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备极 改 宗的酵——为约翰卫斯理正名

刘盐约 寄居在世 2022-08-06
现今有一个叫做极 改 宗的网络小群体,在网上颇为活跃,言语间充满戾气,到处挑起纷争,喜欢居高临下,贴标签打棍子,动辄举起审判的大棒定罪他人,甚至恨不得再踏上一脚。 
 
这个极 改 宗小群体人数虽少,但造成的不良影响却不小。其中一个恶劣影响就是,企图拆毁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传统,尤其是对历史上的那些信心伟人说三道四,胡乱定罪,乱贴标签。 
 
多年前在某个极改宗的QQ群里,我看到有的人气呼呼地要把约翰卫斯理、戴de生、宋Shang杰等人打入“硫磺火湖”里,甚至口出狂言,认定这些人现在就在地狱里受苦。我实在看不惯,说了几句公道话,当即就被踢出去了。 
 
近年来极 改 宗里又有人把约翰卫斯理视为亚 米 念主义“YI端”的继承者,把约翰卫斯理主义等同于亚 米 念主义。 
 
言外之意,约翰卫斯理本人就是异端分子了,其结局嘛,已经是“那样”了。这种论调和几年前要把约翰卫斯理打入“硫磺火湖”的做法有何两样呢? 
 
这种论调不仅暴露出极改 宗的妄自尊大,更暴露出其对历史的无知。那些说亚米 念 主义是“YI端”的人,那些动不动给别人戴上“亚米念 YI端帽子”的人,好好去翻一翻多特会议通过的文件(先不提这个会议本身卷入了国家权力之争),看一看多特会议到底在哪里宣布亚米念主义是“YI端”了?如果真的是被定为yi端,按照当时的“风俗”不知道又要烧死多少人? 
 
而把约翰卫斯理主义等同于亚 米 念主义,更是对约翰卫斯理的莫大曲解。这主义那主义实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人意”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人曾戏谑道:加尔文一定会反对加尔文主义。 
 
约翰卫斯理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先不要一叶障目,还是多了解一些历史吧。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年6月17日-1791年3月2日)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复兴家,他有一位敬虔的母亲,对他影响很深。 
 
卫斯理小时候家里发生一场火灾,他被“侥幸”救了出来。他的母亲苏珊娜找出一句金句“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提醒他的儿子要铭记这次经历,并要充满感恩。 
 
长大后卫斯理入读牛津大学,学校充满不道德的风气,他和其他几位有同样志向的同学组成研经社并立志追求圣洁,却为其他人讥讽为“循道派”,类似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老封建”。 
 
在卫斯理所处的18世纪,英国正处在巨大的转型中,但当时的圣公会信仰冷淡,理性主义盛行,神学脱离生活。社会上充满不法之事,而圣公会却无能为力去应对。 
 
是卫斯理被兴起,为18世纪死气沉沉的英国注入了鲜活的属 灵空气,进而点燃了整个英国的信仰复兴之火。 
 
当时英国的国教体制容不下卫斯理,他转而走向露天,并主动去关心社会中一些因工业革命失业、陷入贫穷的普通劳工阶层,给他们带去心灵的慰藉。后来的历史学家甚至说,如果没有卫斯理,英国很可能就走上了法国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卫斯理和他的亲密同工乔治·怀特菲尔德因对待预 定 论的观点不同而在事工上“分道扬镳”,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二人的友谊。怀特菲尔德在去世前专门指定卫斯理主持他的追思礼并证道。对今天的极 改 宗来说,这一点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卫斯理有杰出的组织才干和不知疲倦的精力,他的脚步覆盖整个英伦半岛,而他所领受的SX理念,更侧重于对信仰的体验和生命的经历,这一点他是受到了虔敬主义的影响。同时,他不是鼓吹个人主义式的信仰,而是特别强调共同体的经验,所以,他创建的循道会发展迅速。 
卫斯理(以及虔敬主义)为何被兴起?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无论是正统的路德宗还是改革Zong,太沉迷于追求用“理性”的方式构建一个宏大的体系,并且为某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争论不休。但是这种方式经常是陷入钻牛角尖的地步,对生命的消耗很大,却于造就栽培方面毫无功效。信仰变成头脑里的事,却和心灵无关,最终带来死气沉沉。 
 
所以,卫斯理他们横空出世,影响巨大。大家可以读一读《两个人改变世界:卫斯理兄弟传》这本书,这是国内首部有关卫斯理兄弟的传记。本书由何光沪教授作序推荐,对他们的生平故事、服侍历程和SX思考有全方位的介绍,非常值得一看。 
 
所以,我要说,如果极改宗小将们能有卫斯理百分之一的身量,也不至于如此骄傲。不要去无休止争论,谦卑地去读一读卫斯理的故事吧。 
其他推荐:1、别让自己的喉咙成了“敞开的坟墓”
2、回望1920年代“非基”运动,有何盲区?
3、被严重误读的雅比斯:这位“忧患之子”何以成为“尊贵之子” ?
4、有感于又一个“好见 证”翻车了——在灾难面前渲染自己的“幸运”,并不是好见 证
5、如何破解这个逻辑悖论:“GOD能否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
 6、这种愚昧也是一种病,得治!

 

温馨提示:欢迎关注,謝謝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