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规定,如有教学任务,中小学校长可不陪同领导调研!校长该不该上讲台? | 热议
1
合肥包河区:中小学书记校长“回归”一线教学
据媒体报道,自开学之日起,合肥市包河区52所区属中小学共计55名书记校长全部排出课表,陆续走上讲台,旨在发挥自身教学能手优势,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树立教学为先的鲜明导向。
合肥市包河区还出台了《区属中小学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学的规定》,依据《规定》,为确保中小学书记校长安心教学,包河区教体局将每周一作为全区教育系统“无会日”,原则上不安排须由书记校长参加的会议。此外,上级领导来学校调研、检查时,书记校长如有教学任务,无须陪同。
这一举措引发热议。
有观点认为,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小学书记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只有坚守教育教学一线,才能深入了解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指导工作,做出正确决策。从媒体报道来看,55名书记校长多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参与一线教学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他们的“回归”,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师资紧缺的矛盾。
也有观点认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调查显示,有 75%的中小学校长每天处理事务在10至12个小时以上,星期日还要加班。许多校长因工作量过大而心力交瘁,健康透支。
校长一旦上课尤其是上主课,必然会耗费相当大的精力与时间,甚至占用主要的精力与时间。成为校领导之后,因为教学任务和学校管理在时间和占用个人精力上的冲突,不少中小学校长不得不减少教学工作量,直至不再上课。
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校长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学领导力的核心地位是由校长的职业角色定位决定的。美国学者斯佩克将校长角色定位为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但在现实中,这三个角色间是有冲突的。当前许多校长用在管理上的时间较多,用在学校最核心的教学业务上的时间较少,没有时间关注课堂,因此很多校长在教育者这个角色上做得不太好。
在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看来,教学领导者是校长多种角色中的一个核心角色,它能够把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三个角色融为一体。校长应扮演好教学领导者的角色,提升教学领导力,在学校管理中既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要更扎实地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
2
校长该不该上课,应视情况而定
合肥包河区要求中小学书记校长走上讲台,他们所上课程要作为示范公开课及新入职教师的观摩课程,并纳入检查、评比,就是重申了“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的朴素道理。但校长该不该上课,应视情况而定。
首先,校长与教师的职业分工不同。校长与教师的身份不同,职业定位也不同。200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非常明确地把校长和教师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职业予以划分。校长的职业定位是管理人员,教师的职业定位是教学人员。书教得好的教师,未必能当好校长;校长当得好的人,未必书教得最好。让校长上课,在一定程度上是把校长和教师的职业定位混为一谈,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次,大部分校长很难保证教学时间。我们且不去讨论校长上课的质量如何,仅关注现实中校长的上课时间问题。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负责人,经常要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应对各种事件,因此会经常调课,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包河区显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避免“书记校长都要带头上课”沦为一句口号,包河区特别设置了“无会日”,还规定“如有教学任务,中小学书记校长可不陪同领导调研”。这样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书记、校长安心教学。但这则规定没有触及到耽误书记校长上讲台的“真问题”,书记校长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因“无会日”的设置减少,相反还因担负教学任务,增加了不少。长此以往,书记校长肯定力有不逮,所谓的“上课”也会演变成为形式。
最后,校长上课与否应视学校规模而定。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学校中,书记校长(基本由一人兼任),根据学校教师编制情况,是有必要行政与教学“双肩挑”。由于学校规模不大,学校的行政事务相对较少,书记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之外,有精力去上课。而且,受编制影响,书记校长如果不上课的话,一些课程会因专任师资不足难以开齐开好。如果学校的规模比较大,校长仅做管理工作就已很忙,那么他再去上课就肯定会影响教学和管理两方面的效果。
基于以上考虑,如果校长精力和时间允许,则可以上一点常态课;如果精力和时间不允许,则不必上常态课,但可以上一点示范课。
3
校长可以不上课,但必须“常听课、会评课”
校长可以不上课,但必须“常听课、会评课”。相对于校长上课,校长听课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更大。
其一,时间上有保障。校长上课刚性很强,到点就必须去,否则就要调课,但听课的时间弹性很大,校长特别忙的时候可以连续两个月不听课,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可以连续听几十节课。校长自己能够灵活安排时间。
其二,校长听课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推动作用更大。校长上课,只是其所教班的学生受益(在校长教得好的前提下);校长听课,要听所有教师的课,这样可能对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其三,校长听评课与教师听评课的视角不同。教师听评课一般都局限于本学科,而校长听课,一般要听所有学科的课,关注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整体性和普遍性问题。
校长听课后必须评课。校长评课与学科教师评课不同。校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点与教法的评价,校长在评课时应更倾向于通识性指导。校长应怎样评课?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一个评课框架值得关注(见表1)。
在表1中,6个一级指标中的前5个指标都是通识性的。无论校长听的是哪个学科的课,听完后如能基于前5个指标进行点评,则可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针对不同学科,校长也可以借鉴表2的评价指标。
同时,也要注意:校长听课不只是为了“检查”,而是为了“研究”;听课不应是一种“行政行为”,而是一种“学术行为”。如果一个校长听课,不是为了研究学校(注意:不仅仅是这节课,不仅仅是这个老师)的课堂,不是为了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得以提升,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听课任务”,那么,哪怕这个校长听了1000节课,与一节课都没有听,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
4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应包含哪些内容?
校长做到了“常听课、会评课”,是否就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教学领导力?褚宏启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1. 明确的教学目标
校长要让学校内的每位成员都清楚本学校的存在意义,让每位成员都清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终极目的。校长应该让师生明了,学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有限的知识,更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高、更全面的目标:其一,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其二,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 合理的教学内容
这是“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首先,学校要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来建设,校长必须对课程有研究。其次,让每位教师教该教的内容,让每个孩子学该学的内容。
3. 恰当的教学方法
这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很多大城市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本来1个小时能做完的题要做3个小时。因此,校长要引导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 优质的教师发展
校长要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和其他培训方式促进教师团队优质发展。校长不仅要研究教师,更要研究学生,要围绕学生发展来规划教师教研和培训的重点。
5. 健全的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校长要引领学校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多方力量的作用,形成教学合力。目前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中,功利性的联系多,真正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的联系比较少。校长应努力扭转这种局面。
6. 充沛的教学条件支持
“大校长”在学校里具有最高的资源统筹能力,因此应把学校最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制度资源用来支持教学活动。
7. 科学的教学评价、发展评价与反馈
校长应主导学校建立明确的判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标准,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反馈。
上述这七大方面的教学领导行为的达成,要远远超越一位资深的学科教师的行为能力,也是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难以做到的,必须靠校长在学校层面上动用学校的整体资源才能实现。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也必须从以上诸方面入手。
●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学校请为新教师备上这份干货指南
● 义务教育新课标2022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一文读懂关键要点
● 校长、教师及学生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必备清单
● 读不懂新课标?特级教师陈继英带你读透新课标的新概念
● 教学案例、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如何写?| 建议收藏
● 新课标和课程方案来了,八大理念帮校长换换“脑子”|校长会独家解读
来源 | “校长会”(ID:xiaozhangclub)综合整理,部分资料参见:《某地规定,如有教学任务,中小学校长可不陪同领导调研》(中国青年报)、《校长上讲台:常规动作还是虚晃一枪》(中国青年报)、《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中小学管理)、《校长听评课:如何才能对管理“有用”?》(中小学管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实验研究》等。
投稿邮箱 | xiaozhanghu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