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把握政策出台后的潜在投资机遇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 胡子de全球观察 2024-01-09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观点

本报告回顾了2008年、2022年两轮政策出台前的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经济政策、以及政策出台前后总体及各行业走势。总结得出政策出台后,超额增长行业具有的四条规律:超额下跌且估值较低、顺周期特点、市场热点主题,以及上述三者叠加效应;最后根据上述规律和当前形势给出了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建筑材料、电力设备、通信、房地产、计算机等行业。

摘要

本报告通过回顾过往两轮政策出台前后的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经济政策以及政策出台前后各行业走势,梳理政策出台后超额增长行业具有的普遍规律,最后根据上述规律和当前形势给出投资建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面临巨大压力。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战略定力;金融危机在9月正式爆发后,大规模财政政策于年末正式落地。在一揽子出台政策约一季度后,我国股市出现一轮较大幅度上行行情。主要有两条投资主线:顺周期主线(房地产、汽车、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国庆阅兵主线(国防军工)。

2022年疫情的多点爆发以及美国采取新一轮加息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受到影响,市场信心不足,各项宏观指标较为疲软。政策方面,2022年以来,市场对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始终存在积极预期。优化措施正式施行后,绝大部分行业显著反弹。主要有三条投资主线: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主线(食品饮料、传媒、家用电器),顺周期主线(非银金融、建筑材料、家用电器),数字经济+AI主线(计算机、传媒)。

总结上述两轮政策出台前后市场走势,可以梳理得到超额上涨行业的四点规律。首先,关注政策出台前下行周期内行业指数超额下跌,估值下降超过基本面下降的行业;其次,关注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顺周期行业;再次,关注市场热点主题,政策出台前股市存量资金对于新的市场热点保持高度敏感。最后,关注上述三点因素的叠加机遇,数据统计表明如果行业满足上述多个上涨因素其行情可能会更好。

综上,超额下跌的低估值行业机遇方面,关注年初至今超额下跌的九个行业;顺周期行业机遇方面,关注与宏观调控正相关的行业;市场热点因素方面,关注数字经济+AI概念、中特估概念以及民营经济概念。多因素叠加方面,建筑材料行业满足全部三点因素,电力设备、通信、房地产、计算机等10个行业同时满足两点因素。


风险分析:(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目录




正文


一、历史回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

1. 宏观经济

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最终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前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当时主要表现为过热状态。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大量流入导致我国流动性大幅过剩,我国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2006年2008年我国CPI同比快速攀升,达到8%以上。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也面临巨大压力。从总量来看,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GDP增速显著下滑,不变价GDP累计同比从2008年一季度开始持续走低,从2008年一季度的11.5%下降到四季度的9.7%。虽然在我国扩大消费和出口的调控政策下,2008年投资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速稳定在15%左右;同时消费有所提升,200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均超过20%,但GDP整体依然因为外需不足引发的出口不断下滑而承压,2008年我国出口同比开始呈现下滑趋势,2009年开始我国出口开始大幅度负增长。

2. 行业发展

从行业指标来看,房地产、工业、制造业等诸多行业均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开发投资迅速下降,从6月份的33.5%下降至12月份的20.9%,2009年开始缓慢回升。房地产销售市场同样受到较大影响,2008年全年房地产销售额同比显著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增长率从2007年12月的18.5%下降至2008年末的12.9%。制造业行业景气度同样较为低迷,制造业PMI自2008年3月开始出现快速下降,从2008年7月开始低于荣枯线,11月达到近年最低值38.8%。

3. 金融市场

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股市就已经进入下行行情,债券市场收益率维持高位波动。股票市场方面,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后,上证指数在经历短暂的波动后继续延续其上涨趋势至同年10月,最高位达到6,092点。然后进入单边下行区间,至9月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已经跌去总市值的近60%。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股的快速下跌带动国内股市下行,直到11月随着国内大规模刺激政策的退出才恢复稳定。债券市场方面,自2007年6月开始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高位后,其间除2008年1月受美联储降息影响收益率有小幅下降外,直到2008年中均保持高位震荡状态。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及国债增加发行等因素的影响,自9月份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滑幅度较大。随着我国一揽子政策落地于2008年12月末恢复稳定。

(二)市场预期和实际政策

1. 危机爆发前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战略定力

我国2008年原计划的政策基调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国内经济过热和防范通货膨胀,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导致我国的政策环境出现调整。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四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共计2个百分点,持续收紧货币供给。同时,我国重启了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以对冲贸易顺差带来的过剩流动性。

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经济政策保持战略定力。早在2008年中,市场就普遍预期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达到上限,同时CPI回落幅度较大,紧缩货币政策将有所松绑。财政政策方面市场预期进一步提高政府支出强度以及扩大减税政策。然而同年6-8月货币政策整体持续紧缩,财政政策也未有明显扩张。存款准备金率在2008年6月两次上调至17.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持续维持7.47%高位。


同年8月份,我国将年初制定的“双防”目标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以为应对美国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和海外经济衰退。整体表述虽然紧缩力度有所削弱,但整体依然没有改变年初的政策基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于8月4日表示,“宏调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应‘创造环境,稳定预期,静观其变”,并在信贷、退税、价格等方面适时微调’”。

2. 危机爆发后政策快速反应并显著强于市场预期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货币政策快速反应,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适时出台,整体看明显强于先期市场预期。2008年9月上旬,资本市场对于预期政策的整体态度是: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发生方向性变动,中长期内视情况可能有所放松;而财政政策将由稳健偏向积极。

危机爆发时,央行反应迅速,货币政策迅速反转。在9月14日雷曼兄弟提出破产、9月15日全球股市发生暴跌后,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16日降息0.27个百分点、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此后至2008年末又进行了四次降息和三次降准,货币政策整体转向适度宽松,明显强于市场预期地放松紧缩政策。财政政策前期以减税为主,并适时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9月18日,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征收方式改为单边征收。10月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1月10日国务院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确定四万亿投资计划。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确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除财政货币政策外,我国同时在稳定股市和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等方面部署密集政策。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制定多项临时政策稳定国内金融市场。9月18日国资委宣布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股票。10月5日,证监会宣布将于近期正式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房地产行业更是得到了超预期的大力支持。2008年10月,上海、南京、杭州等18个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房地产刺激政策。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降低契税税率、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贷款利率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


(三)政策出台前后股市变化和各行业走势

1. 总体走势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从2007年10月开始进入熊市,开启了持续近一年的单调下行区间。由于前期已经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下跌,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并未进一步加快股价进一步下降的速度。政策出台前的三个月(即20085月至2020年8月)市场整体延续此前下降趋势,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区间涨跌幅分别为-35.1%和-39.6%。

在我国出台货币、财政、房地产等一揽子政策约一季度后,我国股市明显企稳回升,出现一轮较大幅度上行行情。2008年9月16日各项政策开始出台,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政策并未立刻在股票市场产生反应。直到11月国家出台四万亿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后,市场股价触底,随后经历两个月的震荡横盘后从2009年1月份开始出现反弹。政策出台后的三个月内(定义为2009年1月至2009年4月)市场显著企稳回升,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区间涨跌幅分别为30.3%和38.0%。


2. 各行业走势

政策出台前的三个月内,我国股票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呈现全面下跌趋势。其中有色金属、钢铁、汽车、国防军工、房地产等行业下跌较多。政策出台后的三个月,我国股市开始伴随经济企稳回升开始恢复性反弹。其中政策出台前表现不佳的有色金属、汽车、建筑材料、房地产、国防军工等行业出现了明显反弹。

上述行情主要可以梳理为两条投资主线:第一,顺周期主线,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带动了房地产和汽车两个下游行业,进而带动建筑材料和有色金属等中上游行业;第二,国庆阅兵主线,2009年1月20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战略规划局副局长蔡怀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将举行国庆阅兵活动。新世纪的首次大阅兵以及诸多全新武器装备的亮相催化了国防军工行业行情。

二、历史回顾 Ⅱ:2022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环境

1. 宏观经济

2022年是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第三年,疫情的多点爆发以及美国采取新一轮加息政策使得我国经济运转受到影响,市场信心持续不足。从总量来看,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全年GDP同比增长3.0%,不及年初政府设定的5.5%左右的增长目标。一季度经济增长较为正常,同比增长4.8%;从二季度开始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加剧,受上海等多地疫情影响,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0.4%,三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所恢复,但依然和全年目标存在较大距离,分别为3.9%和2.9%。

从出口、投资、消费三大需求来看,出口和投资稳中有进,是支持稳经济的主要动力、消费数据较为疲软。出口总值累计增长率在2021年高基数背景下,进一步延续高速增长趋势,前十个月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率,构成支撑经济的重要力量。固定资产投资全年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维持于5.0%-6.0%之间,但略有下降趋势。消费相比之下较为低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0.2%,消费数据疲软是拖累经济的主要因素,内需不足的情况较为明显。

2. 行业发展

行业指标来看,房地产行业在2022年明显下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正常运行均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是扩大投资的主要抓手。房地产行业方面,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大幅同比负增长,202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滑26.7%,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滑10.0%。制造业方面,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服务业的正常运行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上涨3.6%,相比上一年大幅收缩,同时制造业PMI全年徘徊于荣枯线以下。

我国服务行业尤其是接触型聚集型受疫情反复影响较大。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下滑0.1%,服务业PMI的景气度整体较低,多个月份低于荣枯线水平。地方债发行持续加力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有力地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景气背景下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保持稳定,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1.5%,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9.1%。

3. 金融市场

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2022年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两轮涨跌交替,债券市场上半年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下半年出现较大波动。股票市场方面,受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及疫情反复影响,全球股票市场出现普遍下跌,1月至4月末我国上证指数从年初最高3,632点一路下跌至全年最低2,886点。5月以来,随着疫情缓解、复工复产及各项稳增长政策出台,结合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上证指数出现一轮明显反弹。随后由于经济恢复不及市场预期、市场估值提升明显快于经济基本面的恢复、以及美联储新一轮加息落地等原因,上证指数又出现一轮下行行情至10月末。11月10日开始我国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对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优化,先后发布防疫“二十条”和“新十条”,同时各种稳增长政策加力提效,上证指数出现一轮小幅反弹。债券市场方面,2022年上半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稳定在2.8%附近,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下半年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呈现“W”型变动,7月份开始至8月中旬出现显著下降,随后波动至11月中旬开始快速攀升至2.9%左右。

(二)市场预期和实际政策

1. 国务院适时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受新一轮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2022年4月份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实现年初制定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政策目标,2022年5月11日的国常会指出,当前要着力稳住经济大盘,为统筹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基础。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进一步商议确定了稳经济一揽子措施。5月31日,上述措施正式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进行部署,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政策等6方面共计33项措施。

2. 资本市场对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持有积极态度

2022年以来,随着我国居民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升、新冠病毒的不断演化以及复杂困难的国际局势,市场对于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始终持有积极预期。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该方案释放了一些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信号:第一,疑似病例和确诊的轻症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转入定点医院治疗;第二,首次写入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在治疗方案中加入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和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第三,没有提及“无症状感染症”概念;第四,缩短居家健康监测时间。此外,二三季度我国多项宏观经济指标受疫情和市场信心不足影响出现下滑,加之5月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对于稳经济工作重要性的预期上述两项政策信号从疫情和经济两个角度驱动了市场的积极预期。

随着“二十条”和“新十条”的公布实施,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更加兼顾民生和经济的关系。第一轮优化政策公布于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缩短了集中隔离和居家检测的时长、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修订风险区划定方式、加大“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第二轮优化政策公布于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制定更加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模式、优化调整隔离方式等十项措施。

(三)政策出台前后股市变化和各行业走势

1. 总体走势

由于经济恢复不及市场预期、市场估值提升明显快于经济基本面的恢复、以及美联储新一轮加息落地等多种原因,上证指数从6月29日至10月30日出现一轮下行行情区间涨跌幅为-16.7%随后上证指数触底回升,11月11日第一轮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措施公布后,市场反应较为迅速,上证指数也快速抬头,整体来看从11月11日至今年2月3日形成上行行情,上证指数区间收益率为5.7%

2. 各行业走势

政策出台前,我国市场指数经历长达四个月的下行调整。其中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两个行业表现明显弱于市场指数,除此以外汽车、家用电器、非银金融等行业指数下跌幅度也较大。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措施正式施行后,绝大部分行业显著反弹并回归正增长。食品饮料、计算机、传媒、非银金融、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出现显著反弹。

上述行情主要可以梳理为三条投资主线:第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主线,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消费者的正常出行和线下销售的正常运行,助力消费场景正常化,加之元旦和春节假期带动年货消费需求,食品饮料、传媒等行业指数显著上涨。第二,顺周期主线,2022年5月我国出台了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并于8月份进一步出台了其接续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有力地支持房地产等重点行业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利好非银金融、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行业。第三,数字经济+AI主线,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意见》的发布将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此外,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发布的ChatGPT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应用潜力引起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同时由于AI技术与数字经济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协同关系,两者共同利好计算机传媒行业。


三、规律梳理

总结上述两轮经济刺激政策及其前后股票市场走势,可以梳理得到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行业的四点规律。首先,关注政策出台前下行周期内行业指数超额下跌,估值下降超过基本面下降的行业,这些行业既可能是政策重点刺激的目标,也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其次,关注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顺周期行业,过去两轮政策出台后行情较好的部分行业具有明显顺周期特点;再次,关注市场热点主题,政策出台前股市存量资金对于新的市场热点保持高度敏感。最后,关注上述三点因素的叠加机遇,数据统计表明如果行业满足上述多个上涨因素其行情可能会更好。

(一)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的行业曾普遍超额下跌

回溯过去两轮政策出台后明显上行的行业,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在政策出台前出现价格的超额下跌或极小幅度的超额上涨。2008年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的行业较多,包括有色金属、汽车等17个行业,其中有12个行业曾在政策出台前发生了超额下跌,占比达到70.6%,其余5个行业超额上涨幅度极小。2022年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8个行业。由于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行业政策出台前下跌幅度较大,带动沪深300指数下降较多;因此政策出台前超额下跌的行业仅有两个,但除轻工制造和计算机外其余四个行业政策出台前超额上涨幅度均较小。从估值指标来看,多数政策后超额上涨行业曾发生估值指标超额下跌。2008年政策后超额上涨的17个行业中有14个在政策出台前的下跌区间内市盈率下跌比例超过市场指数。2022年政策后超额上涨的8个行业中除食品饮料外的其他7个行业均符合上述规律。


(二)政策出台后部分超额上涨的行业具备明显顺周期特点

过去两轮政策出台后行情较好的部分行业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点。2008年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的17个行业当中有9个行业具有顺周期特征,顺周期逻辑为政策刺激下游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带动中游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基础化工等行业,进而带动上游有色金属、煤炭等原材料行业,除此以外非银金融也受益于顺周期宽松的货币环境行情较好。2022年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的8个行业当中有4个行业具有顺周期特征,其中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利好银行非银金融行业,稳经济背景下的基建投资以及扩大消费带动了建筑材料家用电器行业。

(三)政策出台后投资主线与市场热点高度相关

过往两轮政策调控当中的共性特点是,在投资者情绪脆弱时期,市场存量资金对于新的市场热点保持高度敏感。从上述两轮政策调控回顾当中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这一事件催化了国防军工行业行情;2022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期间,消费场景正常化带动居民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接触型消费明显企稳回升,催化了相关行情。同时ChatGPT的发布引发资本市场对于其下游应用以及上游软硬件的关注,带动计算机、传媒等行业明显上涨。

(四)促成超额上涨行情的因素存在叠加效应

过往两轮政策出台前后行业数据统计表明,上述三点促成超额上涨行情的因素存在叠加效应,即同时满足越多上述因素中的行业上涨幅度越大。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政策出台后超额上涨的行业当中满足三因素叠加的行业为有色金属,超额上涨52.05%;满足两因素叠加的行业有6个,平均超额上涨20.27%,其余8个仅满足单因素的行业平均超额上涨1.81%。从2022年的情况来看,由于超额上涨行业较少,没有同时满足三因素的行业。满足两因素的行业为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分别超额上涨10.05%和1.08%,其余5个仅满足单因素的行业平均超额上涨3.08%。2008年和2022年的行业上涨情况较好的印证了多因素叠加效应的存在。

投资建议

综合上述四点规律:政策出台后产生超额上涨的行业可以用政策出台前超额下跌产生的低估值因素政策驱动经济复苏的顺周期因素以及市场热点主题因素三方面因素进行解释,同时也要关注多因素叠加效应机遇

(一)把握政策出台前超额下跌的低估值行业机遇

年初至今,31个申万行业指数当中共有16个行业相比沪深300指数区间收益率超额下跌,其中商贸零售、美容护理、房地产等行业超额下跌超过10%。从市盈率指标来看,农林牧渔、电力设备等6个行业的市盈率相比年初明显下降,下降比例超过10%。综合区间超额收益率和市盈率指标来看,满足超额下跌的低估值条件的行业有农林牧渔、电力设备、综合、社会服务、食品饮料、商贸零售、房地产、建筑材料、美容护理9个。

(二)把握经济复苏背景下顺周期行业机遇

如若新一轮政策出台带动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那么与经济运转正相关的顺周期行业将显著受益。顺周期行业的逻辑可以按照产业链关系进行梳理:从下游来看,政策的出台将有效提振房地产、家用电器、汽车等可选消费行业的需求,进而在产业链中游提高基础化工、建筑材料、钢铁等材料类行业以及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公用事业、建筑装饰等工业品类行业,在上游将增加煤炭、有色金属、石油石化等原材料的需求。另外,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心将从房地产、公路、铁路、桥梁等“旧基建”向以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进一步偏移,利好通信、计算机、电子等行业。除产业链关系外,政策出台导致的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将利好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


(三)把握市场热点主题机遇

1. 数字经济+AI概念: 

数字经济概念有望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继续成为市场热点主题。第一,数字经济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均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催生数据安全、数字政府等相关产业需求。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7月11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针对数据要素市场打造的“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正式面向全国发放,未来将着力打造全国性的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第三,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火热将有力助推数字经济概念。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数字经济概念中“智能化”的重要一环,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我国也适时出台了政策加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持和完善对其的管理。7月13日,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规范,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全面发展。

2. 中特估概念:

中特估概念未来有望再次成为市场热点。涉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具体建设路径的政策尚未落地,中特估概念未来有望再次成为行业热点。自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以来,证监会、国资委、上交所等多方就推动国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价值挖掘、进而实现价值回归等内容部署了密集政策,但具体如何建设中特估体系尚未有顶层规划。政策端预计未来会有更扎实具体的政策落地助力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根据同花顺中特估100指数的成分股行业分布数据,中特估概念的上行将利好建筑装饰、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建筑材料、银行、国防军工、石油石化、公用事业、通信等国央企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业。


3. 民营经济

近期政府出台重要文件表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发市场的热点关注,民营经济同样有望成为下一阶段投资主线。一方面,自党的二十大以来,官方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间投资,改善营商环境多次发布重要表态。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及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也都对民营经济的重要性给予着重强调并布置了相关工作任务。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加强组织实施等七大方面共计三十一条支持措施以改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竭力提振民营企业市场主体信心。

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严格落实,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具有“56789”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未来实现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过程当中,民营经济依然将持续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促进创新以及财政税收等角度持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把握多因素叠加效应机遇

根据上述分析,31个申万行业当中,符合低估值机遇条件的行业共计9个、符合顺周期机遇条件的行业共计18个、符合市场热点机遇条件的行业共计11个。对上述行业取交集,根据表6的统计,共有11个行业存在多因素叠加情况,可以重点关注。其中,建筑材料行业同时满足低估值、顺周期、以及市场热点三个因素;电力设备和房地产行业同时满足低估值和顺周期因素;通信、计算机等8个行业同时满足顺周期和市场热点因素。


风险分析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文章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把握政策出台后的潜在投资机遇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7月2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胡玉玮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2090003

研究助理:冯天泽

相关研究: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重大变化、边际改善、拐点确认——7月政治局会议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全国统一大市场:缘由、举措与展望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一揽子政策历史回顾与未来政策展望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如何客观理性理解中特估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宏观、中观、微观分化背后的市场博弈及产业投资方向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重点领域改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

【中信建投◆政策深度】2023年宏观形势、政策展望与投资机遇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三重压力”边际好转,积极政策值得期待——4月政治局会议学习体会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

胡玉玮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冯天泽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CFA,FRM,北京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金公司,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政策、金融监管、汇率及外汇储备等。

周之瀚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理学学士与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数字经济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胡子de全球观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胡玉玮政策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