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夕不是情人节:古人是怎么过七夕的

上古三皇
2024-09-24

今天农历七月初七,

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一提到七夕,

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

鹊桥会、定情、

看着星星互诉衷肠、收礼物……


但实际上,

在古代,

七夕的传统习俗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

根!本!无!关!

不是“情人节”!


这是怎么回事?

七夕节的来历到底是什么?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快把这些有关“七夕”的知识

告诉孩子吧!







“七夕”的历史渊源


如今提及七夕,

不少人赋予其新的色彩——

中国情人节。

悠悠岁月寄予其中的传统意蕴,

却常常被遗忘。


在古代,

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关系密切,

但它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简单来说,七夕就是一个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今亦有五孔、九孔之说。




汉代已有欢庆七月七的习俗,

女孩们向心灵手巧的织女,

乞求智慧巧艺,

所以它被称为乞巧节女儿节


唐宋之际,

京城设有专卖乞巧物之市场,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世人称为乞巧市。



街头巷口 

有民间乞巧歌口耳相传——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姐妹千万年。


小编给大家梳理一下——

 宋元时期七夕节的隆重程度,

丝毫不亚于春节,

当时还专门设有“乞巧市”,

专卖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

……

总之,

这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嘛!







“七夕”与“爱情”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雏形,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

已有酝酿。



牛郎织女的神话,

源于我国先民们的天文学想象。

和希腊占星学的人马座一样,

可以说都是天文转化为人文的绝佳例子。


战国晚期竹简《日书》里写

牛郎织女的婚姻非常悲剧——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

不出三岁,弃若亡。”

大概意思是:

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

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直到西汉中期以后,

七夕的分离禁忌才逐渐消退,

演进到男女的约会。


东汉《古诗十九首》

牛郎织女还是相爱而不能团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阻隔,佳期如梦,

牛郎织女在七月七得以重聚。

跨越世俗中种种障碍,

坚守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诗话“七夕”


古往今来,

和“七夕”有关的诗词特别丰富。

如此清爽、美好的时节,

总能激发诗人们无限的灵感。


小编也非常喜欢和“七夕”相关的诗句,

读后总让人心生愉悦,

唇齿留香。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

东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菩萨蛮

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风俗知多少


除了诗词美文,

和其他传统佳节一样,

“七夕”也有属于它的传统风俗。



如今,

七夕乞巧已经逐渐

演变成情人佳节,

也给天下有情人提供一个

互诉衷肠的契机。


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风俗源远流长。








本文编辑 | 杜润楠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文章综合整理自 | 人民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微博


——END——

监制/饿发   撰写/ 叁叁   绘制/ 罐

运营 / 富贵竹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任昉写了一本《述异记》。

他在这本书中,将《诗经·大东》篇中记载的牵牛和织女这两颗星辰,赋予了人间的爱情故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慢慢融入到了七夕这个节日当中。

在古代神话中,织女是仙界的巧妇,能织出巧夺天工的锦绣,是世间女子向往的榜样。

所以后世的女性,便在七夕这一天的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这才是七夕节最初的面貌。由此,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并衍生出五花八门的乞巧风俗。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唐代诗人崔颢的这首《七夕》,就再现了都城长安七夕之夜的盛景。

七夕乞巧,最常见的形式是穿针乞巧。

五代时期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说:

“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除了穿针乞巧,明清时期还流行“丢巧针”的游戏。

明代沈榜曾在《宛署杂记》中详细描述“丢巧针”的玩法:

“燕都女子,七日,以碗水曝日中,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


02

七夕,当然不会只是一场女人的狂欢。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科举制度出现之后,中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一举夺魁。

因为魁星主掌考运,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节叫做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有些读书人还会在这一天晒书,来展示自己的满腹才华。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个晒书的故事:

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

晒肚皮就是晒书,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郝隆的书生意气。

古代的孩子们在七夕,主要是玩一种叫做“磨喝乐”的玩具。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相传本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流行的一种泥偶人。

《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购买“磨喝乐”给家里的孩子玩耍,借此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这一天,出去玩儿

七月初七,一弯新月升上柳梢头时,闺阁女儿们会沐浴净身、精心打扮,在庭院中摆好香案、陈列瓜果,仰望着繁星闪烁,向织女焚香祭拜、虔诚祷告。

女子们还会手执五色丝线和七孔针,借助朦胧月光,穿针引线,能将线快速全部穿过针孔的女性称为“得巧”。妇女们还可以在月下相聚嬉戏,甚至于“忘寐达曙”,游戏到天亮。

图源:小红书博主黄图图

这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女子,是极为难得的放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六十四天做配角,也只有一天能挥洒肆意做自己。

“我宫里一共有三百二十六块砖石,而这些砖石,我都抚摸过无数遍了!”《甄嬛传》里的名场面“敬妃数砖”,说得是寂寞深宫冷的凄凉处境。

不光民间女子,七夕也是嫔妃宫女难得的喧闹时光。在这一天,宫中会用锦缎搭设高高的彩楼,摆上瓜果酒肉,嫔妃宫女们在此穿针乞巧、歌舞玩乐,“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狂欢宴饮一整夜。

图源:小红书博主黄图图


古代男人们拥有广阔的世界,留给妇女的就是一把剪刀、一部织机、一块锦缎之类的小玩意儿。但就这些东西,她们也玩出了花样。

宋代笔记小说《致虚杂俎》中记载了唐代宰相元载爱姬薛瑶英和婢女不以蛛网、彩楼和银针等寻常物件乞巧,而是别出心裁地剪出连理花千余朵散于庭中,随风纷飞,如五色云霞。

女人心思的浪漫和奇巧,尽在其中。

图源:小红书博主黄图图


不管是命贱如草芥的民间女子,还是一辈子被困在深宫的后妃宫女,一年中只有这一天,能够短暂脱离出日常生活、享受着同性小团体的私密空间,作为节日绝对的主角。

将七夕看作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名副其实。

手不巧,没法活

话说回来,为什么古代女性这么想要变得“巧”呢?

因为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下,男人可以考科举,中状元,女人却被牢牢地禁锢在“女红”作业中。管你天资过人、或者聪明练达,如果绣不好花,做不了饭,那就是“无德”,就失去了作为女性的价值。

图源:小红书博主画画的小麻雀

现代女性很难想象此般压抑。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古诗生动形象:“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是说一个新媳妇嫁人三天做饭,怕婆婆不满意,做好先让小姑子帮忙尝了尝。这样的情节放在今天,一定会被吐槽上热搜:“过门三天婆婆让我做饭”“有一个奇葩婆家是什么体验”……

但在当时,就是女性生活的全部。

图源:小红书博主画画的小麻雀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通过刘兰芝的一段自述说出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标准要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而刘兰芝最后被夫家遣归也是因为织作不如婆婆之意:“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宫女也会因为“手笨”被“炒鱿鱼”。咸丰年间一份档案记载了一名叫四妞的宫女,年方14岁,在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手下做事当差,因为过于笨拙,做不了宫里的针线活儿,被打发出宫了。

因此,只有手巧,传统女性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上立足。


03

七夕和爱情产生关系,是发生在唐代的事情。

大诗人白居易写下《长恨歌》之后,迅速在大江南北流传开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时风行成为年度热词。

自此以后,少女少妇们每逢七夕夜,便开始盛装打扮,纷纷在月下秉烛焚香。

除了向织女祈愿心灵手巧外,还期盼遇见一世良缘,或者许愿婚姻美满。

到了宋代,大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才算是把爱情和七夕彻底绑在了一起。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时至今日,现代人只知“中式情人节”,不知乞巧节和拜魁星为何物了。

多少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像七夕风俗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淹没。

随着这些仪式感和文化风俗的消失,现代人心中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对于规则的敬畏感,也在一点点被瓦解。

愿更多人知道:七夕,不是情人节。



拓展阅读: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39》-情人、堕胎、黄毒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16:情人害人+夜总会纵欲之后

秦东魁:女人对男人的影响太大了,智慧的女人能影响丈夫成大才、成圣成贤

妇女的名称本真来源

曾仕强教授:为什么现在的女人,总觉得自己少一件衣服?

农历七月不是gui月,而是孝亲月、报恩月、吉祥月!

扫码加小编微信:Leojinyu123进群交流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以下公众号,知道更多真相


也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更多真相:www.lingmiaomiao.com

接触皮肤就能解毒,天佑中华!苗毒克星来啦!

请复制微店链接在微信里打开

https://weidian.com/?userid=301113021&wfr=c&ifr=shopdetail 

重要提醒!看好自己家的孩子们!

家长们,请看好孩子!安全比成绩重要一万倍!

一位女子亲述奇异灵魂之旅

纪念《读经教育宣言》发表十周年

我灵魂出窍的真实经历!(网友讲述)

孩子想学武术,学中医就来明心书院

中国近现代顶级名人学者儿童时期读经案例

2024年,世界将会怎样?新预言?

蒙学溯源:传统家塾中的读书人(你能想象六年蒙童“读”多少书吗?)

看了丰子恺的画以后,我儿子就不吃肉了

杜心五自然门武术简述

南怀瑾先生:近视眼可以靠锻炼恢复,乃至摘掉眼镜

王锋:打破西方文明和制度迷信 将西史辨伪推进到法律领域

摸骨神相的神奇经历

四大名著《西游记》知识点思维导图

扔旧衣服的风水禁忌:这样处理才旺运!

七个脉轮与“靈魂”的奥秘,解你心中所求!(收藏级)

伏羲文化是引领人类的和谐文化

上古医术:祝由术(仅供参考)

中国敬惜字纸中焚烧字纸的习俗是源自哪里?

彻底终结两个谬论:“桅杆论”与“落日论”

李嗣涔:心灵是物理学失落的一块拼图

明史被清朝篡改,真相藏日本300多年!

曾仕强教授:一味迷信科学是最愚昧的!

李连杰的开挂人生,竟是一位异人指点来的

曾仕强:商纣王文武双全,一表人才,是我们的背锅侠老祖宗。

昆仑山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绝密档案:揭露前苏联特异功能秘密机构(附视频)

符水治病是真的吗?用科学原理告诉你!

华夏古曲被盗的那些事儿

【收藏】秦东魁老师:色情泛滥的危害(全12集)

【收藏】秦东魁老师讲了凡四训 (全15集)

【收藏】陈大惠老师: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全14集)

小明教授讲科技新闻【让人震惊的科技】

荷蘭資深銀行家揭露光明會的金融體系

你为什么会被洗脑,如何摆脱被洗脑?

地球不是球,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曾质疑过!

蜥蜴人和共濟會的絕密資料



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感恩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古三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