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青年教师者得未来!这就是深圳市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底气
(全文共5674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如何以评价驱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为激活青年教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
“新教师入职前的集中学习应开设什么课程?”
“青年教师如何搭建个性化发展路径?”
“校本教研怎么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
”
1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与持续,深刻地塑造着教育界的现实、理念与期待。面对历史的启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人类这艘宇宙中的孤独航船将驶向何方,需要教育人作为前瞻者的导航与实践者的引领。
而教育管理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带头人,如何发挥传帮带精神,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使我们的教育理想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使我们教育实践踏石有印,抓铁留痕,培养出合格的未来光明世界的主人,更加值得探讨。
当下,中国教育正处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大批既具专业能力,又富有教育情怀的青年人才,涌入到教师梯队中来。然而,新教师占比增多,校长怎么带团队?学习共同体如何组织?如何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建设教师培养机制?种种难题都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校长的引领。一所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与校长有密切的关系,唯有校长系统规划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才能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获得动力、增添活力、提升能力。
校长会作为全国领先教育智库,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切实推进光明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校长会特与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光明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策划组织了“深圳市光明区2020年第二期校长论坛”,于12月3日下午在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学校如期顺利举行。
光明区教育局副局长严亮莅临指导并致辞,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前海港湾学校校长罗朝宣、深圳福永中学校长平怀林、丽湖实验学校校长朴昌东、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谢慧平5位深圳市知名教育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四十余位来自深圳市光明区的中小学校长代表到达现场,围绕主题“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展开了密切交流与深度研讨。
深圳市前海港湾学校校长罗朝宣
深圳市福永中学校长平怀林
深圳市丽湖实验学校校长朴昌东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校长谢慧平
传统的论坛开展形式通常以演讲为主,缺少互动,往往成为个人的“独秀”,既不指向真正的问题,也难以产生有效的成果。在本次论坛上,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光明区教师发展中心)创新采用了分组研讨的形式。与会四十余位校长共分为五个小组,同时配备一位专家作为小组教练,由组长抽签选取一项青年教师培养相关细化分主题,每个小组在各自分会场进行为期一个半小时的研讨会,研讨会包括成员自行思考,教练提问答辩,小组内讨论交流以及教练点评总结四个阶段,最终输出针对此问题的有效解决路径。
第一组由彭红玉院长担任教练,选中的研讨主题为“如何以评价驱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第二组由罗朝宣校长带队,对“为激活青年教师,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研讨;第三组由平怀林校长任教练,积极探讨了“新教师入职前的集中学习应开设什么课程?”的切实话题;第四组在朴昌东校长的带领下,集中围绕“青年教师如何搭建个性化发展路径”的问题进行了合作交流;第五组则在谢慧平校长的积极推动下,聚焦“校本教研怎么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这一难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这种创新研讨形式,确保了每位与会成员都必定参与讨论,贡献出自己的教育智慧,科学、民主、极具互动性。在分组研讨的过程中,校长间思维和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产生了许多智慧的火花,一个个新点子、新思路、新方法就在小组热烈的交流和研讨中诞生了。同时,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教练始终担任着全局把关人的角色,基于自身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对各个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切中肯綮,最终引导、启发组内成员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这是一场打破了沟通壁垒的自由对话,也是一次直击学校乃至区域教育痛点的深度研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个小组,走进他们激情四射的思想碰撞之旅。
第一组:
评价是驱动青年教师发展的主力“引擎”
谢慧平校长说:教育评价,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的确,在教育评价这个“拦路虎”面前,不知有多少改革者折戟败归。因而,拿到这个选题的第一小组戏称自己为“攻坚组”。然而,无数教育人依旧前赴后继。
光明区高级中学宋绍鹏校长向大家介绍了一些自己学校采用的激励评价举措:一是师带徒的“青蓝工程”;二是精英成长营。光明区玉律小学王婷校长则补充说明,玉律小学重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发展性和发展的全面性。发展性是要关注教师发展过程性的评价,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全面性是教师的整体素质、表现,关注青年教师的初始状态和进步的幅度。
光明区秋硕小学朱胜源校长在提出“精准结对,以赛促教,以研促评,以岗促长”的同时,也指出校长应该反对“鼓励先进,打击落后”,要“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反对“鼓励先进,打击另类”,包容新兴青年人才,允许其自主建构个人发展路径;反对以“留痕”评价形式增加教师负担,不走形式主义。
深圳市光明区秋硕小学朱胜源校长正在作小组成果展示
在重视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同时,“东道主”光明区凤凰学校华建明校长表示:“个人发展很重要,但我更看重团队合作发展,评优秀备课组、优秀年级组,只有在团队中个人成长才有价值。”是的,唯有注重青年教师个人发展与教师团队发展,乃至学校发展的协同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双赢的目的。
第二组:
校内、跨校、专家借力,
三维打造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
在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要想成就自己的专业蜕变和个人发展,就要先成为高效的思考者和终身学习者。然而,仅凭教师个人的努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走得缓慢而曲折,而“学习共同体”则可以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再学习、再成长的机会。
第二小组的成员在罗朝宣校长的指导下,经过深度研讨和充分交流,深度剖析了阻碍青年教师活力的重重因素,初步搭建起了一个学习共同体的“三维模型”。其中,思想观念上的不认同、初入行业缺乏教育经验和创造力不足三个方面,是阻碍青年教师活力激发的主要因素。
对此,第二组提出了包含校内学习共同体、跨校学习共同体和专家型联盟三个维度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型。校内学习共同体以学科组和备课组为常规模式,学校还可以依托校内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社团等创新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跨校学习共同体主要表现为区域学习共同体,例如:与名校结对子、邀请名师定期来访、同类学校结伴成长等形式。
专家型联盟则是为了发挥专家和骨干的带头作用。在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汇总,骨干教师的力量不可或缺。没有骨干教师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就像失去了“主心骨”的人。正如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赖锦用副校长说:“没有主心骨,青蓝工程只有青没有蓝。”联盟内以“1+N+X”为构成模式,1是专家,N是骨干,X是青年教师。以专家带动骨干,骨干带动名师。
第三组:
以专业、系统、多元的入职前课程,
为青年教师打好基石
每一位初初踏入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都会接受入职前培训,培训开展的成效与否,决定了新教师能够对学科特点与高效课堂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与解读。
对于这个话题,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祖松梅校长很有发言权。因为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是一所新建校,学校里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新教师。面对如此之大的需求,祖校长认为要先了解教师发展需求,再提供针对性培训措施,形成逻辑和行动上的闭环。
祖校长认为,当前学校新教师主要表现为:第一专业精神较为匮乏,育人意识较为淡薄;第二专业知识结构失衡,持续性学习动力不足。好在,“我们学校获得市教科院资源大力支持,搭建了较为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职业领悟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板块(内容、技能、方法)、安全教育;教材研读、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课程课堂等方面。整个培训系统实施下来大概要花15天时间。”她表示。
其他校长也都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办学经验,讲述了自己的观点。经过一轮讨论,每个学校都各有亮点,平怀林校长最后作了总结提炼。
“第一点,增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提升四大自信、培养四好教师,与时代同行,不断促进教师的理念、理论等方面的认知更新。
第二点,做好常规化培训,包括安全教育、沟通技巧、班主任工作、礼仪规范等培训。
第三点,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是我们本次主题研讨的亮点成果之一。至于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结构上可以选择以老带新,建立导师制,让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手把手带领新教师入门,进行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学习。
第四点,建立长效机制,换句话说,无论是面向青年教师的培养或是其他,都是贯穿教师教育生涯始终的长期性工程。因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来推动和保障。
第五点,提供资源平台,给予教师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与平台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激励措施。以“比赛”的形式来激发教师的成长动力,另外,也可以通过兄弟校交流或外出访校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
此外,我认为刚才几个学校校长都提到礼仪教育、感恩教育、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等,我觉得这几个方面是推动青年教师身份和角色转化的举措,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第四组:
不搞“一刀切”,
为青年教师搭建个性化发展路径
新生代青年教师的加入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校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但同时,新生代青年教师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长大的“原住民”,他们的文化心理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年轻、活泼、生动、思想活跃、内心奔放、不走寻常路。面对个性愈发鲜明的青年教师,如何基于他们自身的特质,搭建多样化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朴昌东校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深度思考,他认为,青年教师不是所有空间都可以个性化的。教师在最基本的,例如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技能等肯定是有共性发展一面的,那么,个性化发展到底体现在哪里?
光明区光明小学邓华香校长分享了自己的管理经验:“在青年教师成长这件事上,我们也是要进行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有些成长欲望比较强的,想培养成骨干教师,我们才送去跟岗学习的来培养;而一些成长意识没有那么强,综合素质比较弱的,就需要多进行基本功的培训。摸清楚每个教师的发展比如规定达到怎样的年限,达到怎样的目标之后,就有怎样的提升。合格教师是怎样的标准,优秀教师的标准是什么,都有一定的标准。另外每个青年教师的发展都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校外的名师,校内的名师,每个人都要有。总的来说就是不会一刀切,并且引领他们去找目标。”
除了学校要提供支持,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李青山校长认为,青年教师也要制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规划,经常进行学习总结、个人反思。
第五组:
创新形式,增强激励,
用校本教研让青年教师“动起来”
“科研兴校”已成为当前办学的共识,越来越为广大校长和教师重视。但如何走出一条立足学校、促进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路子是许多学校尚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
但在日常校本研修中,许多学校存在参与人数少、教研形式单一、研修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何走出校本研修的“死胡同”,推动区域校本研修提质增效,是亟待思考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深圳市光明区下村小学邓伟东校长认为,校本教研关键在于针对学校所发生的问题而展开,针对学校实际展开校本教研。他表示:“现在青年教师特点,对自我定位较强烈,首先要从思想上观念上进行转变。第二,激发积极性,创设教研平台,拥有教研对土壤,更快地融入到学校的校本教研中去。第三,要创新形式,激发兴趣。需要有趣味性,挑战性,吸引青年教师进行教研。第四,创新教研激励机制,自我为中心问题突出,通过激励机制进行唤醒动力。第五,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当中,把中老年教师引入教学研中,发挥传帮带作用。”
针对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深圳市光明区东周小学何维泉校长认为,从形式上,学校需要增强校本教研的趣味性,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如沙龙式分享、主题演讲式,或现场教学等。
其次,在内容上,教龄上面进行分类进行校本教研。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的定义,35周岁以下都是青年老师。新入职老师,入职3-5年教师,10年教龄教师,做好调研,要针对不同人群陷入的瓶颈,激发其积极性。
结尾
“光明区有着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2.6岁,在一些新建学校,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更低。最近两年一大批部属师范大学、‘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加盟光明教育,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对我区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水平,既是我们每一所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区教育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次的校长论坛以‘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为主题,我觉得非常及时。”
正如严亮副局长指出,青年教师发展是当前光明区教育发展的最大痛点。光明区作为深圳大家庭的新成员,当前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绿色新城正在冉冉升起,这需要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加以支撑,同时,光明区的“大踏步”式前进也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当天上午(12月3日),深圳市首次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明确了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全力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大方向,堪称深圳基础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深圳市光明区2020年第二期校长论坛”的召开,既是在时间上与这一政策趋势紧密衔接,也是在内容上对这一战略方针作出了热情回应。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未来将要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深圳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各位校长需要抓住历史机遇,破解青年教师发展难题,实现学校跃进式发展;各位青年教师要把握优质平台,实现自身的个人发展和专业蜕变。正如谢慧平校长所说的那样:“有这么好的领路人,有这样一批有激情、有情怀、有战斗力的校长们,光明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
(“深圳市光明区2020年第二期校长论坛”研讨成果将于近期陆续推出,各位读者敬请期待!)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