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刚:数字保护和治理仍需一段时间探索,来构建稳定的框架与规则

FinTech研究所 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 2023-03-28


10月10日,由上海华瑞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华瑞金融科技系列沙龙”第3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经济咨询高级研究员、北大光华博士后田力作题为《数据治理助推隐私保护生态构建》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百融云创CEO张韶峰,中电标协数据管理应用推进分会副会长蔡春久参与研讨,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曲强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对研讨会内容进行了整理。

整理 | 郭瑞华

编辑 | 吴田英



沙龙第二单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数字保护和治理仍需要一段时间探索来构建稳定的框架与规则。普遍理解的逻辑框架是先有数据再为其立法涉及个人隐私保护再实现数据治理,而现实逻辑是“数据治理助推隐私保护”,实践领先于监管。


数据治理除隐私保护还要涉及到数据要素立法的问题。使用数据要素为经济赋能则更需关注要素市场管理体系的构建。构建管理体系面临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比如,数据要素的特征在许多反面与传统要素有所不同,其价值不好界定、缺乏排他性,使得其作为资产难以定价。从实践来看,将数据提供给专业数据中介机构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与此同时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以及个人隐私是比较现实的路径,在其中,专业数据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均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体上看,作为前沿领域,数据要素市场构建中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但基本原则应该是明确的,即平衡好实践与监管,一方面控制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的价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数据治理则是机构层面的考量,当前实践中的不足与机构能力也有很大关联,中小型金融机构在外部数据的获取和与内部数据的整合分析等方面都需要外部助力。目前金融机构在数据治理应用层面差异明显,也将是未来银行机构核心竞争力差异的来源。需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金融机构数据治理的需求也可能催生专业的数据服务与金融科技公司,不同的机构也需要考虑不同的数据治理实现路径。

未来需要一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需要监管机构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金融机构相互促进,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效率和能力的提升。

END

编辑/吴田英

责编/孙翼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