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学校办学,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创办于2014年,是典型的年轻且规模小的学校。几年来,学校转变发展思维,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优化学校管理,整合课程资源,深化课堂改革,丰富育人路径,探索小规模学校办学新样态,实现了精彩的“弯道超车”。
年轻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资金和人才。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实现转型和发展,只有练好内功,同时也需要巧借外力,才能补齐学校的短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办一所安静而沸腾、传统且现代的学校”,是我们校风建设的追求。在寻求合适的育人载体过程中,我们希望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可是,由于学校规模尚小,缺乏申请大额专项资金的资质。为此,学校主动联系有关企业,以真诚感动企业负责人,让他们慷慨解囊,为学校建造“孔子亭”、儒学文化长廊、举办体育节,以及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交通工具,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每天下午三点半,是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全校共开设23个社团,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但是,学校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所需,有些课程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师担任。为此,在学校家委会和学校课程管理中心的共同提议下,成立了“家校协同会”。根据家长学历、专业、特长,将家长分成四大类(体艺、劳动、生涯、创客),建设协同育人师资库,并聘请他们作为“快乐三点半”社团指导教师。
“家校协同会”的成立,一方面缓解了学校师资不足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在教育理念上与学校达成共识,在教育方式上保持一致,让家长更好地理解教育、参与教育,增强了合作共建的意识,帮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如今“少年交警”“小小面点师”“新中花语”“新中剑客”“中国舞”等社团的辅导教师均来自家长。
我校实行推倒“学校围墙”,开放办学。学校利用节假日,把公共场地无偿提供给相关企事业单位,利用其专业力量,提供教学服务。
元旦文艺汇演,与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选派13位学生来校实习,指导学生文艺节目的排练;利用宁波科学中学教育集团的优势,校际形成教研、学习共同体,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与居正国际击剑俱乐部、新区足协、吉利研究院合作,我校给他们提供训练场地,他们为我校击剑社团、校园足球社团、少年科学院提供无偿指导。抱团取暖、多方共赢,满足了办学需要,达到了“1+1>2”的良好效应。
文化是学校的根基,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我们将“让每一位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确立为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核心价值观,视作一切办学行为的逻辑起点。学校用校园文化孕育校园文明,提高学生素养。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
2019学年起,我们围绕“课堂”和“课后”这两大重点,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探索以“基于互联网,先学后教”为主要形式的“智慧课堂”新模式。提出“基于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成就学生”课堂改革十六字方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严禁教师跟学生抢风头,严禁唯分数论英雄。各班以班级文化为核心打造小组文化,设置名称、口号、组训、组徽、组歌等内容,并且尽量以有形可见的方式展示出来。
“智慧课堂”引发的是教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不见了,课堂上随处可见几颗脑袋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场景;教师一节课讲到头的情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期末成绩的评价不见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捆绑在一起,小组成员共同进退,形成了互帮互助,分工协作的学习氛围。通过课程改革,初步实现了“教学简单而高效”。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好方式。我们从“学生在学校的岁月是其生命中最有活力和质量的阶段”这一高度,认识每个学生的成长,相继开展了“爱生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乡愁节”“课堂节”等大型校园节日活动。通过“六好习惯”争旗、“告白祖国”歌咏大赛、“十路百佳”表彰、“超男超女”评比,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出镜的机会,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出发,丰富教学内涵,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如全校范围内开展“天天三个一”活动,即每天劳动一小时,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上午9∶20,学生们开展20分钟课间大扫除,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午餐后,学生们穿上围裙,自己动手洗碗筷;下午3∶30,学生们奔向田径场,根据自己选修的课程内容开展体育锻炼,校园一片沸腾的景象。早晨7∶10-7∶40是晨诵时间,各班课代表上台组织集体诵读;12∶00-12∶30是午读时间,每班的朗读者上台阅读名著佳作或儒家经典。
每周一、三、五中午设置一节“艺术微型课”,既为学生搭建培养能力的平台,又为学生提供审美快餐:“演讲与口才”既是口才的训练,又是自信的培养;“翰墨飘香”既是文化的传承,又是学习品质的磨炼;“亲近经典”既是文学的熏陶,又是文化知识的积累。周四的“校园新闻”,既是爱国爱校的美德培育,又是实践能力的提升。每周二、四下午3∶30-4∶30为“快乐三点半”社团活动时间,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自主选择兴趣爱好,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坚持“以人本奠基,用文化浸润”,围绕“传统与现代”设计“安静”和“沸腾”的校园文化。
在教学楼所有连廊张贴有精美插图的古诗文,在教学楼每层大厅设置开放式“读吧”,在草丛边、在墙角上精心布置花卉小品,电子屏每日播放校园精彩瞬间,宣传窗定期展出师生作品,校报《新中之光》和学校公众号及时推送校园新闻。此外,在教学楼前立了一座“孔子亭”,还在其周边建造了名为“孔子圣迹图”的文化长廊,展现孔子的生平及《论语》警句。通过视觉的直观呈现,营造文化氛围,处处显现校园文化。孩子们沐浴在经典的海洋之中,接受正能量。
学校管理层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目标,始终把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窗口”,努力为教师安上腾飞的翅膀。
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凭精神站立,靠业务行走”的职业理念,以“六项修炼”,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要修炼上进的事业心,把敬业修炼成一种习惯;修炼博大的爱心,爱学生、爱课堂、爱学校、爱事业;修炼豁达的胸怀,学会宽容、感恩和尊重;修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明白分享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快乐;修炼认真的态度,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修炼顽强的意志,既要有吃苦精神,又要有坚持品质。通过修炼,教师们最终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体精神;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一是“青蓝工程”。切实抓好“传、帮、带”活动,为青年教师(班主任)安排宁波科学中学骨干教师及慈溪市教研员为指导教师,与他们结对子。坚持以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跟教、带教、走教”三教并举形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同时,抓好“六个一”培养工作,即要求青年教师当好一名见习班主任,上好一堂汇报课,参加一次学科竞赛,练好一手板书,读一本名著,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是“名师工程”。为年轻教师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塑样子,鼓励他们参与课程建设,进行课题研究。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半天教研”“我型我秀”“读书富脑”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内外结合,不断开拓青年教师的视野,为教师提供演练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
三是“温暖工程”。通过一本好书、一个讲座、一只蛋糕、一项锻炼、一项表彰、一次旅行等形式,让教师亲身体会学校关爱教师、服务教师的真诚和温暖,切切实实帮助教师增强职业幸福感。
一是减少学校管理层级。学校因“小”而精简,精简掉“二传手”“三传手”,让管理者既是工作的布置者,又是落实工作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因“简”而亲密,干部教师一起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做到人人有兼职、事事有人管。以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激励的理念,激励教师释放最大潜能,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建立起亲密、信任、自觉的发展共同体,提升管理运行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高质。
二是减少会议数量,提倡开短会、开“并会”。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作用,通过微信、网上办公系统等形式传达会议内容,进行工作安排。为提高会议质量,增强会议实效,规范每月一次的教职工例会程序,每次例会的基本程序由“时政速递(思政组老师负责)、艺术欣赏(艺术老师负责)、校园讲述(校长室成员负责)”等三大板块构成,使开会成了一种精神享受。
三是减少无效的、形式的检查。把检查变成与教师沟通、协商和对话的过程,把检查变成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诊断和指导。
四是减少不必要的计划和总结。提倡写教学专题材料,引导教师积极反思、梳理和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不断增加自己的实践智慧。
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发生,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成长体验,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有职业幸福感,努力让家庭的每一份希望都有最好的预期,是我们办学的愿景。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行动和努力,一定能把学校建设成拥有清晰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愿景、适合的育人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健康的学校文化、独特的学校气质的好学校。
● “十四五”开局之年,从这四个维度着力,方能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好局”!
● 朱永新:缓解教育内卷,与其强制摇号,阅读才是更好的“出路”
● 稻盛和夫:为什么说「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从来都不是能力」
● 中国乡村教育有出路吗?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来源 | 校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