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案例剖析
类似于此,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总结为两个阶段的困境:“作”与“做”。私将“作”理解为作文章,属于顶层设计规划阶段。“做”则是实践,是将办学理念这个体系覆盖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实效。
据调研,在“作”的阶段,有的领导班子不愿意对学校文化花费太大心思,尤其是一些学校中层认为办学最重要的是做好日常工作,务实为要,将文化理念之类斥为“花里胡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甚至值得敬佩的,体现了领导班子的敬业精神。
在如此的背景要求下,另一种更为普遍的情况就是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认为自己“作”不了。
但是,不好作、作不了不代表不作,在学校文化日益显现其重要性的今天,学校必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特色;而且“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根据现实需求,积极合理地引入第三方资源,为学校办学理念注入新的能量,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因为校长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或许真能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功绩。
当然,名校的资源和能量确实有些令人“望尘莫及”,但对于一般学校来说,最值得借鉴的是“名校意识”,重视文化的力量,然后探索它们的规律,将适合自己的加以应用,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理念之路。
还有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中心小学,磐石精神润泽了学校着眼现实的教育态度,总结提炼“和乐”教育理念,提倡“选择为和,成长为乐”,打造“我成长、我快乐!”的校园文化,不追求太高的理想和目标,而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成长的良好环境,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和选择意识,通过学校教育能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近百所学校的调研经历,笔者准备以临沂半程中学为例,看看生动的办学理念是如何“做出来”,又是怎样“做下去”的。
据笔者了解,当初的半程中学是个很“村儿”的学校,作为一所山乡中学,不受关注、不被看好,大部分学生家长们“坚定”地认为:“孩子只要不去半程中学上学,去哪都可以!”当时的学校,环境又脏又差,师生学习氛围消沉,生源外流、质量滑坡,雷校长向笔者描述当初的“落魄”,着实令人震惊,不能将当时的境地与如今包揽全区各项教育奖项的学校联想到一起。
“伴成”教育理念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在经历了初期虽落魄但不懈的坚持,经过全校领导师生的共同思考提炼与实践总结,学校形成了“伴成”教育理念,并打造出包含理念和实践两大板块的学校文化体系,就是这看似朴实的教育理念,成为半程中学提升学校品质,凝聚师生力量,实现飞跃发展的重要能量。
责编 | 赵矗
排版 | 虫子
配图 | 闫炳文
推荐阅读
● 中国高考“最怪”的省份,明明是高考大省,却没有一所超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