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从地方两会看2023年地方经济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 胡子de全球观察 2024-01-09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观点

①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可以作为全国两会的前瞻指标进行观察。2023年全国各省GDP目标值加权平均数为5.64%,相较2022年降低了0.46%。②2023年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省份共计16个,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于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③从地方两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以产业体系升级转型、恢复稳定经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等工作为核心。

摘要

2023年各地方政府普遍下调了GDP增速目标:2023年全国各省GDP目标值加权平均数为5.64% ,相较2022年降低了0.46%。万亿GDP城市GDP目标值平均数为5.60%,相较2022年降低了0.49%。下调的原因既有2023年全球经济环境低迷背景下我国各地经济以恢复为主,同时也与我国发展策略由“唯GDP论”转向高质量发展高度相关。2023年提出规模以上增加值目标值的省份相比2022年目标值大多略有增加或保持不变;继2022年再次提出固定资产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增加值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目标的大部分省份维持或下调了目标值。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于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进出口方面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低迷可能会导致2023年外需不足,对外贸易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社零数据衡量了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消费指标,同时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疫情间民众形成的预防性储蓄心理从而大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优先事项。从地方两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以产业体系升级转型、恢复稳定经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等工作为核心。同时重点工作任务也存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的重点工作以产业体系转型设计和恢复稳定经济为主;东部地区偏向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同时辅以恢复稳定经济以及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工作;西部部分地区额外强调安全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工作;中部地区额外提及了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工作。与2022年相比,各地方政府在维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产业体系升级转型以及创新发展和人才保障工作。

目录


正文

主要经济社会增长目标

(一)GDP增长目标

2023年全国各省GDP目标值加权平均数为5.64%[1],相较2022年降低了0.46%。根据图1,预期GDP增速最高的为海南的9.5%,最低的为天津的4%,绝大部分省的预期GDP增速介于5.0%-6.0%。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中(不含港澳台)有21个下调了2023年GDP增速预期,6个保持不变,仅有4个上调预期GDP增速。万亿GDP城市GDP目标值加权平均数为5.60%,相较2022年降低了0.49%。根据图2,24个万亿GDP级别城市中,除去截至1月16日尚未公布政府工作报告的6个城市外,其余18个城市中有14个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仅有广州和重庆上调了GDP目标。预期GDP增长下滑的主要原因为2022年实际经济增长普遍低于预期,2023年全球经济环境低迷,我国各地经济以恢复为主。同时也与我国发展策略由“唯GDP论”转向高质量发展高度相关。

(二)经济增长指标
各地方政府2023年开展经济工作的主要验证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衡量了制造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主要用来衡量地方政府有效投资的增量。根据各地方报告,政府投资的主要目标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衡量了社会消费的水平。

根据表1,2022年提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的有11个,这些省份中2023年公布实际值的仅有4个,同时均小于或等于2022年目标值。2023年提出该指标目标值的省份有12个,相比2022年目标值大多略有增加或保持不变,其中目标值最高的省份为云南和新疆,表达了地方政府稳经济和持续发展工业的决心。根据是否设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设置该项指标的省份为经济发达程度相对不那么高的省份或城市所设立,其中省份中目标设置最高的是云南和新疆,均为9%。

2022年共有20个省设置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值,其中有8个省公布了2022年实际值,其中有5个省份实现了目标。2023年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省份共计16个,其中继2022年再次提出目标的有9个,其中有3个省份提高了目标值,其余的省份均维持或下调了目标值。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于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

2022年共有12个省设置了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值,其中有4个省公布了2022年实际值,其中有2个省份实现了目标。2023年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省份共计8个,其中继2022年再次提出目标的有7个,其中仅有1个省份提高了目标值,其余的省份均维持或下调了目标值。这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低迷可能会导致2023年外需不足,对外贸易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2022年共有20个省设置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值,其中仅有4个省公布了2022年实际值,均未实现目标值。2023年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的省份共计14个,其中仅有3个省份提高了目标值,其余的省份均维持或下调了目标值。社零数据衡量了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消费指标,同时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疫情间民众形成的预防性储蓄心理从而大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优先事项。

二、 地方政府2023年工作任务分析
(一)地方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分析
从地方两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以产业体系升级转型、恢复稳定经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等工作为核心。

同时重点工作任务也存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的重点工作以产业体系转型设计和恢复稳定经济为主;东部地区偏向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同时辅以恢复稳定经济以及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工作;西部地区一样着重强调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以及恢复稳定经济,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强调安全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工作;中部地区的第一任务同样是产业体系升级以及恢复稳定经济,此外着重提及了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工作。

与2022年相比,各地方政府在维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产业体系升级转型以及创新发展和人才保障工作,弱化了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对于经济发展的用词普遍从“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含义过渡到“恢复稳定经济”,说明了2023年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工作决心。强调产业体系升级和创新发展意味着地方政府将主要从这两个角度推进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计划。

各地方重点工作内容细节如下:
1. 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2023年各地政府聚焦产业体系改革升级,对各地传统优势行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革。因地制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设备研发突破行动。实施企业数字化改革,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能供应链网络。河北、山西等老牌传统产业强省强调2023年持续进行钢铁、煤炭等传统优势行业的产业转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去多余产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向改进活动,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各地结合自身地缘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地方比较优势。例如广西强调发展螺蛳粉、六堡茶以及特色旅游产业,河南的人造钻石产业,贵州的数字信息技术产业,海南、福建以及山东的海洋产业,天津、辽宁的港口航运产业等。
2. 恢复稳定经济: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恢复进出口
2023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将会持续影响我国经济恢复与增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恢复经济、实现2023年GDP目标的抓手放在扩大内需与促进消费、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恢复进出口三个角度。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将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放在首要位置,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同时因地制宜推出措施尝试推动消费恢复,包括提升餐饮、住宿、零售、汽车、住房、家电等传统消费以及促进家政养老、教育体育等新型消费等综合措施;政府投资及招商引资也是各地政府的手段之一,多个省市对固定资产投资设立了发展目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的重点在于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除政府投资外,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江苏、浙江、广西、辽宁、河北等省份更加突出强调了进出口的发展目标。
3. 重大国家战略推进
从地方两会提出的重点工作来看,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依然是一个重要主题。重点强调的省级区域协同发展项目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部城市群融合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4. 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强市战略,统筹教育、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是各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各省份及万亿GDP城市均设定了2023年教育、人才以及科技的发展目标。在教育层面,继续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扩大长学制、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以及持续夯实基础教育;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对于高端人才提供补助和吸引政策;对于科技创新,加大力度支持建设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大投入支持高校和社会开展技术攻关工作,持续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促进产学研良性循环发展。

(二)地方政府2023年普遍推行的工作任务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些普遍提及的工作主题,在未来数年内其重要性可能会被不断强化,同样需要重点关注,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以及民生福祉与安全发展。
1. 数字化转型与平台经济
地方政府报告中多次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首先,多地政府计划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生活性消费,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扩大内需战略当中,平台企业将在促进消费的战略规划中大显身手。其次,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充分结合将充分提升社会生产力和要素传导效率,将是接下来各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一环。之后,政府的数字化改革有助于建立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区域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品质。最后,地方政府着力构建多元丰富的数据供给体系和综合管理能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配合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数据要素的赋能,激发市场活力。
2. 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
各地政府2023年继续深入实施《2023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扩大天然气在化石能源中的比重,投资开发新能源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深化排污权、用能权交易改革。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扩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各省市加大力度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打造无废城市。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效机制。
3. 民生福祉与安全发展
2023年各省市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居民可支配工资水平;发展公平优质基础教育,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医疗资源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和交通综合治理行动。此外,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认真落实国家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稳妥化解金融、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守护安全生产底线,排查重点领域安全防线。
三、总结
  • 2023年各地方政府普遍下调了GDP增速目标:2023年全国各省GDP目标值加权平均数为5.64%,相较2022年降低了0.46%。万亿GDP城市GDP目标值平均数为5.60%,相较2022年降低了0.49%。下调的原因既有2023年全球经济环境低迷背景下我国各地经济以恢复为主,同时也与我国发展策略由“唯GDP论”转向高质量发展高度相关。
  • 各地方政府2023年开展经济工作的主要验证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23年提出规模以上增加值目标值的省份相比2022年目标值大多略有增加或保持不变;继2022年再次提出固定资产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增加值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目标的大部分省份维持或下调了目标值。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于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改造、乡村振兴等领域;进出口方面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低迷可能会导致2023年外需不足,对外贸易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社零数据衡量了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消费指标,同时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疫情间民众形成的预防性储蓄心理从而大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优先事项。
  • 从地方两会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以产业体系升级转型、恢复稳定经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等工作为核心。同时重点工作任务也存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的重点工作以产业体系转型设计和恢复稳定经济为主;东部地区偏向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同时辅以恢复稳定经济以及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工作;西部部分地区额外强调安全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工作;中部地区额外提及了创新发展与人才保障工作。与2022年相比,各地方政府在维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产业体系升级转型以及创新发展和人才保障工作。
附录

风险分析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秋冬季节流感频发,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上升,全国疫情防控压力仍然较大。(3)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4)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5)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6)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文章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从地方两会看2023年地方经济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月3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胡玉玮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2090003

研究助理:冯天泽相关研究:【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性消费券会成为“促消费”的政策选项吗?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政策空窗期在即,投资策略以静制动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如何理解近期国内政策的积极变化及未来投资机遇【中信建投◆政策深度】2023年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及未来投资机遇分析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

胡玉玮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冯天泽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CFA,FRM,北京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金公司,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政策、金融监管、汇率及外汇储备等。

周之瀚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理学学士与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数字经济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胡子de全球观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胡玉玮政策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