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改革的心脏工程:课程体系建设如何落地?

张霄 校长会 2021-06-10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良好的课程体系应当具备哪些特征,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几类常见误区,以及特色课程项目建设的意义与路径。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谈论课程体系如何落地实施。

在校长会长期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课程体系的落地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随时进行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课程体系的落地而言,极难为其规划出一项普适性的操作指南。但是,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也对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程体系落地内容、条件、方式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旨在对上述进行初步讨论与分享。


01
学校课程体系的落地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基于已有校长会完成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我们发现,课程体系需要落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课程的高效化;校本课程的特色化;社团课程的丰富化;竞赛类课程的建设;特色化课程的打造。

  • 国家课程的高效化

所谓国家课程的高效化,即对于学校内的国家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有此类需求的学校通常是薄弱校或希望力争上游的中间校。国家课程高效化的方式,即教学模式的引入,或教师培训。前者适合于部分薄弱校,用于快速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后者适合于力争上游的中间校,即通过高效的教师培训或专家入校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不让教师陷入某一单一教学模式之中。

  • 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所谓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即通过对校本课程体系进行建设使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特色化通常有两种途径予以实现,其一即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对已有内容进行调整,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比例、实施方式、实施类型等方面。其二是增加校本课程的内容,即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种“从无到有”的方式即需要对原有资源进行开发或对接外部资源。

  • 社团课程的丰富化

所谓社团课程的丰富化,即通过对学校开设的社团活动进行调整,打造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社团课程,使之成为具有内在逻辑,同时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社团活动体系。通常而言,社团课程的丰富化包括对原有课程的调整以及新增其他课程两种类型。


  • 竞赛类课程的建设

竞赛类课程指针对少数学生开设的具有选拔性、竞技性的课程,如数理化竞赛、体育竞赛等,这类课程针对少数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帮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并且辅导他们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此类成绩通常是学校特色化办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 特色课程项目的打造

特色课程项目是包含在课程体系中的子课程体系,它以某一类具体内容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突出此类办学特色,例如心理特色课程项目,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项目等。特色课程项目是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落地,同时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进一步体现。

02
课程体系的落地的必要条件包括哪些?

  • 宏观架构与发展规划

如果希望课程体系能够顺利落地,宏观架构与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两项基础性内容。这两项内容时校长会能够自主完成的内容(目前不需要外接资源)。宏观架构是整体的课程体系,包括宏观层面的学校课程体系,微观层面的特色课程项目、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特色社团活动体系等。发展规划是在宏观架构的基础上对宏观架构的落实路径的具体描述,其明确指导后续课程体系落地必要条件的逐步实现。

  •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针对某一具体课程(或特色课程项目)制定的关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制定的相关标准。它是指导课程体系进一步落地的有力抓手,其能够连接课程体系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对教师的课程研发、内容设置、学生评价进行指导。课程标准的制定方式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即校内教师自主研发,前提是相关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第二即校外专家参与指导,即对接相关领域的专家,在与校内教师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共同研发、制定课程标准。第三即直接借鉴,如果部分学校有相关的课程标准,并且符合需求学校的具体要求,在征得学校允许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将课程标准进行学校之间的迁移。第一种类型可能对接的资源是教师培训,第二种类型对接的资源为相关专家,第三种资源对接的是相关学校。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课程体系落地的必备资源,特别是对于特色课程的开发而言,具备相关资质、能力教师的介入是此类课程顺利开设的必要前提。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即建设校内教师队伍,其主要方式包括教师招聘、教师培训、教师相关资质获取等。第二即对接校外教师队伍。一部分学校希望在某一类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直接使用校外资源,此时需要寻找并为学校对接相应的高质量资源。第三即校内外教师相互合作的队伍。对于相当一部学校而言,特色课程的开设需要同时借助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两股力量。合作的方式不尽相同,例如部分学校希望校内教师教授部分课程,校外教师教授另一部分课程,两者的结合即全部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部分学校可能希望通过校外教师培训校内教师对方式,逐渐使校内教师具备形影的能力或机制,进而将特色课程的实施教师全部设置为校内教师。对于上述三种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校长会需要匹配不同的资源。第一种需要对辅助学校对教师进行招聘与培训。第二种需要对接校外教师队伍。第三种需要帮助学校建设校内外教师合作的机制。


  • 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学校课程体系落地的必要条件,通常而言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均需要相应的硬件资源予以支持,而这些资源通常是学校不具备的。硬件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即帮助学校开发校内资源,具体而言即主要通过教师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军备资源开发的能力。第二即帮助学校对接外界资源,将此类资源引入学校。第三即帮助学校对接校外资源,即让学生和教师走进各类实践基地,实施特色课程。通常而言,学校特色项目的建设需要上述三者综合实施。

  • 教材

教材是课程体系落地的重要资源保障,当然此处的教材主要指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特色课程项目的教材,不涉及国家教材。教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集中方式,第一,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校内培训和校外学习),由校内教师自主研发相关教材。第二,引入专家,由相关课程专家带领教师对教材进行研发。第三,对接相关学校,直接从其他学校中引入相关教材。通常而言,学校的教材研发需要综合以上多种方式,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03
校长会辅助学校课程体系落地的常用方式有哪些?

在上述课程体系落地必要条件的基础上,校长会从以下五个方面辅助学校完成课程体系的落地。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能够在学校的整体架构中高质量发展,同时使学生真正受益。

  • 专家入校指导

专家入校指导对应上述课程标准、师资队伍、硬件资源、教材思想内容。具体而言,即通过专家入校指导,帮助学校制定课程标准,辅助完胜学校教师队伍培养,帮助学校开发教学所需的硬件资源,指导教师编制教材。

  • 校际间学习借鉴

校际间学习借鉴对应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材三项内容。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校际之间的学习,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对于特色课程项目的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在校际间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直接使用或校本转化其他学校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当然前提是在其他学校同意的前提下。

3.对接外部资源
在课程体系落地的过程中,学校可能没有能力对接外部的相关课程资源,此时则需要借助肖校长会的力量将学校与此类资源进行对接。外部资源一方面指学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必备资源,如各类场地、仪器、设备等,其可以通过对接外部资源将其引入校内,或对接外部自然让学生与教师在校外进行参与两种方式予以实施。后者可以以学校为中心向外延伸,具体包括学校附近的社区资源,省市资源,全国资源,海外资源等。具体内容包括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博物馆、科技馆、名校等。


  • 教师培养

教师培养是保障课程体系落地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此处的教师培养仅指代对校内教师的培养。教师培养共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项即旨在培养教师对于课程开设的通识性能力,如教师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力,教材编写能力等。另一项即培养教师实施特色课程的专业性能力,例如在心理特色课程项目的实施中,需要培养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

  • 课题申请

课题申请是辅助课程体系落地的重要途径。课题有助于教师将相对零散的课程进行系统性、深入性思考与研究。教师以课题作为抓手能够相对容易的形成科研共同体,通过集体的力量对课程体系的落地策略进行系统性研究。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条条干货,校长必读!警惕建设学校课程体系的5个误区
良好的课程体系具备哪些特征?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如何打造良好的课程体系?响应劳动教育,全校变成菜园?学校特色课程项目为啥总会走偏?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赵矗

排版 | 虫子



推荐阅读

● 独家专访丨这位武汉名校长用诗歌致敬“逆行者”,在疫情中寻觅教育转机

● 真话!2020疫情下的网课,暴露了中国基层教育的5大弊病

● 转给孩子:微积分、万有引力和光学,这些伟大成就,都是三百年前“停课不停学”的收获

● 独家专访丨高质量的居家学习是最好的“防疫”,这所学校的做法值得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