal.com
除此之外,艺术家Natalie Jeremijenko更是反对“说而不做”的环保艺术。还记得千禧年前后每个孩子都梦寐以求的机器小狗玩具吗?没错,Jeremijenko的项目Feral Robotic Dogs将这些机器小狗改成了能闻会嗅的“警犬”们,专门用于辨别公共空间、学校、公园空气中的有害化学成分。
关系艺术先驱Lucy Orta则发明了供城市救生员穿着的制服、为难民提供的紧急住所、生存必需品包,以及许多向公众开放的免费餐饮。她认为,艺术应当是“一种别样生活方式的提案“。这些艺术项目让不同的城镇体会到另一种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积极变化,以及对我们周边环境的影响。
◤Lucy Orta设计的可以被转化为衣物的临时住房 / studio-orta.com
当你离开我的展览时,
我不希望你感到自己仿佛刚刚穿过一场人造的梦境,
现在正回到现实。
我希望你感到你比从前更接近现实,
更看清了其中细微的颗粒。
——Olafur Eliasson
”提问,解答,再提问
正如前面提到的艺术家们,丹麦艺术家Olafur Eliasson也非常关心人与自然的共处。他曾设计过一款利用太阳能的台灯,在白天储能,夜晚为世界上尚无电力供应的角落提供光明。他指出,事实上,如今世界上仍然有12亿人无法获得电力照明。
但他的探索不止于此。在Olafur Eliasson的作品中,时常反复出现的主题似乎是:在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如此深远的今天,自然与人造的边界在哪里?我们所创造的人造自然是否才是未来的现实?
◤Olafur Eliasson作品 / rhystranter.com
在最近展出于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的Olafur Eliasson回顾展中,艺术家展出了过去二十六年来创作的四十件作品。其中包括一件人造的室内夕阳、一座人造的瀑布。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Beauty,正是在室内的人造水雾中创造出的一片彩虹。
这场展览将开放至2020年1月5日。
◤Olafur Eliasson作品,Beauty / dezeen.com
Olafur Eliasson的其他作品现在也正在葡萄牙波尔图的塞拉维斯当代艺术美术馆(The Serralves Museum)展出。展览包括了Eliasson的著名作品,Yellow Forest。这件作品里,艺术家将森林搬入美术馆:室内种满了一棵棵挺立的白桦树。树林周围安装了饱和的黄色灯光,使得这一自然与人造混杂的场景变得更为奇幻,进一步模糊了现实的边界。
◤Olafur Eliasson作品Yellow Forest / bmiaa.com
同时,在莫斯科的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也正展出一场名为The Coming World: Ecology as the New Politics 2030–2100的展览。这场群展包括了超过五十位年轻的俄罗斯与国际艺术家作品,其中不乏各种虚拟现实、多媒体作品。
展览标题中,2030所代表的是科学家预言人类将耗尽石油能源的年份。而2100年则是在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预言中,人类能够扩张疆土至其他星系的年份。在这两个年份之间,策展人想要表达的正是对人类与未来关系的怀疑。人类真的能够预测未来的环境吗?如果我们的存在与地球相比不过是转瞬即逝,那么我们的预测究竟有多准确?
◤展览现场 / 上:thecomingworld.garagemca.org;下:art-agenda.com
当代环保艺术家们的角色似乎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他们不单单负责提出问题,同时也参与解决问题,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更为大胆的可能。他们提问、解决,同时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目睹冰山融化、海平线上升,同时徜徉于虚拟现实的我们,是否正站在地球历史的转折点?
◤Daan Roosegaarde作品Lotus Dome / trueart.com
文字:Jean
编辑:Liz + Jean
Reference
https://www.livingcircular.veolia.com/en/inspirations/artist-his-head-full-green-energy
https://www.artspace.com/magazine/interviews_features/book_report/daan-roosegaarde-56058
https://www.studioroosegaarde.net/
https://www.artinamericamagazine.com/news-features/magazines/environmental-art-proposals-for-a-future-world/
https://www.widewalls.ch/environmental-artists/
https://eluxemagazine.com/magazine/eco-friendly-artists/
https://theshed.org/program/6-agnes-denes?gclid=EAIaIQobChMIn_etodeP5QIVD2yGCh3w3wqZEAAYASAAEgK_i_D_BwE
https://www.interviewmagazine.com/art/agnes-denes
https://www.archdaily.com/910725/the-insignificance-of-aesthetics-an-exhbition-at-vitra-design-museum-adds-a-context-of-urgency-to-the-works-of-victor-papanek
https://www.archdaily.com/804206/50-foot-tall-buckminster-fuller-flys-eye-dome-to-be-erected-in-arkansas
https://www.archdaily.com/253750/happy-birthday-buckminster-fuller-1895-1983
https://www.archdaily.com/904329/why-architects-need-to-get-dirty-to-save-the-world
https://www.archdaily.com/925800/what-will-the-countryside-be-for-when-we-all-live-in-cities
https://www.archdaily.com/904749/plastic-island-imagines-the-possibilities-of-reusing-oceanic-waste-in-architecture?ad_medium=gallery
https://www.blog.urbact.eu/2016/03/whats-art-got-to-do-with-it-4-reasons-why-sustainable-cities-need-artists-and-cultural-institutions-on-board/
https://www.widewalls.ch/ecology-new-politics-garage-moscow/
https://christojeanneclaude.net/projects/the-floating-piers
https://www.widewalls.ch/matthew-barney-ucca/
https://www.widewalls.ch/2-alas-moniker-culture-urban-nation/
http://www.interactivearchitecture.org/feral-robotic-dogs-natalie-jeremijenko.html
http://curatingcities.org/
http://eco-publicart.org/victory-gardens-2008/
https://www.treeofficial.com/
http://eco-publicart.org/not-a-cornfield/
https://www.trendhunter.com/trends/edina-tokodi-creates-living-wall
https://mymodernmet.com/e-waste-benjamin-von-wong/
https://www.widewalls.ch/paolo-pellegrin-antarctica-magnum-london/
https://www.widewalls.ch/desert-x-2019/
https://www.artspace.com/magazine/interviews_features/in_brief/9-artists-changing-the-way-we-think-about-the-environment-54968
https://eluxemagazine.com/magazine/eco-friendly-artists/
http://www.arttechnologies.com/site-2005/PDF-files/JulieColottiTeachingInNewMediaSU08-3.pdf
https://www.nytimes.com/2005/03/27/arts/design/ice-bound.html
https://www.dezeen.com/2019/07/12/olafur-eliasson-in-real-life-tate-modern-interview-video/
https://news.artnet.com/exhibitions/olafur-eliasson-tate-modern-1594018
https://frieze.com/article/olafur-eliasson-tate-modern-review-spectacle-age-climate-crisis
https://hypebeast.com/2019/7/olafur-eliasson-in-real-life-tate-modern-exhibition-look-inside
https://www.ft.com/content/cbe9c3da-a255-11e9-a282-2df48f366f7d
https://archpaper.com/2019/07/olafur-eliasson-in-real-life/#gallery-0-slide-0
https://www.apollo-magazine.com/olafur-eliasson-tate-modern-review/
https://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2019/jul/09/olafur-eliasson-review-tate-modern-london
https://www.bmiaa.com/olafur-eliasson-y-our-future-is-now-at-serralves-museu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