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安石在鄞州经历了什么?

甬轩 浙江宣传 2022-08-2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27岁的他,写了一篇游记,其影响力在浙江的一个区域绵延千年。

说起来,他真的是重量级大咖,他的名字,小学生可能都知道。

他就是王安石。活在千年之前的王安石很忙,忙着治理县政,也忙着写诗作文。

1047年,王安石从淮南到鄞县上任,没几天,就开始用脚步丈量民意,游历鄞县全境,进行调查研究,写下这篇游记。

这篇游记叫《鄞县经游记》,但不同于《游褒禅山记》之类的寻常游记,在这篇《鄞县经游记》里,王安石很少描摹自然风光,一颗关注当地民情民生的拳拳之心,却跃然纸上。

东钱湖

2015年1月,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人早就总结出“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这一历史现象。历史上,许多名人志士为官从政是从县一级起步的。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二十七岁担任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知县,任职三年,“治绩大举,民称其德”,为以后革新变法打下了基础。



这篇游记不长,只有300余字,鄞州当地的一些文史爱好者能通篇背诵。

鄞籍书法大家沙孟海生前也极喜爱这篇文字,不仅创作书写了这篇《鄞县经游记》,还出资请金石名家刻石后赠送家乡。

先来回溯一下王安石写作时的情形。

当时的他,还未因为改革与文学成就而名满天下,作为一名充满家国情怀的有志青年,他风尘仆仆,到鄞县走马上任。

7天后,他起程了,以自助游的形式,在鄞县全境打卡,开始酝酿这篇《鄞县经游记》。

以作为唐宋散文名家的功底与文采,哪怕这篇游记闪烁工作札记的锋芒,亦是经得起细细品读。

“至万灵乡之左界,宿慈福院。”这是他行程中的第一站。

随后,他登上鸡山,考察碶工凿石的进度;乘船至石湫,观察海潮;还游览天童山,宿于景德寺,这两处也就是现在的天童森林公园和天童寺,王安石后来多次去游览,并留下大量诗作。

他还在此次考察中,乘舟穿越东钱湖,天亮时分,“泊舟堰下,食大梅山之保福寺庄”,后来又去小溪等地。

东钱湖风景 

12天,走遍东西十四乡,调查研究,劝导乡民。

《鄞县经游记》,字里行间,都是干货,浓缩一路日夜兼程、跋山涉水、避雨宿庙的历程。

在最后他写道:“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受事,而余遂归云。”



一篇游记,以及12天深度游的经历,让鄞县的版图,沉甸甸地放在了知县王安石心上。

他在任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县库存粮,救济灾民。他在调查中了解到,年成好时贫苦农民可勉强糊口,一旦遇到灾害,只能借高利贷度日。

他思考着如何让农民走出困境,后来,他推行实施了一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即“贷谷于民”,就是贫苦农民青黄不接时,可向政府借贷粮食,到收获之时以低息偿还。

这就是青苗法最初的试验。

福泉山


史书记载“是年,鄞县大旱”,百姓生活极为困苦。

王安石大胆提出组织民众“大浚治川渠”的施政方略,这一方略记录在他《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在王安石的率领下,各乡民众积极响应,兴起治水热潮。这一年全县兴修水利设施达21处,其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功绩就是修复东钱湖。

当时的东钱湖丧失了灌溉机能,百姓苦不堪言。

王安石决定将疏浚东钱湖作为一项重点工程,他实施恢复湖界、加深湖底、围筑堤堰和设置碶闸等措施,动员十万民众投身到水利修复热潮。

东钱湖得到前所未有的疏浚与修治,确保了航行的畅通无阻,解除了鄞县镇海七乡农民的水旱之苦,重新成为造福于民的“万金湖”。

东部新城


如今,东钱湖下水的忠应庙,也是王安石纪念馆,照片、绘画、实物等展品,介绍王安石生平及治鄞政绩。

千年后的东钱湖,西子风韵,太湖气魄,山美水美人美。

宋韵文化圈的建设正在推进中,海丝风情、士人风雅、民艺风俗等将在其中尽显。



当着鄞县一地的父母官,王安石写了这篇千年后还有流量的游记之后,还写过另一篇文章,与游记的精神相呼应。

这篇文章叫《慈溪县学记》

王安石在文中写道:“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唐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儒学一度衰微,北宋庆历年间,中央政府诏令天下办学,王安石在鄞县率先倡导。

宁波院士中心


就这样,王安石给宁波开创了一个“教育与知识”的时代。

当时的鄞县,连一个当老师的现成人才都没有。

王安石为此遍访山野硕老,终于找到了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致等五位饱学之士,史称“庆历五先生”。

在王安石的倡导下,明州(宁波)形成了官学、书院、蒙学的三个教学系统。两宋期间,鄞籍进士达712名,大批文人进入朝廷高层,到了南宋,更有“满朝朱衣贵,尽是四明人”之说。

就这样,王安石播撒文化的种子,让宋代的鄞州从对中原文化的消化吸纳中,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区域文化,成为浙学重地,涌现出王应麟、吴文英等一批杰出人物。

如今的鄞州,鄞籍院士总人数已达45位,成就今日“院士之乡”美名。

宁波院士公园


人文基因已融入当地发展脉搏,作为“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鄞州拥有38座博物馆、美术馆,平均每4万人一座,远超发达国家水平。




从一篇游记出发,王安石在鄞州留下了很多不可磨灭的印迹。

他提出兵农结合,按“什伍之法”以组织保甲,对保障地方治安、维系基层政治秩序的一贯设想作了有益实验。

这一探索之举,对征税和劳动力调配,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都起到积极作用。

这也是他后来“保甲法”的“初稿”。

他在县衙门外树立《庆历善救方》石碑,这体现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一篇游记朴实无华,一直为大众所喜爱,离不开它承载的思想感情。

千年来,发展、为民、改革、务实等县政治理的核心理念,薪火相传,在鄞州有清澈回响与成果。

清代鄞县诗人陈劢留下诗作《读王荆公鄞县经游记有感》:“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今天,很多驴友跟着王安石打卡鄞州,饶有兴趣地看这条环鄞游线上相关点位的古今变迁。

对于鄞州来说,王安石这篇带着温度,带着情怀的《鄞县经游记》,胜过他的任何诗文名篇。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