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抗:国王和捉老鼠的猫——也谈路径依赖

陈抗 经济学家茶座 Teahouse 2021-02-02

作者简介:陈抗,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2期(总第28辑)。

在搬家整理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儿子小时候阅读的一本书,名叫《国王、老鼠与奶酪》(TheKing, the Mice and the Cheese by Nancy and Eric Gurney)。随便翻翻,居然引起了浓厚的兴趣。看着看着,还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没想到这个讲给学龄前小朋友听的童话故事竟然还隐含着“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大道理。 
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国王特别喜欢吃奶酪,王宫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奶酪,应有尽有。奶酪香飘万里,招引来全国的老鼠。它们都跑到王宫里来,偷吃国王的奶酪。国王大怒,召见谋士,要他们献策迅速解决鼠患。谋士们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从各地引猫进宫。来的有黑猫,也有白猫。猫威大发,终于把老鼠赶走了。可是,鼠患刚除,猫患又起。这些猫在王宫里到处流窜、肆意吵闹,占用了国王的沙发,吃掉了国王的鱼,还把鱼骨头四处乱扔。国王忍无可忍,又召见谋士,要他们解决猫的问题。于是,谋士们用狗赶走了猫。不过,狗很快又成了国王的心腹大患。随着故事的发展,狮子被用来赶走狗,大象又用来赶走狮子。最后,谋士们还不得不用老鼠赶走大象。面对现实,国王十分惊愕。他冥思苦想三天,终于做出了痛苦的选择,决定与老鼠和平共处,分吃奶酪。王宫从此稳定太平, 国王却不再快乐。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路径依赖的道理。在“关键时刻”(critical juncture),关键人物在面临先决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时,往往必须作出应急的临时选择(contingent choices),因而在无意之中开启一条制度变迁的轨道。路径依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反应序列”(reactive sequence)。“关键时刻”的原始事件触发了一系列互为因果的临时反应措施,从而产生一个不间断、自加强的反应链条,形成一条持续延展的路径。王宫里出现鼠患是国王的“关键时刻”,而他的应急措施就是启用猫来抓老鼠。当时,国王关注的是如何赶走老鼠。对于后来猫偷他的鱼,狗抢他的排骨,狮子霸占他的游泳池、撕破他的地毯,大象挤坏宫殿的大门、踩烂他的宝座这一系列的后发事件,是国王始料不及的。然而,这些事件之间又联系得那么紧密、那么相互依赖、那么富有逻辑性。
路径依赖说明过去事件对于现在和将来的强大影响力。鼠患是因国王爱吃奶酪引起的,只好请猫来解决。而猫的问题则用狗来解决。也许有些具备前瞻视野的高明谋士一开始就超前地提出要送狗进宫,可是狗拿耗子毕竟不成体统,不是社会所能接受的行为规范。
路径依赖还说明偶发事件对于体制变迁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谋士们一时着急,用狮子来赶狗,国王最后也许不必和老鼠共处一宫,分吃奶酪。同一起点的路径,往往会因为随机噪音的干扰和临时应对措施的选择而通往不同的终点。
其实,国王用猫抓老鼠的过程,就可能因为各种不同的“噪音”干扰,产生不同的结果。
首先,猫不一定能赶走所有的老鼠。这起码可以有三个原因。第一,引进的猫是家猫,懂得太多规矩和王宫历史,不像野猫那样没有思想顾虑。凡是王太后宠爱的老鼠不能抓,凡是王太后说过不能抓的老鼠也不能抓。“两个凡是”禁锢了猫儿们的思想,使他们行为拘谨,不敢放胆抓老鼠。第二,王后喜欢养鸟,不喜欢猫。王宫里摆设了很多鸟笼,个个做工精美,而且比一般的大。王后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引猫进宫,却担心猫会打开鸟笼放走了鸟,而且还觉得所有的猫嘴边都毛绒绒的、都有偷吃鸟的嫌疑。她明确规定不准猫触摸鸟笼,更不准他们把爪子伸到鸟笼里去。所以,躲到鸟笼里的老鼠也抓不到。第三,国王虽然说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老鼠抓到后得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影响了好猫抓老鼠的积极性。后来搞“分灶吃饭”、“分片包干”,王宫里120间房分给120只猫专门负责,谁抓到的老鼠归谁。这虽然提高了好猫的积极性,抓到更多老鼠,可是黑猫只管抓黑老鼠,白猫只管抓白老鼠。他们互相不配合,自己抓不到的老鼠也不让别的猫帮忙,放跑了很多老鼠。
其次,猫抓老鼠还会受到狗的限制。当猫还没有赶走所有老鼠的时候,国王就已经对他们不耐烦了。猫儿们营养充足,肥壮起来后趾高气扬,在王宫里以功臣自居。他们还经常为哪只老鼠归哪只猫抓的事争斗得喋喋不休,吵得国王不得安宁。更有甚者,猫儿们把国王的鱼藏到他们包干的房间里,闹得国王要吃鱼还得开口向猫儿们要,心头的怨气难以咽下。在谋士们力主之下,狗儿们开始进宫勤王了。他们在王宫外看到猫儿们先肥起来,早就眼红了。一旦时机在握,他们立刻大显身手,把猫儿们撵得哭爹叫娘,集体落荒而逃。可是,国王并不希望狗把猫都赶走,因为猫退鼠进,猫走光了国王的奶酪又要被老鼠偷吃掉。而要抓老鼠,没有猫是不行的。所以在猫狗之间必须取得一个平衡。国王星期二、四、六请猫吃鱼,星期一、三、五请狗吃骨头。这样一来,鼠患不至于失控,猫也不会太嚣张。至于狗带来的问题,国王觉得还可以忍受。只要严格限制王宫内狗的数量,对谋士们召来狮子的建议可以不予理会。
最后,猫抓老鼠的本能也会发生根本变化。在国王眼里,猫性奸诈,狗性忠诚。虽然是力求平衡,一碗水端平,但还是难免对狗会有所偏袒。例如,狗可以在国王的寝宫里过夜,猫儿们却绝对没有这份荣誉。猫的贪婪使国王与猫越来越疏远,对狗越来越器重。为了在王宫建立秩序,重新树立国王的权威,国王取消了猫抓老鼠的分片包干,把120只猫分成20个小组。规定每个小组抓老鼠的指标,而且抓到老鼠后必须上缴给那些对猫小组进行垂直管理的狗(国王知道狗是不会偷吃老鼠的)。国王要狗把老鼠晒成老鼠干,再分配给他们管辖下的猫。这个制度实行后,王宫里安定多了,但是三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第一,狗不再赶猫,猫反而排队等狗的接见。谈话的主题不外是要求多分些老鼠干,附带也提及狗比较感兴趣的骨头。第二,猫抓老鼠的技术有明显的退步。他们不再训练抓老鼠的本领,反而对找骨头的技术十分感兴趣。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是把找来的骨头送给狗可以分到更多老鼠干。而且,狗在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提笔在“老鼠收支一览表”的栏目两边“列收列支”,随便添加一个相同的数,把猫乐得“喵喵”直叫;二是可以用骨头向别的猫换老鼠来完成上缴任务,自己并不一定要去抓老鼠;三是吃分配来的老鼠干根本不需要什么擒拿技术。于是,聪明的猫就专门研究如何找骨头,因为这比抓老鼠容易。第三件奇怪的事是,狗找骨头的技术也明显退步。因为猫会自动将骨头送上门来,狗儿们自己就不需要去觅食。渐渐地,他们养尊处优,不再学习如何找骨头。狗的嘴里常常衔着老鼠,越看越像猫。猫的嘴里又常常叼着骨头,越看越像狗。长此以往,猫将不猫,狗将不狗。
在国王眼里,猫更贪婪、更可恶了。他们不但偷国王的鱼,连排骨也偷。国王于是下令,要狗用更多的方法来管制猫。狗的责任更重了,吃到的骨头也更多了。先肥起来的是猫,后肥起来的是狗。
猫一肚子委屈,国王更是满腹不高兴,饭吃不好,觉睡不香。老鼠还在吃他的奶酪,猫还在偷吃鱼。排骨不见了,虽然可以看到是在狗的嘴巴里,可那都是可恶的猫偷走的。王宫里到处是老鼠屎、猫屎、狗屎。国王的利益被狗、猫、老鼠们自己的“小组利益”分割得支离破碎。可是国王似乎也无能为力。这一切,都是从国王喜欢吃奶酪引起的。为了奶酪,国王只好忍受这一切。也许有一天,国王会恍然大悟,扪心自问:奶酪,值得吗?
决定不吃奶酪的那一天,对于国王来说可能是十分痛苦的一天。但这又是一个“关键时刻”。它将使国王面临全新的选择,同时也必定会开启制度变迁的一条新路径。

有奖竞猜: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党印:地铁安检面面观
寇宗来:漫谈中国足球
俞炜华:长城的战略价值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经济学家茶座》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