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解释”新书 | 《杜伊诺哀歌》笺注
目 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一 《杜伊诺哀歌》译文
第一哀歌
第二哀歌
第三哀歌
第四哀歌
第五哀歌
第六哀歌
第七哀歌
第八哀歌
第九哀歌
第十哀歌
二 《杜伊诺哀歌》笺注
第一哀歌
第二哀歌
第三哀歌
第四哀歌
第五哀歌
第六哀歌
第七哀歌
第八哀歌
第九哀歌
第十哀歌
《杜伊诺哀歌》年表
参考文献
前 言
翻译构想
青年里尔克(1875-1926)
笺注方式
The Cry , Auguste Rodin (French, 1840 - 1917)
撰写过程
细读里尔克的《哀歌》,始于图宾根大学包恩加特(Georg Braungart)教授开设的研讨课。在兴趣驱使下,笔者开始翻译《哀歌》。最先译成的是《第五哀歌》《第四哀歌》和《第十哀歌》,其余各首在之后渐次补齐。
每首诗的翻译和注释是同步的。整个译注工作前后历时两年多方才完成。其中,斟酌字句花费了大量精力,有时连日苦苦思索一字一词,若能想到满意的译法,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聊举两例:《第二哀歌》第21行,在仔细体味原诗语气之后,把“是的”(ja)改作“是”,以表达让步语气;《第十哀歌》第58行,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把“找到”(findest)改为“捡到”,等等。个中甘苦,只有个中人方能体会。
最后,向以下人士表示感谢,没有他们的付出,这本书很难顺利完成。好友刘宇辰在整个撰写过程中提供了许多思路,而且在最后详细校订了全书,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时,译注过程中,一些疑问得到了包恩加特教授和罗伯特(Jörg Robert)教授的耐心解答;对外经贸大学贾涵斐老师也为本书贡献了许多想法;好友薛小燕、罗梓鸿和王宏伟也对本书提出过一些建议;最后,还要感谢刘小枫老师和贾涵斐老师为本书出版工作付出的努力。
翻译过程中参考了过去的一些《哀歌》译本,多有启发。除文献中列出的几本之外,译稿完成之后,有幸在网络上读到艾洛先生前两首《哀歌》的译文和相关讨论,又对译稿做了微调。
但愿这个译本不是一个无意义的重复,但愿它能为读者阅读和理解《哀歌》时多提供一个视角。当然,由于笔者水平和精力有限,加上时间仓促,难免有诸多疏漏之处。有任何错误或不足,欢迎诸君批评指正。
蔡小乐2019年3月,图宾根大学布莱希特楼
译、校者简介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购书▲
点击图片购书▲
● 新书 | 施米特与破碎时代的诗人 ● 沃格林系列 | 18至19世纪英国的极权式立宪论 ● 沃格林系列 | 洛克的自主理性与浪漫主义的起源
(编辑:陈子博)
设个星标吧 朋友们不然你将接收不到咱公号的精彩推文了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