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极易忽略、却又极其重要的一门课

丹妈 聂箐 丹妈读童书
2024-12-03

写公号这么多年天我家和工作室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书和玩具、用品等,老实说,被淘汰的书和品特别多。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美感不够


我还和团队小伙伴吐槽过,其实国外设计不错的品牌,品质上并没有多强,但胜在设计、胜在颜值,为什么国内很多品牌做不来呢?


归根结底,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太需要审美教育了。


这也是我想写很久,一直想聊的话题——美育


正好,这也是对最近教材插画风波的一次深入思考和回应。


前阵子,教材插画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后台也有读者朋友给我留言,希望我也能谈谈对事件的看法。


因为当时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没有公布,而且已经有很多公号跟进,我自己也没研究这事,其实说实话就算深究也应该是整不出什么原因来,背后牵扯的力量太复杂......再加上我现在也不太喜欢跟风热门话题,所以没有及时写文和你们探讨这件事。



但同样为人父母,我明白你们在看到教材中出现这样插画,心中会有怎样的愤怒、焦虑和担忧。


同时,我也留意到,大多数家长在这次事件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语就是“审美”


是的,这样的插画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恶劣阴暗的心思,作为普通家长,我们并不了解,也无法去深究。


但是,单纯从“审美”来看,这样的插图“美”吗?够格出现在教材这样权威的官方书籍上吗?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不放图辣大家眼睛了)

虽然“美”是一种极度抽象的艺术感受,没有固定答案。


但这也绝不是混淆“美”“丑”,指鹿为马的借口。


然而,痛快淋漓的宣泄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回到教材插画事件本身,身为父母的我们最担忧的是什么?


是我们未成年的孩子。


他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价值观,可能更容易被这些缺乏“审美价值”的图画所影响。


所以,这次风波让我越发觉得,审美教育(以下简称“美育”)已经刻不容缓。


比起沉浸于新闻热点的狂欢,以及无力的谴责,我更在意的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让他们免于类似这样事件的负面影响。


给孩子做好美育,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家长去保护孩子心灵,最根本也最切实的一条路。


为何要重视美育

老实说,最初我以为的美育,就是和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划等号。


但后来才发现自己的认知很狭隘。


首先,“美”的含义是极为宽泛的,它涵盖了艺术、人文、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


它浸润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和细节之中,愉悦着我们的感官,锻造着我们的身心。


通过“美育”,我们想要养成的孩子,是一个在艺术、美德、情感、精神方面均衡发展的,拥有完整健全人格的人。


所以,美育绝不等于只是艺术专业类的培训。


这一点,其实在教育部的改革中也有体现。


近年,“美育入中考”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广,部分省市已经把艺术类学科纳入了中考的范畴。


但教育部一再强调,改革并不是要孩子们去进行大量艺术类专业训练,而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审美素养为核心


用官方的话来说,“美育”就是一门帮助孩子建立审美,提升他们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同时滋养他们的心灵与品德的教育


这门课程,或许短期难见其效应,但我认为,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刻,反而是远超其它学科的。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成年了,大学毕业了,走入工作岗位。

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忘记了那些和工作生活无关的知识,不记得如何解三角函数,也不再会背周期元素表……


但是,他们依然会记得什么是美,会在生活的每件小事中,能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继而能创造美。


因为,好的审美,好的品味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存在。


只是可惜,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美育”重视实在是太不够了。


首先,这是一门没有确切分数的“学科”


从功利的角度而言,在“美育入中考”这样的教育改革执行之前,美术、音乐、体育三门课,在很多学校都被挤压到极致,是被称为“副课”的存在


其次,类似数学、英语、作文这样的显性学科,都有明确的教材和系统性的阶段教学。但美育,目前是没有较为成熟完善的教学大纲和学习途径的。


最最重要的是,美育不是一门可以单纯通过课堂学习的“课程”


与其说它是一门学科,我认为它更像是一种融合情感的生活理念,审美体系,需要一点点搭建,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不停地学习、实践。


审美是有门槛的,只有对美有鉴赏力的人才能创造更多美。


这就是美育的存在价值。


推广童书这么多年,许多家长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就是“这本书有什么用?”或是“这本书能教会孩子什么?”


大部分人对书籍的实用性的重视,远远要超过对美的重视。


不是说大家认为美完全不重要,但更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把“美”放到“第二位”,附加的位置。


事实上,如果我们平时在亲子阅读的图书挑选中,一直重视“美”的价值,那么我们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在给做孩子“美育”。


绘本,毫无疑问,就是其中最便捷又效果非凡的工具。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看过那么多好绘本,见识过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师们的插画,他们当然早就明白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美的。


尤其对于插画的审美品味,可以说在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中已经充分建立。


这样,一两本劣质教材插画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也不用太过焦虑。


那除了童书作为载体去做美育,还有其它形式吗?


美育的具体实践


我们的公号,一直在努力挖掘适合孩子的书籍、电影、纪录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自豪地说是一个输出美、传播美的载体和平台。


我一直觉得,优秀的书籍、电影、纪录片,都会滋养孩子的心灵,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1

书  籍


推广童书,好书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底线。


毋庸置疑,让孩子去感受一本书的“美”,绝对是非常高效又便利的“美育课程”。


绘本的美育功能,我想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已经深有体会。


对于低幼的宝宝,他们可以通过图画中明亮、高级的配色,培养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而且相信不少读者已经发现,即使是非常艳丽的色彩,在大师们笔下也能调配得当,绝对做到艳而不俗。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晚安,月亮

安东尼·布朗作品《梦想家威利》


莫莉·卞 《菲菲生气了》


荒井良二想象进行曲

这样的色彩搭配功力,实在是太值得我们学习。


而且,大师们的笔触和人物造型,让每一幅画都流淌出童真、童趣。



《长袜子皮皮》桥梁版


这样活泼生动的作品,才是孩子们该看的啊!


有些作品,更是美到“收藏级别”,完全可以媲美那些古典名画。




来自《世界经典童话大师绘本》

插画克里斯汀.伯明翰

最近《纳尼亚传奇》出了绘本版

插画依然是克里斯汀.伯明翰

忍不住下晒几张图




当然,美育离不开欣赏艺术杰作


如果家长有条件,经常带孩子去艺术馆、博物馆、剧院,去实地欣赏艺术作品,当然很好。


这些都能培养孩子对美和艺术的感受能力、鉴赏力。


如果条件受限,我们同样可以从书籍中去感受艺术杰作的滋养。


《LOOK系列》,就带领孩子赏析各类世界名画,让孩子学会更加专业地去解读一幅画作的杰出和美好之处。


在阅读这些“美好”的书籍时,孩子对“美”的眼界自然提升了,也就无形中获得了抵御糟粕的能力。


一本好书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带给孩子的正面影响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



2

电  影


优秀且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电影,这些年我也推荐了不少。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绝对值得一再推荐。


画面唯美充满想象力,每一幅画都可以当壁纸。



宫崎骏的魔力,就在于他给孩子们营造出的那个近乎真实的童话世界。



这里是如此的美好。



让每个到过的人都会流连忘返。



童真、自然、和平、成长,这些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都被融入动画中。



当然,除了宫崎骏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推荐的动画电影。


比如,讲述青春期少女成长的皮克斯动画《青春变形记》



让娃捧腹大笑的法国动画《大坏狐狸的故事》,满满轻松诙谐的法式幽默;



超级唯美的动画《海洋之歌》,还能带娃一起趁机感受下爱尔兰民谣的风情。




还有更多的好电影,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公号精华文章查看专栏,所有的动画、电影、纪录片都在精华文章里做了汇总。



3

纪  录  片


关于美育的纪录片,也有很多。比如这几年以“设计之美”出圈的《啊!设计》(b站可看)


每一集邀请重量级设计师深入浅出地讲述设计的秘诀。适合五六岁孩子看,其实大人看也很治愈的。


每集只有15分钟,但不管是字体,排版,剪辑,还是呈现出来的画面,都呈现出设计之美。


拆解这集尤其惊艳


BBC那么多宝藏纪录片就不用说了。不管是可爱有灵性的动物:





还是壮阔的自然风貌,都美得动人心魄。




现在一波接一波疫情,让出门旅游也是一种奢望


幸好,我们还有优秀的纪录片,可以在影片中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寻访古代建筑遗迹,参观拥有众多珍贵藏品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是给孩子提供开阔眼界,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良机。


纪录片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大饱眼福,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



随手一截,就是屏保,美哉,我大河西。


黄河波澜壮阔


▲骏马万里奔腾


▲戈壁黄沙漫漫


▲绿洲水草丰饶


▲七彩丹霞地貌


同时,孩子还能学习历史人文,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丝绸贸易……千百年来河西走廊的风云变幻尽在其中。



这是即使实地旅游,也无法拥有的绝佳体验。


就说北京故宫吧,是许多国人旅游必去的经典景点之一。


我前几年也带叮当走了一趟,但故宫实在太大了,认真逛的话,可能几天都逛不完,而且还有许多场所是不对普通游客开放的。


这时候,有一套优秀的故宫记录片可太香了。


《故宫100》解说逻辑清晰、脉络完整,如同一位专业的导游,领着你游览整个紫禁城。



从天安门、广场,午门,太庙……一直逛到乾清门,御花园,神武门。



同时,解说中还融合历史、宗教、饮食、书画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



这些纪录片,都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对美的认知。



4

其 它 资 源


除了纪录片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艺术类音频课程。


比如我们分享过的《给孩子的第一堂艺术课》,它的解说清晰而浅白,语言通俗幽默,不仅适合孩子艺术启蒙,我们大人也很值得看啊。



对了,买过喜马拉雅会员的朋友,可以免费收听这个VIP课程。


除此之外,喜马拉雅上含金量不错的艺术课还不少,羊毛薅起来~



2、艺术实践之美


美,不仅是感受也是实践。


美育,同样需要大量有趣的艺术实践。


通过各种艺术实践和创作,更能激发孩子对美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音乐领域都有各种艺术类相关课程,比如钢琴、绘画、手工……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给孩子提供各种艺术类课程,重点并非去训练他们的技法,而是通过这些基础的训练,让孩子学会如何用艺术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所以,在这些艺术培训中,我们不要急于出成果,而是要重视过程,注意在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用艺术手段来表达自我。


这条标准,其实也可以作为考核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老师是否靠谱的条件。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一味只强调模仿,要求孩子“照猫画虎”,这反而会扼杀了孩子的艺术创造力。


对于年龄偏低的孩子,美育创意游戏因其引导性和趣味性,会比一般的艺术实践更容易上手,也更吸引他们的兴趣。


比如,我们曾经团过阿波罗兔的创意美术盒子,一定要带着孩子玩儿起来啊~千万不要放在家里吃灰啊!




3、生活之美


前面我们已经聊到过,美育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更是一种生活理念。


而这种生活理念,不在学校的课堂,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老实说这部分我也对叮当做的也不够,一起努力吧😄

比如,美的衣服,美的家居装饰,美的风景,和美的书籍一样,都是美育的一部分。


美,并不难,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


让孩子挑选和搭配每天自己要穿的衣服是一种美育;


早晨,去菜场买菜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选一束美丽的花,是一种美育;


布置家居,让家里的一切都妥帖又安心的待在最合适的位置,是一种美育;


抬头看看澄澈的天空,美丽的白云如何变幻,以及欣赏路边的绿植,也是一种美育。


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说到这里,我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国台湾美育课程纪录片《美角》(b站可看)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历时三年遍布台湾的美育计画成果,这个美育计划走出了传统课堂,让孩子去到真实的生活中,从平淡的日常里去发现和感受美。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集,是《如果记忆有颜色》


一个女孩回忆妈妈带她们去海边看夕阳,她说,那里的风是温暖的,被保护的感觉,落日有时候是不同的颜色,旁边的草地上还有鸟巢;看着海浪波动,听着海浪声,闻着咸咸海风,总让人平静......



这个美好的回忆,会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不知道,但它一定会是女孩心中一生的珍藏。


美,并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我们对孩子进行美育,也并非想要他们成为艺术家、音乐家……



重视美育,不仅是因为孩子的成长,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向,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


我们所衷心期盼的,是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在平淡的生活中,以“美”滋养自己的人生。



美很重要。

诗意很重要。


如果人一生总是抱有太强的目的性,却忘记了美,那该是多么无趣乏味的一生啊!


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会推荐一些看似是“无用之作”的书籍。


比如荒井良二科林·汤普森等,这些或许无用小众但美好的书籍,是我心灵疲惫时刻的一剂轻松良药,你呢?



而阅读本身,其实就是一件最美好而不功利的事情。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生活的每一天里,感受到美好,感受到快乐吧~





其他推荐【美育绘本】荒井良二想象进行曲《兔子雅各的生命颂歌》《世界经典童话大师绘本》色彩感知《我的邻居鳄鱼巴鲁波》插画灵动《小熊学校》威廉·乔伊斯《神奇飞书》系列特里.范成长起航三部曲》
【美育纪录片】

《宫崎骏》

• 真不夸张,他的10部动画值得所有孩子看

皮克斯动画

• 强推,皮克斯这10部高分动画,每部都超棒!

《明月守护者》

五一假带娃看啥片?别问,就是它了

自然 

BBC类最棒8部纪录片,推荐孩子暑假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妈读童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