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尘: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一个涉嫌吸毒贩毒的男孩身上 | 二湘空间
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一个毒瘾少年的故事》剧照 图源网络
编者按:这期海外华文作家散文系列推送的是秋尘老师的作品。秋尘老师的文字素朴真挚,平淡写实,她善于观察,把身边的事情写得娓娓动人,引人入胜。
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情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了一个即将18岁的男孩儿身上,彻底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还差四个月就高中毕业了。他是在旧金山最好的私立天主教会学校上学。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后面即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命运。
我知道他,是因为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和我一起工作,那天我在开会,他竟然把我叫了出去。他是来跟我请假的,说家里有急事儿。我看他的神情,异常紧张,脸色比往日的嘴唇还红。我想,不知道这世界上还能有啥天大的事儿,让我手下这位技术最好、团队最团结、无往而不胜的经理如此神不守舍。
他说他必须离开一下,学校打来电话,他儿子发生了一点事。那天,他没有像答应的那样回来上班,第二天他也没来。
我猜想不出这孩子能出什么事。我知道他八岁随父母从香港移民来旧金山,和一位这里的马来西亚女子结婚,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高中12年级,女儿还在上初中。他今年整整是知天命之年了。和所有亚裔父母一样,他们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儿子的,妻子即便有一份很不错的全职工作,还在美联航做个半职,而一定要把儿子送到这里最好的教会学校。每年几万元的学费,他们从来都没有吝惜过。去年夏天,他们把孩子还送到了英国学习。我还知道,他儿子冰滑得极棒,曾经在全国比赛中都拿过不错的名次,这些都是申请大学难得好的加分条件(美国高中的业余活动,如果在申请大学时成绩可以用上,就是比较准专业水平的)。我看得出来,他这个亚洲父亲,不是一般的亚洲(在美国,亚洲父母被认为是不惜血本投资教育的)。
他回来上班的那天,我一直忙到中午才见到他。结果,他在我的办公室中,一直倾诉到下午。这是我在美国听到的最严重的一起中学事件。他儿子被学校指证,购买大麻,并送给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被学校发现吸毒,女孩向学校供出她的毒品来自于两个人,一个是他儿子,另一个是一个白人男孩。警察搜查的结果,是在那个白人学生的后车厢内,发现了2磅重的毒品。同事的儿子供认,那些毒品是他和那个白人男孩一起买的。
我当时真是有点被这个消息吓傻了。不知说些什么。他却一个劲儿地讲下去。他显然哭过,眼睛红红的,脸看上去有些浮肿。我心下凄然。和他共事也有十多年了,他是个典型的东方男人,沉稳而能干,寡语而负责。和一般的东方男人不一样的,他很会换位思考,替人着想。我主管的部门,他这个级别的经理共有四位,除了他,一位白人、一位黑人、一位巴基斯坦人。真是一应俱全的联合国了。最让我省心的就是他,不仅总不负重托,绝对踏实可靠。他这样对待工作,想必对家庭亦是如此。毋庸置疑,他一定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所以,一下子听到这样一件事情,真让我不知所措,更不可思议的是,眼前的他,竟一改平日的少言寡语,祥林嫂一般在我的面前滔滔不绝。
我问他学校将会如何处理他儿子。他说他儿子被吓坏了,明天有听证会,儿子的命运将被一锤定音。
听证会那天,他没来。听证会的第二天,他又请假了。
回家我和儿子小爱说起这件事,小爱一点没吃惊,如如不动地告诉我,美国的中学有40%的孩子吸食过不同类型的毒品。毒品也多种多样,有一次一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了圣诞蛋糕,结果,四个学生吃后被送进医院。检查的结果发现蛋糕中含有那种最轻度的毒品。
我震惊!小爱以前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些事,我也不知道美国的中学竟然如此恐怖!
和我相比,小爱显然更加接地气。他说,只要我同事的孩子没有卖毒品,就不应该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我心下祈祷,但愿不会有什么事,否则,一个好好的孩子,一个好好的家庭,也许就会被毁掉。
那几天,正值旧金山连日凄风苦雨的天气,我就想,这个千年极寒的冬天,怎么还没有过去。
再次见到同事的时候,真是恍如隔世。平时一个积极乐观,精气神十足的人,忽然之间就像没了活路似地,颓废凄凉。一见到我,话匣子大开,像半辈子没允许说话一般。
结果,我是完全都没有想到的:他儿子被勒令退学。同案的白人小孩也同遭此命。
怎么会这样?我一连问了好几遍。同事显然这几日受惊过度,一提起此事,依然无法自已,想解释事情的原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语无伦次、却又滔滔不绝。开始一个劲儿地怪儿子傻,然后又一个劲儿地怪自己没有经验。最后,我终于大体上搞清楚了事情的大概。
原来,那个告发他儿子的白人女孩儿说的全是谎言。她吸食的毒品,不是同事儿子给她的,而是她的男友——也就是那个同案的白人孩子——给的。为了保护她的男友,她就把同事的儿子给供了出来。
但是,这里面的曲折,在听证会上,同事的儿子却没有说。据同事说,听证会上,面对那么多的董事,他儿子吓傻了,没敢说出原委,没敢否认指控。
“那你们大人为什么不替他说出来?”我不解,简直在质问他了。同事告诉我,听证会上,旁人是不许插话的。更令他追悔莫及的是,听证会的前一天,他们和儿子谈过多次,儿子居然都没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们。也就是说,这些真相,我同事是在听证会后才知晓的。
“为什么呢?他难道不知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吗?”我大概算是在叫喊了,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已经完全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了。
“我儿子还指望他的那个白人同学说出真相呢。”他无奈地摇头,追悔莫及,“听证会后,因为他的白人同学没有说出真相,儿子才崩溃了,才跟我们说实话。”
唉——,我已无语了。这可真是,冤案啊。这孩子,没失足,竟也酿成千古恨了。
“不知道有没有办法申诉,让董事会改变判决?”我不死心。
同事摇头。董事会的裁决是最终裁决。家长可以向校长申诉,但一般情况下,校长不会违背董事会的决定。也就是说,同事的孩子注定是要被学校开除的了。
我再一次惊愕了。法律,有时真的太无情了!即使判错,也不会修正。
这个还未成人的孩子将怎么能面对这一切呢?本来,他可以有一个风光无限的大学生涯,现在,他面临的将是一个怎样的未来?
显然担心的不止是我。同事继续告诉我,没想到董事会这个决定,不仅让同事一家人愤愤然,也让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奋起反抗。他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开始在facebook上纷纷披露细节,并指责董事会不明真相,误判错判,更遑论这个判决,完全违背了天主教拯救世人的宗旨。令人失望,令人痛心,甚至令人发指。
更有甚者。同事孩子的一个女同学,还去质问了那个撒谎和栽赃他的女孩子。结果两个女孩儿在校内发生肢体冲突,动起手来,从而触犯了学校的校规,被校方勒令停课五天。这女孩儿也将在那年毕业,这一处分将记录在档案中。朋友一家知道此事后,感动之余,是万分的不过意。
令同事一家最为感动的是,自董事会判决之后,有很多同学和家长来到他家,看望他们,安慰他们。接连两日,他家从来没有的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些曾经和他儿子关系不好的孩子也来了。为此,他儿子感动不已。同学们告诉他,他们正在给校方和董事会写联名信,要求他们撤销决定,让他儿子能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同事的孩子学习很好,虽然还没有到录取通知发布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学校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但很有可能因为此次事件,录取情况会发生转变。一招错,满盘输。如果真是这样,就太可惜了!
同事还告诉我,不管怎样,他都会去上诉。说完,他又请了两天假。没想到这假一请,又是四五天。
等我再次见到同事的时候,已经是一周后了。上诉完那天,他就生了一场病。回来的时候,声音闷闷的,脸依旧有些浮肿。
和他当初预言的差不多,他的上诉没能让校长改变董事会的原判。但校方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被学校勒令退学,记入档案;另一个是自动退学,不记入档案。他们选择了后者。
美国的公立学校,只要是当地居民,孩子都可以去上学。这样,同事把儿子转入了当地所属的公立学校。上学的手续也很简单顺利。他来上班那天,孩子已经去公立学校上学了。同事希望他儿子在那里能够顺利地完成后面三个多月的学习,拿到高中毕业证书。更希望依然会有大学能够录取他,他本来是个优秀的学生。
可没成想,他儿子去公立学校的第二天,警察就找上门来了。因为他儿子刚刚过了18岁。在美国,18岁的人是独立的人了,自己的一切事情都可以100%地做决定,父母没有权力再参与,甚至连过问权和知情权都没有。记得我大儿子18岁的时候,医生打电话来,必须和他本人说话,我们询问,竟遭拒绝。那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美国人18岁这一人生的分水岭。
也许是上一次听证会的教训,也许是父母对他连日来的开导,也许是同学们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这一次面对警方,同事的儿子非常合作。警方只是记录了调查结果,就了结了对他的调查,并不准备继续传讯他。同事为此大呼万幸。
我们又说起美国中学里的吸毒问题。同事回顾说,当年他在旧金山的中学时期(30多年前了),也常常被人要求品尝毒品。那些孩子就在路边问他,还告诉他,这种不是很毒,也不会上瘾,但感觉非常美妙。开始的时候,他说No。后来,和他一起玩的同学都试过了,他觉得不能被放了单,于是也去品尝。好在,第一次他就不喜欢那种味道和感觉。下一次有人再问,他说我已经试过了,不喜欢(this is not for me)。之后,那就不会再被骚扰。
“学校处处都可以买到这种东西,只要你想买。”他这么跟我说。这话竟然和我儿子说得一模一样。那时候的我依旧不能理解,但同事也解释不清为什么会是这样。说到这里,他开始追悔,“我不应该给他那么多钱。”美国的确是这样,越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吸食毒品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他们有钱去买。
看得出,经过这次事件,同事一边觉得惋惜,一边也觉得万幸。惋惜的是,一个原本优秀的儿子,有了历史的污点。万幸的是,好在这一污点并没留下书面记录。更让他庆幸的是,因为此次事件,他和儿子的父子关系得以改善。
原来,他们父子曾经因为学习、考试、上大学等事情,多次发生冲突,直至两人的态度都达到“无所谓了”,“不理他了”的地步。大约有两年,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甚至可以说关系非常紧张。同事还有一个小女儿,也在中学,他和女儿的关系十分融洽,女儿对他无话不说,他也对女儿时时在意。儿子曾经对此有过微词,他并未引起注意。同事的亲戚也说过,他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也就是在那两年,他儿子开始在外面交往各式各样的朋友,回家少了,即便回家也少言寡语,生活更缺乏规律,甚至吸食大麻。他沉痛地说,这是他做父亲的失职。
“不过也好,这对他可谓是一次天大的教训。但愿他以后不会再沾染毒品。”同事继续感慨着:“如果没有这次事件,也许他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依然会去吸毒的。”
“更关键的是,你儿子回到了你们家中来。”我对同事说。
他点头称是,然后又心思沉重地说,“过去了,生活还得继续。”
是啊,生活还在继续,继续到了2016年,娱乐大麻在加州通过了合法化法案。像同事儿子这样的事件应该不会再发生了。但那段历史,于我挥之不去,于是,我写下一个中篇小说《零度忍耐》,一个长篇小说《青青子衿》。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the end~
更多往期精粹
棋客:目睹又一份报纸停刊,为自己从事了25年的纸媒业大步下坡痛心
河岸:《满江红》,我们有什么资格嘲笑这些历史的小人物?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