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上半年中国展陈市场发展报告(连载一)

闹闹 你干嘛呢 新文化平台经济研究社 2023-10-07
新文化致力于中国展览馆行业的宏观市场研究,展览馆与新型文旅产业的融合研究。为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层主管所面临的各种抉择提供全面的建议和咨询服务,预测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各种机会,制定及时且务实的对策。总之,新文化就是要帮助客户在其业务上作出积极的、持久的以及实质性的改进,并为此建立起足以吸引、发展、激励和保留杰出人才的出色单位。


首先,感谢各位对于新文化长久以来的支持。

为回馈大家对新文化的关注、支持与厚爱,对中国展陈市场发展的关心与付出,即日起,连载去年秋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展陈市场发展报告,以飨读者。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最新版报告


引言

展陈行业发展至今,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展陈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过在展陈行业并没有专业机构对展陈市场方面做专业、系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更没有较为完整、全面的市场调研成果可供各方参考。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早在2017年就对展陈市场展开调查研究。一开始,调研对象是各展陈总包方的经营状况,包括业务领域,市场占有率,业务组合动向等。在后续的调研中,逐步扩展到行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文旅融合发展跟踪、行业社会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更多维度的调研。长此以往,积累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这些调研成果,使我们对展陈行业有了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在市场规划、市场拓展、决策支持、策略制定、项目投标、报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今年初,我们将以往的调查成果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份能在科学决策方面对有关各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市场调查报告,即今年5月份发布的《2019年中国展陈市场发展报告》。

报告发布之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短期内收到了有关各方的大量反馈。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各场馆、文旅企业、高校、平台组织、专家学者、数十家一线展馆总包方等40余家单位和20多位行业精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优质、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截止8月中旬,2019年中国展陈市场发展报告发售260余份,并有许多未购买报告的朋友在看过朋友转赠的报告后主动联系我们寻求合作。自报告发布至8月底,报告主编李先生先后受8家企业邀请,就企业的市场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有关市场咨询和市场指导的后续预约逾十家。

2019年展陈市场报告传播范围基本覆盖展陈行业的整个生态链条。整体反馈是认可、支持、期待,期待我们能持续不断的将展陈市场调研成果分享给大家,这对我们后续工作的推进给予了很大的信心。

报告发布后,有十多家企业主动提供其2019年的经营数据,经对比,2019年的数据完整程度在65%(即调研数据≈实际值X*65%)左右。为更完整呈现2020年的市场情况,在数据方面,一方面我们加强了与企业间的合作,另外,我们还扩大了调查的点和面。上一份报告更多的是围绕业内的大型、知名企业,以及大型、知名项目展开调查,而这一次,除了本行业的企业外,还有一些跨领域企业。

本报告调查样本涉及展陈项目参与企业432家,中标企业228家。其中有标杆项目,也有几万元的标包。

本报告的调查样本中,除了传统的展陈公司外,还有一些跨行业企业,包括全国及区域性的传统装饰企业、主业与展馆有关的并直接参与展馆建设的其它服务商。

2020上半年单标包在1000万上下的项目对比


本报告共四个篇章
市场概览
产业分析与趋势洞察
宏观思考与未来展望
行业数据


1.市场概览

主要介绍2019年和2020上半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并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对于那些对本行业不太了解、正在或将来计划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具有很高的市场指导和参考价值。

2.产业分析与趋势洞察

重点描述2020上半年的市场现状,结合2019年进行对比,并呈现其中的小趋势和大方向。这一部分内容对行业的介绍比较的深入、细致,可以让生态链上的有关各方对本市场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的很多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到项目定位、供应商选择、市场规划、区域调整、项目选择、立项决策等。

3.宏观思考与未来展望

前两个板块着重展陈市场的具体描述,这一板是对于行业生态、国有场馆市场化改革、展陈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梳理与展望。

4.行业有关数据

有些数据在前两章内容中有说明,不过有些数据并不直观,本章内容主要展示具体详细的数据内容。


本章内容概括介绍2019/2020市场整体规模和分布情况,从市场特征与变化、时间、区域三个方面对市场进行分析。

我们在上一份报告(2019年度报告)中曾对疫情后2020年及今后的市场趋势做过预测:阶段性困难,长期向好。当我们对2020上半年的市场进行调研后,发现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和变化值得关注。

一、新型伙伴关系

当前,总包方在参与一个项目时,与一些“生”面孔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生面孔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以服务总包商为主的供应链成员

展陈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全国范围内专业的公司不过百家。在全国范围内构成影响力的企业也就几十家而已。虽说他们专业,但这些企业在项目执行中也离不开行业生态链的供给。供给方经过长时间的项目积累,对项目全流程掌握较为成熟和全面的时候,部分供应商可以脱离对总包方的依附,自己单独去开拓市场,与总包方由供给关系转为竞争关系。

以项目所在地区为业务范围的区域性公司

在参与项目投标时,遇到区域性同行,属于正常现象。但随着全国各地都在建馆,一些区域性公司经过时间和项目的积累,其实力也可以满足当地大部分场馆的服务需求,这些区域性公司参与项目的频率和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这就为远道而来的同行增加了竞争压力。

以建筑工程和普通装饰为主的跨行业竞争对手

跨类别竞争对手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这两年更多。此类企业基本上在自己的根本业务领域内属于是实力较强的集团型企业。展陈市场是在其长期的临时性项目的积累中逐渐被其重视起来的。有一些跨领域竞争对手已经在展陈领域形成了影响力,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视作同行。

跨国同行

中国在文化场馆建设方面,无论是整体的市场规模,还是单个项目的规模体量,都走在世界前列。国外建设一座场馆的耗时平均下来是中国的1.5倍甚至更高,时间周期非常长,整体的市场规模并不大,也就无法满足国外同行的日常业务需要。但我们清楚明白的是,在设计领域,无论是展陈还是其它行业,国外尤其是发达地区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水平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和差距,这种差异和差距就比较容易得到国内业主和一些同行的青睐。再加上那些国外的同行团队基本上每个项目的间隔周期较长,公司有可能长期处于空单运转状态。以及中国的市场、中国同行与业主的青睐,把中国作为新的市场方向,是相当一部分的国外团队积极在推进的,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团队加入其中。

面对新的挑战与压力,其实也不必惊慌,他们也都有自身短板。要么专业不成熟、要么项目执行能力弱、要么对中国的市场不了解,这些天然缺陷,正是传统企业的优势。

这两年专业服务商在参与一些区域性大型项目时,与当地企业或跨领域或跨国企业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我们统计到的联合体项目中,这样的案例在60%以上。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一种良好的、对双方来说都比较有益的合作关系。对于专业服务商来说,其市场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弱化,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与国外团队合作方面尤其明显。

当面阶段,国外同行更多的是参与项目的前期设计,而且只有一些大型、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才可能有国外团队的参与。但这些国外团队对中国的了解相对而言并不多,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中方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境外团队的竞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两年,不少大型项目中都有这样的案例,上海博物馆东馆、深圳科技馆在前期入围公示的单位中,就有不少外企的参与。 

在国外团队尚不具备全面参与国内项目的眼下,主动争取与更多国外优秀团队的合作,不仅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对于那些还未曾涉外、未曾受到直接冲击的企业来说,应该在企业涉外团队建设方面抓紧赶快,不然将来在项目参与时,有可能只有自己一家单位是单兵作战。业主更喜欢更多元化的团队来为他们服务,在供应商选择时,尤其是入围阶段,自然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偏好。

上述策略看似针对的是一些头部企业,其实不然,中小企业、区域性企业、跨领域企业同样适用。企业在展陈领域发展壮大之前,推进与一些头部企业或口碑较好的总包商的合作是自身品牌与影响力塑造和提升最快捷的选择。

二、市场下沉

2015年或在此之前需要布展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以传统的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几个大类为主,并且一些大的项目也都在这几个类别范围内。大约从2016年起,这几个板块开始衍生出门类多样的泛主题场馆。主题博物馆、新区规划、大自然、小纪念等。也就是那时候开始,中国的展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市场高速增长期。

之后又有更细的分支,泛文博、体验、游客中心、小镇客厅。以往只在一些较高级别的行政区域才有的场馆也开始下沉到县级单位,党建、党史、档案、校史,并横向深入到经开区、街道、乡村…

市场下沉扩大了市场空间,但其结果也并非全部都是积极的。市场下沉会致使场馆建设成为形象工程。部分地方主管部门甚至不结合自身需求与财政情况,大干快上,为后期的运营带来财政负担,其社会价值也不能可持续发挥。中央方面也在指导标准中隐约指出不应过于频繁的建设。从行业角度讲,也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未完待续

每周六更新

关注新文化

设为星标关注

即时获取推送


往期精选

你知道些什么

展陈市场采购方式解构

展陈市场新势力:福田系

设计&施工,谁动了谁的奶酪

2020年度金大陆简报

思政前瞻:从红色纪念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020年度风语筑展陈业务报告

展陈行业生态概论

文化场馆的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