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死 (2022.09.12)

大乘佛法 上古三皇 2023-03-30

人类面对死亡毫无办法。

宗教文化的催眠,也无法安抚孱弱的灵魂。

自欺欺人的信仰,无法抵御潜意识中,灵魂对绝望的恐惧。

根本的原因,是你,遗忘了生命亘古的本来面目。

你之所以看到眼前的世界,是因为拥有人类的身体。

你之所以感受到七情六欲,是因为执迷现有的人体。

你之所以体验到客观世界,是因为身体感官与触觉。

被身体活着的你,将你禁锢在这具躯体之中。

身体注定会死亡,将身体视为自己的你,面对身体的消亡而心生恐惧。

其实,这具身体真的不是你。

这是事实,只是你未曾从身体的迷惑中觉醒。

你觉得是你的眼睛看到了世界。

如果,你的眼睛失明了,你的心灵,依旧见到了“一片黑暗”。

看到世界,看到黑暗的内心“能见”,才是眼睛看到世界的源头。

你觉得是你的耳朵听到了声音。

如果,你的耳朵失聪了,你的内心,依旧听到了“没有声音”。

听到声音,听到无音的内心“闻性”,才是耳朵听到声音的源头。

你觉得是你的意识在思维思考。

如果,你的大脑失忆了,你的内心,依旧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谁。

知道自己是谁,与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确定”,才是意识的推动力。

你觉得自己的生理感受是客观的。

那么,你如何解释“望梅止渴”?如何解释“杯弓蛇影”?

为何心意思想,会直接改变客观因素的生理状态?

你觉得,这具身体,与认知身体的意识,就是你真正的自己。

那么请问,在你刚出生时,婴儿的主观意识,尚未形成的那几分钟时间内,这具身体是你吗?你的自我都尚未形成,这具身体,如何就成为了“你”?

你真的不是这具身体,也不是认知身体的自己。

身体,是宇宙能量因缘和合的产物,而构成能量的微观因素,不仅仅只有“细胞”这个层面的物质微粒,更细腻微观的宇宙精深微粒,构成了更广袤深邃的宇宙时空,深邃无限,无限广袤的时空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生命”形体。

一切处于缘起中的生命,都是虚幻的,包括人类,天人,神灵;包括畜牲,饿鬼,地狱;包括人间,阴间,天道,三界内神仙福地;都是此刻你的这具身体内,心愿动机中的“心识”,心识深处无限细腻的尘沙细惑,细惑思虑聚合累世业尘,在心灵“见精”中,随心愿取舍幻化投射而出的“境界”。

境,是体验;界,是层次。

世,是时间;界,是空间。

境界就是世界,随心识投射境界的,前因后果微细因素的纯净度不同,而展现出宇宙众生,个体心意所“感知”到的,具体世界善恶福祸的现象,也就是“六道轮回”。

世界唯心所现,诸法唯识所变。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在你的身心内,蕴含着整体宇宙。

————————————————

我的修行还在过程中,没有究竟圆满。

48岁之前的修行,是人类在升华。

48岁之后的修行,是真神在成长。

由人到神的轮回经历,现在是六天一次轮转。

第一天是真神,第二天是半神,第三天是半神,第四天是修行者,第五天是修行者,第六天是求道者;处于求道者的身心境界中,法界天堂就成为了神话传说,处于修行者的身心境界中,天堂与灵界,人间与六道,历历在目,清晰洞照;处于半神的身心境界中,灵性是真实的自己,是永恒光明与强烈不绝的亢奋极乐。

处于真神的状态中,身心内外,所有的境界统统融化熄灭。

包括我们眼前所见,身体所触,意识理解,心愿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如同一场亘古深沉的梦境一般,在“觉性”湛然庄严中,无始劫生死轮回悄然褪色;在“智慧”无生普照内,生命存在如梦初醒,过去未来熄灭无痕。

真神苏醒的那一天,那一刻,那一瞬间,是完全不受“我”的身心意识所控制的,因为是从六天一次的轮回中,最黑暗的“求道者”境界内,乍现真神的纯澈觉光,因此中间没有过渡的体验阶段,就是,好端端的人,现实生活中,七情六欲俱全的人,无论坐着躺着,走路看书,忽然之间,刹那间身心感知的尽头,就爆发出,推翻了身心感知的“觉醒”。

那是彻底否定了身心意识的“极乐自由”。

那是彻底推翻了自我意志的“永恒无限”。

那是彻底摧灭了思维体验的“光明恢弘”。

那是彻底熄灭了感知觉受的“狂喜亢奋”。

那是彻底忽视了人间世界的“光明璀璨,灵性天堂”。

随着不可控制的,源于生命本质的,无限强盛无限庞大的狂喜亢奋,源源不绝的,从身心意识感知尽头,穿越身心意识感知喷涌而出,灵性宇宙的恢弘伟岸,浩渺无限的光明灵动,伴随着无尽的喜悦与深沉广袤的幸福,铺天盖地瞬间推翻了人间世界的境界,彻底否定了人格自我意识,与心愿体验的记忆。

人间的自我就好像是,在一片纸张上画出来的人形,被核爆炸瞬间闪现的,充满天地间的强烈光辉所推倒在地。

美轮美奂,尽善尽美,无限深邃,浩瀚无垠的光明灵性宇宙中,无量无量兆兆亿灵性众生,人人身心中闪烁着灿烂绝伦的光辉,他们才是真正的生命,因为,真正的生命没有对立面,是永恒唯一的真实,真正的生命不会被生命倒影所遮蔽,三界内,有形众生生与死的轮回,是属于永恒生命,被灵性的记忆所“倒映”。

灵性众生,对原始生命的认知差异,形成了对生命的记忆,记忆就产生了时间;

时间记忆沉淀了原始灵性,生命开始承载存在;灵性对存在具有了经验性,经验性的沉淀,形成了灵性生命的沉淀。

沉淀的存在经验,将先天灵性的透明。

拉入了,对存在的具体认知。

认知存在的灵性,具有了,认知的个体意志。

个体意志,于存在之中,承载所认知的境界。

境界固化了个体意志,个体意志呈现出具体的形体。

拥有个体形态的灵性,就脱离了原始生命。

————————————————

对于原始生命而言,这些具有差异性认知的形体生命,就属于灵性的倒影。

灵性一旦堕入“认知”的倒影,就会被,认知与经验的惯性所牵动。

被时间的经验,与空间的认知,所牵动的灵性,就是“轮回”。

能量宇宙世界中,最基础的能量微粒,就是那堕落的“灵性”所呈现出来的“躯体”,

虽然灵性堕落为“能量”形体,可是,灵性记忆深处,原始生命的光明与纯爱依旧存在,于是,堕落的灵性,以能量的形式,试图表达原始生命的爱与永恒。

表达就是创造力。

于是,堕落的灵性,拥有创造宇宙世界的能力。

他们就是有形宇宙中,开天辟地,最远古的神灵。

他们是一切物质能量的源头,是一切能量微粒的尽头。

能量微粒表现着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形体以能量微粒呈现。

于是神灵,可以开创宇宙,可以造就天地,可以翻云覆雨,可以创造生命。

这也就是东西方神话故事中,造物主的由来。

其实,人间传说中,能够被人类所知道的造物主,都已经属于人类了。

营造出能量宇宙,开创物质世界的神灵,对于灵性宇宙,原始生命而言,就已经不属于生命了,而是生命的倒影;在原始生命智慧中,造物的神灵,是堕落在黑暗中的被放逐者。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个体意志的生死之中。

灵性宇宙的最低处,就是能量宇宙的最高处。

能量宇宙的最原始,就是灵性宇宙的最底下。

因此,灵性宇宙与能量宇宙交界。

因此,生死中的众生,可以回归灵性宇宙。

回归灵性宇宙的标准,就是融化个体意志的差异性,呈现出,灵性生命的永恒之光,如何才能融化个体意志的差异性?唯有宽恕。

宽恕是出离心的极致。

宽恕是信仰心的极致。

宽恕是温暖心的极致。

宽恕是守戒律的极致。

宽恕是虔诚心的极致。

唯有究竟的,不挂一丝自我保护的宽恕,可以彻底的,根本的,消融众生心意动机深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之间的差异,使修行者的身心意识在究竟宽恕中脱落,唤醒生命本质中,璀璨强盛永恒恢弘的,无尽狂喜与幸福。

宽恕,接纳了善恶,熄灭了自我,就跨越了轮回生死。

宽恕,脱落了身心,从世界梦境中解脱,就苏醒了永恒。

————————————————

当灵性取代了人格自我,人间的这具身体,以及认知身心的自己,都脱落了。

在恢弘灵性的生命整体中,觉性的纯澈突破“存在”的障碍,于灵性深处开启了法界天堂。

人类灵魂进入的,是灵性宇宙世界中,灵性渗透在三界内,展现出的世界。

而法界智慧生命呈现的天堂,唯有灵性生命可以窥见。

觉性法界圣境,是灵性生命的“不可触及”,是灵性极尽崇拜的神圣渴望。

灵性生命“存在”,是觉性圣贤的智慧错移,犹如人在犯困,在打盹的瞬间,意识产生错移,错移的意识形成了“存在”的梦境,梦境中的觉性,摇身一变成为以“存在”呈现出的光明。

存在,就是普照的困顿。

灵性,就是觉性的折射。

光明,就是明晰的倒影。

无限,就是空性的折射。

穿透,就是智慧的倒影。

自由,就是无生的折射。

觉性法界中,智慧不被“存在”。

因此,天堂地狱皆是梦境,生死轮回本为空华。

而普照十方三世,周遍过去未来的觉性。

是“祂”的目光。

“祂”不被觉性所见。

犹如眼睛,永远也看不见自己。

十法界恒河沙数宇宙,宇宙中恒河沙数世界,世界中恒河沙般众生。

任何一众生,身心灵中,身语意内,见世界而不挂世界,闻境界不染境界的“清净心”,就是“祂”周遍寰宇,不变随缘的《正法眼藏》。

世界在“祂”之内,“祂”在世界之中。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是一合相。

何为一合相?

不可说,是一合相。

宇宙是“祂”,一瞥所现。




法界 (2022.09.12)

成就 (2022.10.11)

立帖为证(2022.09.18)

神话 (2022.10.10)

融 2022-09-23

涅槃 (2022.09.23)

准则 (2022.10.08)

【物质】在物理实验中,为何会出现“测不准原理”,为何会出现“波粒二象性”?

救赎 (2022.09.26)

因果 (2022.09.24)

大手印 (2022.10.03)

心咒 (2022.10 新版)

学习知识 (2022.10.01)

厚度 (2022.09.27)



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