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城一派|【国庆特稿】灵安往事25:出生3天被抱到山东,16年后他踏上了回“家”之路

桐城一派 桐城一派 2024年10月01日 10:51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上面字↑,关注“桐城一派


灵安往事系列文章点击阅读

1、灵安的前世今生,为啥后来破败没落

2、灵安的这些老房子,再不看没机会了

3、双龙的双卡录音机迷翻了多少少男少女

4、双龙镜头下的灵安,看得我泪流满面

………


新力近照(本人提供

一、  回  家

1991年夏天的一个午后,三二0国道边的灵安惠桥。

太阳毒辣辣的,在通往管家里组的乡间小道上,一个不到一米五的瘦小少年,用木棍翘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上身穿一件老夹袄,下身着一条厚厚的黑色长裤,脸蛋被太阳晒得通红通红。

蛇皮袋很大,少年的身影显得很小很小,汗珠从他脸上淌下来,少年用手抹了一下,眼神很坚毅,继续往前走。

少年的衣着很奇特,再加上浓重的北方口音,更是引起了当地人的好奇。少年接连向几个路人打听自己的家在哪里,但当地人听不懂他的普通话,他也听不懂桐乡土话。

接连碰壁,少年甚至有点灰心丧气。但他知道,自己离魂牵梦萦的老家越来越近了,千万不能泄气。他暗暗给自己鼓劲。

自从两年前接到素未谋面的哥哥的来信,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起了涟漪。当几年来的抱养传言终成现实,少年夜不能寐,无数次从梦中哭醒。

在梦中,他梦到了自己的生父生母,也梦见了从未谋面的哥哥和弟弟。

少年一边瞒着母亲,一边偷偷地跟哥哥通信。少年暗下决心,一定要回到江南去看看。他心驰神往,翻山越水,仿佛来到了自己的出生地。

少年叫新力,这年16岁,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也是16年来第一次踏上生下他的这片土地。

他清晰地记得,年已花甲的母亲,得知他要离家去寻找生父生母时,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似乎,儿子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新力怀揣着家里仅有的十几块钱,再跟别人借了一点,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从山东乘火车到苏州,再从苏州乘长途客车到桐乡,一路艰辛,一路往南。

近乡情更怯,心安是归途

二、  抱  养

1975年3月10日,灵安公社惠桥大队管家里小队,一户姓管的人家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老管发了愁,家里已经有了个三岁男孩,再添一张嘴,生活更加拮据了。

老管家原本是想生个女儿,相对好养一些,见又是个男孩,生怕养不活,于是,萌生了送掉这个男孩的念头。

恰巧这个时候,山东高密县有个姓王农户家的女婿,正在灵安一带物色送养男孩。经人介绍,这个男孩被他的姐夫、也就是王家女婿抱走了。

这个男孩,就是新力,抱走时刚出生三天。

山东王家,位于山东省高密县(现为高密市,由潍坊市代管)姜庄镇西范村,距灵安有800公里。高密,也就是作家莫言写的《红高粱》笔下的那个地方。

养父家世代务农,当时养父已经58岁,养母43岁,上面有三个姐姐,大姐已经出嫁。因深受当地农村传宗接代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王家接连生了三个女儿,王家要一个男孩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新力的到来,驱散了养父心头的忧虑。对于襁褓中的新力,养父养母自然欢喜不已,视如己出,一把屎一把尿地细心呵护,把他养大成人,希望他撑起王家的一片天。

小新力一天天长大了。当他刚懂事的时候,耳朵里不免听到外面的传言,说他不是王家的亲生儿子,而是从江南抱来的。小新力懵懵懂懂,但他不敢问养父母,只好把疑虑深埋心中。

就在他读初二的时候,也就是他被抱到山东的第14年,来自桐乡的一封信,新力的人生由此改写了

三、  寻  亲

信是新力的哥哥写来的。

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桐乡管家一直牵挂着新力这个苦命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转,这个时候,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起来。

1989年,正在读高中的新力哥哥,根据当时新力姐夫留下的地址,试着给高密县西范村村委会写了一封信,大意是,14年前从浙江桐乡灵安抱走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盼回信告知。

村里将这封信给了新力,新力拿到这封信后,一字一句地看着哥哥的字迹,翻来覆去彻夜难眠,心里头百感交集,萦绕在脑海中多年的疑虑,这一刻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自己不是高密人,而是江南的桐乡人。小新力不由得悲从中来,嚎啕大哭。

这一封信,让相隔800多公里、14年音讯全无的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

养父在新力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姐姐们都出嫁了,家里就剩他和养母两人,为了不让养母担心,新力只好偷偷地给桐乡的哥哥和弟弟写信,几乎每月写一封,互诉兄弟情谊。

一母同胞兄弟,通过书信往来,将血脉之情再次连通起来

1990年冬天,桐乡的生父老管只身一人北上山东,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亲骨肉。小新力家当时的家境很差,养母去邻居家借了精面,才包了饺子款待新力的生父。

小新力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既高兴又难过,他自己用“五味杂陈”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生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桐乡了。

生父走了后,小新力萌生了一个想法,明年暑假一定要去自己的出生地走走看看。

1991年的暑假,小新力暂别养母,踏上了回家的路。

四、  后  记

山东人抱小孩,是一代人最苦涩的回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人抱小孩”在桐乡很盛行,尤其是灵安一带。

据不完全统计,灵安一带被抱养山东的小孩大约在三四十人。

山东那边比如高密,当地缺乏男丁,需要男孩来传宗接代,而桐乡这里的孩子多,养不活,双方各取所需,于是产生了那个年代这种抱养小孩的奇特现象。

所以,“山东人抱小孩”与万恶的“贩卖儿童”,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除了没有象征买卖性质的大额现金外,被抱养的小孩,都留下了抱养地址,中途或夭折,或因家庭住址变更确实联系不上,大多数被抱走的孩子最后都跟老家取得了联系,并且互有来往。

新力近照(本人提供

新力在接受我采访时,说自己村里共有20多个抱养孩子,大多来自浙江和江苏,其中从灵安抱养来的男孩5个,大的比他大四五岁,小的比他小一二岁。

除了他,另外四个男孩也都跟老家取得了联系,新力说道。

如今,新力也已经年近半百,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大学毕业了,二女儿今年刚考入广东暨南大学,儿子读八年级,新力平时做点小生意,五口之家其乐融融。

今年暑假,新力的孩子到桐乡住了两天,他自己有4年没回老家了,他有点想老家了。

今年必须得回老家去看看,我哥哥的女儿结婚,新力说道。

当年抱小孩这个现象,让多少家庭蒙受变故,多少骨肉分离,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啊。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新力最后感叹道。


灵安往事系列文章点击阅读

1、灵安的前世今生,为啥后来破败没落

2、灵安的这些老房子,再不看没机会了

3、双龙的双卡录音机迷翻了多少少男少女

4、双龙镜头下的灵安,看得我泪流满面

5、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灵安行

6、顾主任娘娘

7、“接臼”高手陈同晋

8、露天电影与司令台

9、“中长跑冠军”朱洪斌

10、“桐乡马俊仁”龚涵德

11、老灵安的夫妻车站

12、郑振贤老师

13、灵安地名是怎么来的

14、张医师,有意思!

15、活化石——灵安药店

16、孙英杰“反水”端日军炮楼

17、灵安是部“抗战神剧”

18、97岁的佩英“阿哥”

19、白墙里,朱熹后裔居住地

20、灵安港,母亲河

21、小镇人长寿,最长寿102岁

22、一张合影的故事

23、老底子,灵安的“商业圈”有多

24、百年老店——灵安染店

25、流水的学生,铁打的“奥利芬”


为防止失联,可长按加桐城微信:


大家好,我是桐城。码字不易,需要你们的鼓励。點“赞”的朋友经常有好事发生,點“在看”的朋友日进斗金,转发分享的朋友前程似锦!
桐城 · 目录
上一篇桐城一派|国企施行末位淘汰制,是把双刃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桐城一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