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知父母被亲生儿子杀害:构建学校心育体系已刻不容缓!
(全文共6127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2020年8月10日,南宁市公安分局高新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相思湖北路某学校宿舍楼发现1男1女,夫妻二人在自家屋内死亡多日。
据报道,受害人陈某琴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带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其还兼多个单位的民族事务工作专家顾问。
其丈夫黄某普,供职于广西某律师事务所。
经侦查发现,受害者的亲生儿子黄某阳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已逃往国外。
高新分局立即通过国际警务协作开展侦办工作,近日,据柬埔寨警方通报,8月17日在多方合作下逮捕了一名中国籍嫌疑男子。
据一名接近黄律师的同行介绍,黄某阳此前在英国留学,回国后因要再次出国与父母发生矛盾。矛盾激化行凶后,黄某阳将空调温度调低,拿到钱后潜逃,在柬埔寨被抓。
广西另一名律师称,事实确实如此,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儿子亲手杀害父母,不太清楚。
人们不禁要问:在专家领域均有较高成就的高知父母,为何会培养出如此残忍、违反人性的儿子?
亲生子女杀害父母案件,不是个别案例。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就有很多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子女杀害父母案件,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
除了犯罪事件,青少年中患抑郁症、自杀等现象也层出不穷。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数据向我们残忍地揭示了隐藏在乐观表象背后的青少年真实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恶魔?谁动了孩子的“心理”?或许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十分明确的是,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恰逢开学季,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9月,也是一段值得铭记的特殊经历。学校如何构建心育体系?教师如何帮助回归校园的学生调适心理状态?学生如何自我调节?家长如何与学校配合打赢这场开学阶段的心理攻坚战?下面,我们将为您一一道来。
01
学 校 篇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大心理”视野背景下,让心育理念融入班级日常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一直以来关注人的发展,强调“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的办学理念,为此,学校创造性地开启了心育工作的“大心理”视野,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为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渗透,交大附中还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四个方面,开展相关心理工作,进行心理课程、心理培训拓展、团体活动、个体辅导、心理测评等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学生的充分自我发展和幸福成长。
在课程方面,为促进学生多元化、积极性发展,学校依据年级特点,建立多样态的系列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框架下,嵌入生涯课程,形成全方位学生指导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创新意识、生涯规划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高中后选择、幸福生活奠基。
初中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变化、需求,高中重在生涯规划,除此之外,学校还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分层次开展体验式心理活动。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连续6年开展了全校“515学生节”,“5•25心理健康日”、初二“青春期预备营”、初三“亮心计划”训练营、高一生涯规划拓展训练营、高中职业角色实践体验和初高中走进名校等心理生涯拓展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整合信息和决策行动的能力。
学校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把心理健康纳入到全校幸福课程体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于2012年又融入了生涯教育。在各学科授课中,学科老师纷纷融入生涯理念、生涯故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关注和表达、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此外,学校还将心育理念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中,形成交大附中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课程。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
以“三生”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生命构建
在“自我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北京一零一中学基于马斯诺需求理论,构建了始于生命、扎根生活和着眼生长的 “三生”课程体系。此体系使用三域六维的课程结构,“三域”是生命与健康、生活与实践和生长与规划三个领域,“六维”是自我认知、生命智慧、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规划和大义担当六个维度。学校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科渗透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及社团活动类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群帮助学生完成生命建构。
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以讲授心理学知识和学习学业、人际技巧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实用的心理调试方法。高一年级开设生涯规划课程,通过生涯测评、学科发展趋势、职业访谈等内容帮助学生定位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和价值观等。高二年级指导学生深入职业体验基地进行实践,了解不同职业对人的能力、价值观等的要求,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学校还开设了多门选修课,如《15项经典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与你》、《心理电影赏析》、《幸福课》等。这些课程旨在调动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自我调适方法。
此外,学校心理社团还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节、能量卡点赞、大脑嘉年华、心理电影周、学长帮帮忙、校园吉尼斯、心理学讲座、中科院心理所参观等活动,开阔学生们的心理学视野,提高心理素养,培养健康身心。
厦门市第五中学
全学科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厦门五中,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完全独立的一门课程,而是与全学科相融合,使学生在各类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获得不同心理品质的支持。
学校会在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充分地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研发。主要是围绕“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情绪调控、受挫能力、学会爱自己,给自己的情书、疫情下的情绪调试、我的力量资源树、心理赋能,一起成长”等不同的主题,精心组织,梯度呈现。
在与全学科课程融合的基础上,学校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心理课中,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无声。
学校大力倡导生命教育,依托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德育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让学生在学技能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学校把科学课作为特色,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口罩、自制八大行星简介、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掌握洗衣服学问等,在此期间渗透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都能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02
教 师 篇
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调整状态进入开学后的常态学习生活,北京市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刘智清老师建议,教师可以做以下具体工作。
关怀学生心理,真诚交流
◎ 上好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站稳起点更易看见未来。经历过疫情的这些学生,他们的开学第一课要怎么上,每个岗位都会有自己的考量。集体的欢迎与动员固然重要,更深入人心的恐怕还是具体到班级、到个人的“第一课”。
从宏观来说,学校可以组织开学系列班会,就有关人类与自然,生活与健康,责任与使命,情怀与思想、当下与未来等问题展开探讨,“无数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学生应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养成理性关怀天下事的习惯。
具体到各年级,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正意气风发,老师不妨趁热打铁,描画未来;高二年级已迎来选科后的班级重组和走班上课的新形式,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团队的融合与建设;高三年级即将进入紧锣密鼓的复习阶段,教师要在理想与奋斗,知识与能力方面下功夫。
至于形式,或班主任推心置腹,或家长代表语重心长,或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出板报、搞演讲、开辩论、设朗诵,不拘一格。“第一课”不一定是数字意义上的“第一节课”,它也可能是“第一阶段的课”,教师要预先规划,既在形式上有创新,也在内容上真走心,帮助学生把一整个学期或学年的心定下来。
◎ 设定并落实短期目标
疫情还未结束,每天都有这样那样让人不安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长期在家,习惯于网课,甚少出门的学生难免会有各种心理,焦虑惶恐者有之,消极颓然者有之,茫然无措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急躁冒进者也有之。快速调整心态的方法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合理设定一个相对短期的目标并遵照落实,以降低调整的难度。
比如,可为各学科设计周计划或月计划,计划要突出主线,留有余地,过满则生倦,过松则易怠。先把完成这些计划作为每天努力的方向,那些余地则可以用来加入一些极小的任务,比如20个英语单词,背一首诗或一段文,额外解决一道数学填空题……这些微小的行为非常有用,坚持下去,就会养成“微习惯”。
◎ 保障线上线下无障碍沟通
疫情期间,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建立起了成熟的沟通机制。开学后,这些依然可以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毕竟我们在校的时光更多用于听课学习,有些问题来不及处理就会羁留,使用这些我们已经熟悉的工具可以保障交流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当然,无障碍沟通更多指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空间,谈话要解决“他”的个性问题,而不是徒有交流的形式。
关注学生学习,循序渐进
线上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结果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学生在8个多月的时间内,经历了常态与线上两种不同的学习生活,新学期的他们又将进入“线上与线下学习结合”的新阶段,他们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怎样确保每个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应对。
◎ 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线上教学使一批积极主动,计划性与执行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他们每天既能完成定量任务又能把原先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收获满满。但即使成年人也有自控力弱的时候,更何况“拖延症”是绝大多数人的通病。畅通的网络,触手可及的游戏,一个相对自由而舒适的环境,与之相比,学习不免成了部分学生的烦恼。
而且,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线上学习放大了学习的“孤独”。部分教师发现,随着网络课程的持续进行,愿意连麦的打字的学生少了;即使连上线,学生的反应和语速也不像教室里那样有生气。开学后,师生依然要戴着口罩上课,不要让这层口罩延续了这种孤独和沉默。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努力营造氛围,设置教学的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 自主把控学习节奏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关于学习节奏,从小到大每个学生都没少听家长老师的叮嘱。节奏合适,事半功倍。但节奏究竟是什么?再回学校的节奏与居家学习的节奏不一致怎么调整?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相同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是不同一也永远无法同一的。因此,学生要有自己的步调,不能按别人的步幅跑。节奏看不见摸不着但会通过其他外在表现出来。
如,学生脸色晦暗情绪低落,作业不能按时交、测试成绩不乐观,有状态亢奋恨不能24小时不间断地拼命学习得,也有懒散懈怠,不推不动的,一旦观察到这些状况,教师要引起重视,及时帮助学生审视和评估——
鼓励其在合理的目标下前进,保持定力,少受干扰;
帮助他理性分析自我,“长板”保持关注,“短板”及时止损;
要求他按需调整并落实计划;
嘱咐他要有持恒的准备,不能追求瞬间表现。
学生一旦能够心平气和,按部就班,有充实感和愉悦感,那他就找到了合适的节奏。
03
学 生 篇
开学后,有的同学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同时还会有失眠、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这是因为假期当中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一下子进入到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出现较大落差而导致的。这种身心状态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调整:
◎ 合理宣泄
面对开学的焦虑,同学们可以找好朋友谈一谈,将自己的不安讲出来,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通过挥洒汗水,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 积极的心理暗示
学期之初,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太好啦!我可以和同学一起在操场玩耍啦!我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我又可以上我最爱的XX课啦……”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愉悦感,让我们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 “SWTC”法调节情绪
当我们遇到负面情绪,不妨试试“SWTC”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一步 STOP“停”——中断负向思维的扩展
首先,通过呼吸进行放松。慢慢闭上眼睛,把双手放到腹部做一个腹式呼吸,先用力把气吐出去,让肺部清空,再深深吸一口气,屏住三秒,再用力大口吐气。再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二步 WRITE“写”——勇敢表达负面情绪
拿出便签纸或者日记本,将自己的不安、害怕、忧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写下来,并写下此时此刻让你最困扰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 THINK“思”——开启理智积极思考
在大脑中检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学习或生活),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自己的内在力量,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一定可以度过当下的难关。
第四步 CHANGE“换”——换一种思路重新思考
再拿出自己写下的小纸片或日记本来看一看,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重新再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04
家 长 篇
◎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家长首先要保持乐观心情、正常的生活规律和严格的作息时间,给孩子做榜样,有意识地加强孩子在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唤醒孩子的身体机能,让孩子的生物钟跟上学校的节奏。
◎ 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明星的成长历程及在赛事中的表现、对某电视剧的观后感想,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以身作则,不长时间无节制地刷手机,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如亲子阅读、家务劳动、户外运动等。
◎ 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的计划,制定好学习方案和方法后,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担负起责任,责任心能激发孩子克服困难专注学习的行为。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也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 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
家长们应该主动和学校教师保持有效联系,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好新学期各项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和家庭个体学习的各自优势,以保证学生学习好习惯的持续养成。和老师经常沟通,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05
结 尾
新学期正式开始了,相信学校和老师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也期待同学们能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拥有独树一帜的“心育”制度。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就特别注重“心育”板块,将“心育”课程与学校常规的教学课程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心育”教学常态化。此外,学校还构建了心理导师制和心理委员制等特色心育制度。
在疫情期间,许多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但华茂却凭借自己独特的“心育”制度,实现了学生心理的平稳过渡,让孩子们笑对困难与困惑。
近期,校长会将开启“强学游”系列访学活动,一起与专业智库媒体探访华茂外国语学校,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登记。更多优质内容将后续推送,敬请期待!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
● 从纸上“走”到现实!这所学校用这三点让信息化落地,值得所有校长借鉴!
● 预告来了!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钟南山携手“抗疫天团”寄语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