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议 程|第七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古典与现代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 2022-09-14


第七届全国古典学年会


主 办: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

承 办: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协 办: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时 间:2019年11月1-3日
地 点:北京·清华大学




11月2日 上午


(一)会议开幕式


8:30-9:00 西主楼二层报告厅

主 持:甘 阳(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新雅书院院长)

致 辞:张 辉(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吴 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二)合影留念


9:00-9:20 中央主楼大厅



(三)大会主题报告


9:30—10:50 西主楼二层报告厅


主 持李长春(中山大学)

发言人丁 耘(复旦大学)

    唐文明(清华大学)

    李清良(湖南大学)

    韩 潮(同济大学)


(四)分组讨论



11:00-12:30 第一场


分论坛一

(西主楼3-102会议室)


主持人:张 辉  评议人:贺方婴  

报告人:

陈斯一(北京大学):阿基琉斯的神性与兽性
杜 佳(重庆师范大学):西格尔眼中的《奥德赛》——《<奥德赛>中的歌手、英雄与诸神》浅介
陈郑双(浙江工商大学):关于奥德修斯返回之旅的思考
吴明波(湖南大学):自述、相认与仪式——论奥德修斯的“回归”
何祥迪(重庆大学):荷马史诗的行动与奖惩问题

1


分论坛二

(西主楼2-213会议室)

 
主持人:孙庆伟  评议人:李 霖  

报告人:

王化平(西南大学):论清华简所见《蟋蟀》改编自《唐风·蟋蟀》
吴 娇(重庆大学):《诗经》诗篇在周代的讽谏表达及其功用
姜 哲(沈阳师范大学):“据文求义”还是“据义求文”——欧阳修《诗本义》的诠释学研究
潘 林(中国人民大学):陈柱《诗经》学述评

1


分论坛三

(中央主楼212会议室)

 
主持人:韩 潮  评议人:彭磊   

报告人:

王献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域:对“胡焕庸线”的文明史解读
马 勇(湖南大学):珀律比俄斯与古典史学传统
张 旭(中国人民大学):福柯与古典学
贾冬阳(海南大学):“古今之争”与“古今一义”——西方文明的家族相似性

方 旭(中国社科院):枪炮作响法无声?——美国国家紧急状态历史叙事及当代启示

1


分论坛四

(中央主楼211会议室)


主持人:石立善  评议人:刘志荣  

报告人:

孟 琢(北京师范大学):《庄子》“吾丧我”新诠——以词源学为方法
邹 蕴(上海社科院):变形的神鸟与旋转的卮言——《庄子》书中神鸟意象探微
韩振华:“比较”乎?“比附”乎?——理雅各《道德经》解读摭谈
何乏笔(台湾“中研院”)、易冬兰(华东师范大学):吊诡的遗忘——海德格尔、前苏格拉底思想与道家

1


分论坛五

(中央主楼208会议室)

 
主持人:陈戎女  评议人:魏朝勇 

报告人:

陈明珠(浙江社科院):亚里士多德《诗术》卷一中的划分
崔 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诗术的涵义——亚里士多德《诗术》第一章例释
吴雅凌(上海社科院):费奈隆与诗教传统——《特勒马科斯纪》绎读
张轩辞(同济大学):自由与自然——席勒《散步》诗中的古今之思

1


分论坛六

(中央主楼707会议室)

 
主持人:柯小刚  评议人:张文涛  

报告人:

张 源(北京师范大学):德性教育与哲学启蒙:讲给常人的故事——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绎读
娄 林(中国人民大学):“是否该把你的灵魂交托给外邦人?”——《普罗塔戈拉》概览
万 昊(广东社科院):智术师教诲中的死亡与谎言
柳孟盛(浙江理工大学):哲学的迷狂——《斐德若》解析
曹 聪(扬州大学):《巴门尼德》与柏拉图式辩证术


11月2日 下午


 14:30-15:50 第二场 



分论坛一(西主楼3-102会议室) 主持人:李清良  评议人:刘 伟   
报告人: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斯文在兹——孔子作为师者的文化使命洪 涛(复旦大学):春秋晚期的儒法之辨——《论语》“樊迟请学稼”章释义

张 俊(湖南大学):儒墨丧葬礼仪之争论衡

董成龙(北京外国语大学):躬稼与天下——《论语》稼圃问答发微
赖区平(北京大学):论先秦儒家政治人才与权力的四种类型——从《论语》“四科”说谈起

1


分论坛二

(西主楼2-213会议室)


主持人:张伟特  评议人:吴功青 


报告人:

朱 新(中山大学):何种正义?——论马基雅维利“公民生活”中的正义观

刘 振(扬州大学):霍布斯与现代性的开端——施特劳斯论霍布斯的政治科学

李向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口问题与启蒙——孟德斯鸠的人口论述及其意图

杨嘉彦(上海大学):危机下的教育——施特劳斯与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分歧

1


分论坛三

(中央主楼212会议室)

 

主持人:王承教  评议人:颜 荻   


报告人:

黄薇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民大会妇女》开场绎读

罗 峰(华东师范大学):欧里庇得斯的新悲剧艺术

罗晓颖(重庆大学):复仇女神之变与新正义观念——埃斯库罗斯《复仇神》中的新-旧冲突论析

胡 镓(扬州大学):真实与真知——《地母节妇女》中的肃谐剧竞赛

叶 然(中山大学):悲剧王座竞赛——从尼采的重述回归阿里斯托芬的原版

1


分论坛四

(中央主楼211会议室)

 

主持人:王献华   评议人:陈斯一   


报告人:

樊 黎(同济大学):神性与自然——柏拉图传统中的“与神相似”观念

肖有志(上海大学):苏格拉底的精灵与净化——柏拉图《斐德若》(241d2-243e8)讲疏

王江涛(华东政法大学):苏格拉底为什么返回洞穴

贾利帅(华东师范大学):苏格拉底为什么反对智者收学费?

李革新(同济大学):苏格拉底智慧观和佛教智慧观的异同

1


分论坛五

(中央主楼208会议室)

 

主持人:傅荣贤  评议人:孟 琢 


报告人:

石立善(上海师范大学):《论语》马郑异义说

顾 迁(苏州大学):黄式三《论语后案》发微——基于学术思想史、经典诠释双重角度的考察

李 溪(北京大学):古物何以在场?——以中古时期的“隐几”为例

于 溯(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中的模块化书写

张丰乾(中山大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学”、经学与政教

1


分论坛六

(中央主楼707会议室)

 

主持人:顾 涛   评议人:陈壁生 


报告人:

柯小刚(同济大学):迹与所以迹:《诗》《易》《春秋》的古今之思

杨青华(中山大学):《春秋》始隐问题考论

黄 铭(重庆大学):《春秋正旨》初探

陈 岘(湖南大学):试论苏舆对董、何“三正”说的批评与诠释



清华园



 16:10-17:30 第三场
 


分论坛一

(西主楼3-102会议室)

 

主持人:赵晓力  评议人:洪 涛 


报告人:

林志猛(浙江大学):奥利金的柏拉图主义

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存在与一——皮科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一致性

孙 帅(中国人民大学):没有本质的实体:路德与亚里士多德

雷思温(中国人民大学):失控的无限性——邓·司各脱论上帝的无限化

1


分论坛二

(西主楼2-213会议室)

 

主持人:刘铁芳     评议人:顾 涛   


报告人:

江 湄(首都师范大学):《史记·伯夷列传》与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朱 赢(北京大学):周携王的隐没与重现——两周之际的三种帝王史叙事及其立意

金方廷(上海社科院):从西周时期的同姓诸侯国看周王室的宗族分化

秦际明(中山大学):形上与本体的相逢——中国形而上学建构的历史与问题


1


分论坛三

(中央主楼212会议室)

 

主持人:陈壁生     评议人:唐文明 


报告人:

李 震(清华大学):邵雍体用论的渊源、特色与定位

郭 畑(重庆大学):二程师友渊源在南宋的厘定

张锦枝(上海社科院):道与教的分野与融合——以阳明学为中心

秦 峰(重庆大学):人心具有太极阴阳五行之理——略论刘宗周哲学的义理结构


1


分论坛四

(中央主楼211会议室)

 

主持人:柯小刚     评议人:张丰乾 


报告人:

向 达(吉首大学):《黄帝四经》“法主德辅”的治道精神及其意义探析

张羽军(成都社科院):论《淮南子》中的圣人与作为一种教化资源的儒学的关系

白延辉(内蒙古大学):汉初儒学的黄老学特色

田 丰(天津社科院):汉代推类思维范式的转型——以王充为中心


1


分论坛五

(中央主楼208会议室)

 

主持人:石立善  评议人:何乏笔 


报告人:

刘 伟(中山大学):天下的空间性——论《禹贡》中空间的三个维度

刘未沫(中国社科院):古代中国与希腊的宇宙论:算术的VS.几何的?

李 旭(浙江社科院):论儒家乐教的正大和平之境及其感性踪迹

刘 娟(中国人民大学):天师道产生的思想缘起及其政教观

程志敏(海南大学):驳天道转圜论


1


分论坛六

(中央主楼707会议室)

 

主持人:张 源  评议人:罗晓颖 


报告人:

张文涛(重庆大学):赫西俄德《神谱》与希腊正统神义论的确立

陈戎女(北京语言大学):色诺芬与《斯巴达政制》

万永奇(湖南师范大学):普鲁塔克如何为希腊文明辩护?

罗 勇(中山大学):“审慎”的哲学——试论普鲁塔克辨证式的柏拉图主义

王双洪(北京社科院):演说术与教育——从西塞罗、昆体良看古罗马教育品质之变


 11月2日 晚

19:30-22:00  

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中央主楼212)

古典学博士生论坛


11月3日 上午

(一)分组讨论


9:00-10:20 第四场



分论坛一

(西主楼3-102会议室)

 

主持人:贾冬阳     评议人:李 猛   


报告人:

彭 磊(中国人民大学):赫拉克勒斯的选择——故事、图像及伦理

魏朝勇(中山大学):人的自然与存在真理——尼采视野中的修昔底德与柏拉图

田立年(北京交通大学):尼采的舞蹈——重估一切价值与哲人的自我克服

梁 展(中国社科院):土地、财富与东方主义——弗朗索瓦·贝尔尼埃与17世纪欧洲的印度书写

董 国(西藏民族大学):血气与中西古今之争


1


分论坛二

(西主楼2-213会议室)

 

主持人:张 旭  评议人:吴 飞 


报告人:

陈壁生(清华大学):经史之间的郑玄

谷继明(同济大学):天道与人事——重思汉魏易学中的郑王之争

何大海(陕西师范大学):祭天与祭祖之统合——郑玄谶纬学之祭礼论考

黄少微(中山大学):天神言语——论郑玄思想中的授命模式

陈绪波(重庆大学):《仪礼》堂上布席例考释


1


分论坛三

(中央主楼212会议室)

 

主持人:程志敏 评议人:张 辉


报告人:

朱振宇(浙江大学):“君主之谷”与“地上乐园”——《地狱篇》中的乐土意象

贺方婴(中国社科院):何谓“恨世者”——莫里哀的《恨世者》与卢梭《论剧院》的信

石凌子(中山大学):让·保罗的现代接受和影响

张芳宁(海南大学):“狂暴的欢愉必将以狂暴收场”——《西部世界》中的莎士比亚寓言


1


分论坛四

(中央主楼211会议室)

 

主持人:张文涛 评议人:刘铁芳


报告人:

刘志荣(中山大学):古典文明与新文化——新世纪看中国古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陈 慧(中山大学):整全与激进——后五四时代学衡派的现代重构与革命重塑

王晨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治权视域下礼法的结构性危机

杜华伟(兰州交通大学):古代书院的复兴与现代转化


1


分论坛五

(中央主楼208会议室)

 

主持人:江 湄  评议人:丁 耘 


报告人:

方映灵(深圳社科院):论近代中国佛学救世思潮——以梁启超佛学救世思想为例
李智福(西北政法大学):“以庄济佛”与“以易济佛”——章太炎熊十力两种“新唯识学”比较初论
周展安(上海大学):“以百姓心为心”——章太炎《齐物论释》阐微
王 进(贵州师范大学):学术、心术与政治——以晚清翼教派对维新派的批评为中心
廖 峰(贵州大学):晚清经典符号的变奏
 

1


分论坛六

(中央主楼707会议室)

 

主持人:张 俊  评议人:张志强


报告人:

李长春(中山大学):“效法”、“时会”与“风气”——章学诚的“知识论”

傅荣贤(扬州大学):章学诚学术史研究的三大特色

王 利(中山大学):戴震“横被四表”之说在清代的影响

郭君臣(山东艺术学院):清代晚出《古文尚书》辨伪与《尚书》学重建

吴 海(中山大学):学科史视野下的晚清民国《文心雕龙》研究



(二)圆桌会议


10:30-11:50 西主楼二层报告厅

主 题:古典学与现代性


主 持李 猛(北京大学)

发 言:吴增定(北京大学)

    程志敏(海南大学)

    赵晓力(清华大学)

    柯小刚(同济大学)

    梁 展(中国社科院)

    林志猛(浙江大学)

    刘 伟(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主楼


(三)闭幕式


12:00-12:30 西主楼二层报告厅


主 持林志猛(浙江大学)

致 辞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

              甘   阳 (清华大学)

    吴 飞(北京大学)




第七届古典学年会博士生论坛议程


11月2日 晚


19:30-22:00 


西 学 (中央主楼211会议室)
主持人:陈明珠 评议人:娄 林  刘 振
报告人:白云安(重庆大学):荷马与埃斯库罗斯——以《奥瑞斯忒亚》为例程茜雯(中国人民大学):被拽向地面的宙斯——路吉阿诺斯的笔法于 璐(重庆大学):西塞罗是廊下派?顾枝鹰(中国人民大学):德性、幸福生活与哲人自道——西塞罗《图斯库路姆论辩集》第五卷前言绎读李会芹(北京语言大学):从性别话语权解读贺拉斯《颂诗集》诗四首肖训能(重庆大学):人世正义与神圣正义——普鲁塔克的法律哲学研究张 霄(浙江大学):修辞与荣誉——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中的政治困境黄 江(复旦大学):浪漫派的政治——政治哲学视域下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审美现代性问题


 

中 学

(中央主楼208会议室)


主持人:刘志荣  评议人:王 进  黄 铭


报告人:尉学斌(同济大学):有怨无怨之间的心性工夫——论王船山思想视野中的伯夷王 凯(天津师范大学):清华简《系年》与《王风•扬之水》诗本事李明真(北京大学):敖继公《仪礼集说》丧服礼例研究——以降服、从服为对象张 雯(同济大学):从庖丁解牛管窥古典教育的现代意义——以艺术教育为例田宝祥(首都师范大学):《论语》之“仁”的三重透析郭羽楠(中山大学):以《孔子家语注》为线索看王肃“反郑”王新宇(香港科技大学):《大学》“止于至善”义发微——以朱子《大学章句》为中心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比较古典学会)于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等国内多所古典学研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出任首任正、副会长(2010-2016)。现任会长为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吴飞教授(2016至今)。本学会于2012年在广东肇庆召开第一届全国比较古典学年会。此后,相继在重庆、成都、长沙等地举办了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国内文、史、哲、政、法等学科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学会成立以来,始终以推动国内中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为已任,在搭建全国性中西古典文明研究交流对话平台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古典学学科虽是现代西方大学建制的一部分,但中国人从事古典学研究却并非简单地从西方进行学术移植。中国自身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典文明研究传统,现代学术中对希腊罗马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积淀,日益严峻的现代性问题为二者的交汇和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如今的中国学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回归古典,既深入理解西方文明的根基,又深刻认识中国文明的特质,从而阐发中国文明的理想,激发中国文明的活力。基于以上认识,本会力图倡导一种既立足自身传统又深入了解西方,既开放包容又承前启后的古典学研究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简介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为探索本科教育创新,于2014年特设的“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2016年开始正式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书院以通专融合、学科交叉为导向,为具有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优质文理通识教育和跨学科专业教育。


2014年9月27日上午

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实验区"新雅书院成立典礼


新雅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首先接受以数理、人文和社科基础为核心的文理通识教育,一年后可自由选择清华大学任何专业方向(美术学院、临床医学等个别专业除外),包括新雅书院自设的两个跨学科交叉专业——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简称PPE),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简称CDIE)。

新雅书院的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分为“新生研讨”(2学分)、“数理核心课程”(不低于12学分)、“人文社科核心课程”(不低于16学分)三个部分。其中人文社科部分已开设《古希腊文明》《西方古代宇宙论》《早期中国文明:从上古到西汉》《<史记>研读》《<孟子>研读》《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自我·他人·社会》《十九世纪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人文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法律与文学》《莎士比亚与政治哲学》《政治学的视野》《艺术的启示》《建筑与城市文化》《观测宇宙学:从太阳系走向宇宙深处》等核心课程。

书院实行集中住宿,院馆大楼内含学生宿舍、驻院导师宿舍、阅览室、讨论室、音乐室、画室等设施,营造新雅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建设的公共空间和精神家园。


历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回顾


第一届:“古典学与现代中国”,由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二届:“施特劳斯与古典研究”,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三届:“《理想国》的教学与研究”,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

第四届:“经学再出发”,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承办;

第五届:“paideia/教化:作为人文理想的古典教育”,由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

第六届:“经史与义理”,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承办。







 刘小枫 | 古典如何返回现代 甘阳 | 中国“古典学”是中国的古典学 甘阳  吴飞 | “古典与文明”丛书总序

 经史与义理 | 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议程

 经史与义理 | 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成功举办

 预告 | 古典与现代:第七届全国古典学年会

(编辑:李江)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