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之间为何多廊桥?
一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的烈火,让福建屏南900多年的古廊桥万安桥化为“遗梦”。中国最长木拱廊桥付之一炬,惨遭损毁,令人扼腕叹息。
熊熊火光,也让廊桥这一珍贵传统文化遗产再次凝聚世人目光。
在浙南闽北的群山环抱中,现存大大小小各类风雨廊桥数百座。这些秘境桥踪,构成了中国廊桥密度最高、环境最优美的浙闽廊桥带。
一
什么是廊桥?简言之,即桥面上有廊屋的桥梁。
历经时间淬炼的廊桥,堪称国粹。桥梁专家唐寰澄曾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惟中国有之”。
那些古色古香的檐角、斗拱,经过风雨洗礼仍翘首飞扬,彰显着古人精湛的技艺、中华文化之魅力。
廊桥之美美在哪?
它的美在于,不用一钉一铆,就可卧于高山沟谷之间,与自然搭配相处恰到好处,带你走进廊桥中的山水现实。
或许,有些人对于廊桥的记忆,仍是来自《廊桥遗梦》的西式浪漫。可仰望我们东方的廊桥,你感知到的是在诗与远方尽头的栖居,以及其中尚礼持重的儒家传承血脉、淡朴悠适的文人归隐气象。
这是我们这片土地独有的风韵。
不同的桥,特色、故事也各有不同。桥上的每一扇窗、每一块木板、每一处雕梁画栋,都是一段记忆、一个故事、一程光阴,被赋予太多象征意义。
在“廊桥之乡”庆元,有一座廊桥叫如龙桥,横跨举溪,始建年代已不详,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重修,是全国迄今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桥。
据当地民间故事记载,如龙桥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传说,虽是略显常规的“从争执相识、因协作相爱,以桥为媒、绵远流长”的套路,却在数百年岁月当中,诉说着最朴实无华的“乡村爱情故事”。
笔者敢肯定,走进廊桥,你一定会怦然心动,对这大山深处的隐秘风景充满好奇;走进廊桥,你更会与之心灵相依,想着用步履缓缓丈量奇迹。
二
据统计,在浙南闽北山区,保存的自宋代以来的各式木拱古廊桥就有100多座。浙闽之间为何多廊桥?
这些古廊桥,主要留存在浙江庆元、景宁、泰顺,福建寿宁、屏南等地。可是,像庆元并非水乡,又为何有“廊桥之乡”之称?
鲁迅有句名言,“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在浙南闽北山区里,更确切的说法应是,“路是桥连起来的”。
《庆元县志》中,八个字道出了浙闽廊桥的“身世”:“深僻幽阻、舟车不通”。
一则,两省交界地处山区,古来林木茂密,地皆天设之险,野少夷旷之区。尤其此处深切河谷和山涧激流的隔阻,独特的自然环境,凝结起古人与世界相处的大智慧。
二则,修桥铺路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善举和官府政绩的表现,士绅贤达、地方宗族都将修建廊桥作为济世渡人的公德,也能博得乐善好施的美名。
三则,古廊桥大多也被称为“风水桥”,矗立在村庄水尾之处掩映成景、聚财纳福,以此体现当地人质朴美好的愿望。
长虹卧波间,是祖祖辈辈延续着走向今天的时光通道,是厚重独特的文化遗存和传递,是先人在绿水青山之间架起的风雨之路。目的是,走出去、看世界。
在漫长的接力过程中,一座座廊桥贯通浙闽山河,为浙南闽北山区的发展和繁荣打开了通途。
一桥一风景,一程一乡情。廊桥,串起了对“家”的感念。对于在古廊桥边长大的孩子,哪怕今后走得再远,梦中也一定会有一座廊桥,这是烙在心底的特殊密码。
三
作为木建筑,廊桥本身的确难御灾害威胁。除了万安桥被焚毁近在眼前,2016年,在台风席卷中,温州泰顺三座国宝级廊桥被山洪“洗劫”,痛心犹在。
一场大火、一场水灾,抹掉的除了建筑本身,更有凝结在古桥身上的历史文化信息,多少代人行色匆匆的面容和记忆。
痛彻心扉后,我们更应该去追问:如何让廊桥文化不随时空消逝?
古廊桥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一藏于山野深谷中的中国建筑瑰宝,做细“守护廊桥”的文章,当好为廊桥遮挡岁月风霜的“守桥人”,用更加严密的防范让文物古建多一份安好。
保护之余,传承和利用也是关键。如果说古廊桥是历史的见证,廊桥文化传承则是廊桥通向未来的驱动力。当前一个重点是,要做新“复兴廊桥”的文章。
非遗最大特点是活态传承。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恰是“急需”二字,流露出刻不容缓的紧迫与急切,因为这一传统技艺一旦消亡,廊桥文化的明天可能也就不复存在。因此,要让一代一代的廊桥匠心,连接起古老艺术的过去与未来。
同样,诞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曾是交通要道的廊桥,在主要功能被弱化后的今时今日,如何焕发“第二春”也需我们认真思考。
“春色不随流水去,花香时送好风来。”近些年来,一座座山间的桥,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原点,连线地方特色,绘就了“农、旅、文”融合发展的画卷。这也让每一个迷恋它的人,从四处而来,奔赴一场风雅之约。
一路走来千百年,与桥有关的新故事仍需续写。因为古廊桥,早已成为一种家园情怀、一种地方人文、一种精神符号。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