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护的现状、共识:医护越来越忙,赚得却越来越少
一直以来,医生的收入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旦聊起来就容易开撕。医生越来越忙,赚得却越来越少,是中国医生的现状,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多吃草。医生治病救人,收入理应与劳务价值相匹配。
书籍广告
从国际惯例来看,医生从来都是高收入职业,但那是应该不是必然,中国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就长期拖后腿不达标。
一、医生薪酬现状
1
医生薪酬水平
从医生薪酬水平来看,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待遇距离3-5倍社会平均工资的国际惯例还相距甚远,与医疗教育高投入、行业高风险、工作高强度的特点严重不符。
据统计,2018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年均工资为89648元,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卫生人员工资约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19倍。在全国98个行业分类中,卫生人员工资仅居第26位。而无论在哪个排行榜中,美国收入排名前10的职业中医生至少要占据3席以上。
2
医生薪酬来源
从医生薪酬来源看,财政投入不足仍然是提高医生待遇的拦路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中,政府支出、社会支出和个人支出最合理的比例为3:5:2。
这意味着政府支出应占到医疗总支出的30%,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支出中财政投入实际占比仅10%左右,这20%的资金缺口得靠医院创收,这是公立医院不公益的重要原因。
3
医生薪酬结构
从医生薪酬结构来看,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绩效在工资总额中占比分别为15.59%、12.25%、21.17%、25.75%,其余为相关福利补助。奖金和绩效共占46.92%,比基本工资和津贴占比的27.84%,高出接近20个百分点。固定工资与激励工资倒挂,是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固定工资增长近乎停滞的状态下,激励工资成为提高医生薪酬的唯一途径,两者倒挂现象仍将加剧。
二、薪酬制度导向效果
1
医学生流失
有统计指出每年60万医学生毕业,真正从医的不到10万,导致全国范围都出现“医生荒”,像收入更低、风险更大的儿科、急诊等专业缺口更大。医生薪资不高,学医投入产出比低是主要原因,其它因素包括:劳动环境差、强度高、风险大、不受尊重等。
2
医生工作超时
统计显示77%的医生,一周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43%的医生每月留宿医院(值班)达8次以上。医生超时工作主要与医生的整体缺乏及分布不均有关,前者主要因为医学生流失导致补充不足,而后者主要因为薪资差距促使医生向发达地区流动。
在澳大利亚,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医生每周工作38小时,除此之外视为加班,需要两倍支付薪酬。而在中国,医生似乎游离于《劳动法》保护之外,加班成为常态,很少有补偿,别说是周末,就是法定节假日加班能拿到3倍工资的也寥寥无几。
3
医生医德被动滑坡
医患矛盾尖锐,“伤医”事件频发的根源在于财政投入不足医生要创收,这与患者对公立医院公益的期望形成巨大的反差,而这种反差极易招致不满引发冲突。
固定工资与激励工资倒挂,绩效激励过度是导致大检查、大治疗的罪魁祸首,而医生因薪资不足采取的社会补偿机制(药品耗材回扣)则是帮凶。老百姓不会深思医德下滑的体制原因,只会将医疗乱象归咎于医德沦丧。
4
医生社会地位低下
医生医德滑坡,导致患者对医生不够尊重,医生的社会地位低下。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公立医院医生都拿固定工资,收入与业务量无关,没有金钱刺激的医疗服务更有质量,也更公益,医生自然能得到全社会最大的尊重,而社会认可度高又反过来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医疗,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提高医务人员收入
如果实行“高薪养廉”,医生合法收入足够高,国家就可以放开手脚全力推行医疗反腐了。这样,医生就会掂量一下,冒着坐牢的风险,贪这么一点钱,值还是不值?不贪不拿,自己还可以有稳定的高收入;贪了,万一被抓,要去坐牢,医师执照还要被吊销,孰轻孰重,自然不用说。虽然不敢说,所有医生都不会再贪,至少大部分医生会为规避法律风险,而选择挺起脊梁做医生。
什么是医德?其实医德最高的评价标准就是,医生所有的诊疗活动,是不是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也就是“患者利益至上”。医生如果都拿着年薪制,跟业务收入不挂钩,自然会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没有必要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受益的终将是患者。
寒门再难出“贵医”:“家里拿不出200万,就别在这个地方做医生了”!
医生术中植入脑血管支架失败,隐瞒并收费数万元,后患者脑梗去世……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