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材解读+同步测试:第16课《三国鼎立》,新学期预习资料!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点击对应课题即可查看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材料分析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七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第7-11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专练1(1-3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专练2(1-3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问答式知识点速记》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问题式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微课





本期内容




本文包括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材解读】+【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同步测试】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快速查询相关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材解读




官渡、赤壁之战
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交战方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
时间
200
208
结果
曹操胜
孙、刘胜
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特征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②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③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三国鼎立
国号
时间
220
221
229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经济特色
兴修水利
诸葛亮治蜀
造船业
灭亡时间
266年
263年
280年
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2、评价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
A. 大都  B. 夷洲   C. 琉球  D. 天京
2.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
C.赤壁之战孙、刘击败曹操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3.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5.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6.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  )
A.骄傲轻敌 B.天意为之 C.借助东风 D.不习水战
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
A.袁绍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8.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  )
 
A. 三顾茅庐B. 投鞭断流
C.釜底抽薪D. 退避三舍
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0.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
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二、非选择题
1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材料二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从,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材料三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十艘,载燥禾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1)材料一、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与“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是否是同一时期的社会现象?若是,是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4)材料二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一建议在哪次战役中得以实施?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往期精彩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知识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表格知识提纲(1-21)

九年级上册道法第一单元测试卷(1)

初中历史同类知识归纳比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上历史第3单元思维导图、课件、知识提纲

九年级道法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二)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