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额超1.8亿欧元,弘晖参与投资全球领先的核药平台型企业
近日,弘晖基金宣布完成对全球核药平台型公司ITM Isotope Technologies Munich SE(下称ITM)的上市前轮投资。此次投资是弘晖团队基于对全球创新药及CXO领域的专业认知,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重要布局。本轮融资总额超1.8亿欧元,淡马锡、贝莱德、卡塔尔投资局(QIA)、ATHOS和弘晖基金等机构管理的基金参与其中。
弘晖团队表示,将继续把握核药行业发展机遇,不断加速这一新兴领域的布局,持续与成员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提供深化赋能服务,助力全球核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确保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和强劲的回报。
ITM于2004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集研发、生产和供应一体化的领先的放射性药物生物技术公司。ITM在放射性同位素及核药的研发和生产领域深耕20余年,拥有资深的研发团队,并建立了强大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全球供应网络。此外,公司拥有多款在研创新核药,覆盖肿瘤诊断和治疗两大方向,其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ITM-11目前正在III期临床试验中。
核药领域的“一站式商店”
ITM自成立以来,就以研发新一代精准肿瘤靶向放射性核素诊疗方式为目标。公司从2005年起,就与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以便在一系列项目上保持密切合作。值得一提的是,ITM总部就位于慕尼黑工业大学,有专门用于制造新一代放射性药物的GMP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设有洁净室和用于GMP放射性标记的专用热室,最高可达A级。另一方面,背靠FRM-II 中子源和慕尼黑国际机场,ITM拥有优越的物流条件——欧洲24-48小时内发货,海外72小时内发货。
2007年,ITM子公司ITM Medical Isotopes GmbH(前身为ITG Isotope Technologies Garching GmbH,下称ITM Solucin GmbH)成立,旨在开发和生产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同位素。2009年,ITM开发出了主导产品——医用无载体同位素镥-177,并于2015年获得EMA上市许可,镥-177就此有了品牌名EndolucinBeta®(n.c.a.镥-177)。该产品并不是直接用来治疗患者,而是用来对特定的载体分子进行放射性示踪,用于严重和难治癌症的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EndolucinBeta®(n.c.a.镥-177)也是第一个获得欧盟上市许可的无载体镥-177药品。
2010年,ITM生产新一代非金属锗-68/镓-68发生器,该发生器生产的镓-68可通过 PET/CT/MR进行分子成像,并用于肿瘤诊断。随后的一段时间,ITM集团持续优化同位素的工程化量产,并逐渐发展为核药领域中的 “一站式商店”。
2018年,TOCscan®(镓-68)获批上市,标志着ITM在引领新一代神经内分泌瘤诊疗药物的道路上又迈出一步。TOCscan®(镓-68)是EndolucinBeta®(n.c.a.镥-177)的诊断配套产品,是一种即用型放射性药物,可确保获得高质量的PET图像。该产品已获得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销售授权。
ITM发展历程,图片源自ITM官网
当前,ITM及其子公司已经建立了GMP制造和强大的全球供应网络,包括创新的一流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发生器平台,用于新一代靶向癌症诊断和治疗。
2024年9月,ITM任命Andrew Cavey为CEO,领导公司发展壮大并进一步巩固其在放射性药物治疗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Cavey拥有牛津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位,以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行业经验丰富。在加入ITM之前,Andrew是BMS的高级副总裁兼血液学、肿瘤学、细胞治疗全球项目主管。此前,Cavey曾在诺华担任前列腺癌全球项目负责人,共同领导了诺华的放射性治疗药物开发战略,并带领团队负责核药管线的临床开发及多款核药在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批准。
强强合作完善供应链环节
ITM的产品覆盖药、设备和服务三方面,与之对应的是放射性药物和医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标记和质量控制设备,GMP放射性标记服务。
镥-177是目前最具前景和市场活力的靶向放射性诊疗一体化核素。可用于制备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靶向核素治疗研究及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镥-177有两种制备方法,分别得到有载体镥-177和无载体镥-177。与有载体镥-177相比,无载体镥-177产品中长半衰期177mLu杂质含量极低,比活度超过3000GBq/mg,具有节省标记化合物前体、标记药物有效期更长、放射性废物易处理的优势,因此无载体镥-177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ITM管线,图片源自ITM官网
选择无载体镥-177为核素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ITM-11自然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产品。
处于III期临床的ITM-11正是一款基于放射性核素偶联技术靶向杀伤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RDC药物,该药物将无载体镥-177与生长抑素类似物偶联,通过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表面高水平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SSTR)结合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与目前常用的有载体镥-177核素产品相比,无载体的镥-177拥有更高的比活度和纯度,而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长半衰期杂质少,放射污染小。该产品已经获得FDA和EMA的孤儿药资格。
与此同时,ITM也在通过扩大商业合作强化医用同位素供应环节。
2019年4月,ITM与联影医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市场、销售、成像及相关产品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样在2019年,与中国同辐签署合作协议,规模化生产GMP级锗-68/镓-68发生器和无载体镥-177。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于2021年签署合资公司合作协议,致力于国产新一代诊疗一体化医用同位素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远大医药发布公告称,集团以2500万欧元(约合1.79亿元人民币)认购德国ITM公司的新股份,相当于其扩大后股本的1.31%。
因此,远大医药获得ITM公司开发的3款全球创新型RDC药物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包括:1)用于诊断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TOCscan®;2)用于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ITM-11;3)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ITM-41。此次股权收购,将加深远大医药与ITM公司的进一步合作,同时也成为海内外放射性药物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
中上游痛点突出,ITM自我造血能力打造供应优势
核药融资热潮持续上升。2023年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数量已占据全创新药赛道的2.2%,而近五年(2019-2023)核药赛道同创新药全赛道的占比年均增长率达26.9%。2023年以来,全球核药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总额达到9.8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42.9%,其中早期至A轮融资轮次所占比重较大。
ITM在一级市场同样备受瞩目,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
作为ITM新一轮投资者的弘晖基金认为,核药市场当前处于起步高速增长阶段,在治疗性核药爆发的驱动下将迎来长期高景气度。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全球核药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84亿美金扩大至2030年的304亿美金,高增速主要来自治疗用核药的快速放量。2023年治疗用核药市场规模24亿美金,预计2030年超过200亿美金。以诺华的Pluvicto为例,产品未来峰值销售额有望达到30-40亿美金。
因此,RDC被认为是目前核药靶向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RDC结构类似于ADC,将精准靶向分子(单抗或多肽/小分子, Ligand)和核素用连接臂(Linker)、鳌合剂(Chelator)偶联。RDC利用抗体或小分子介导特异性靶向作用,将放射性核素递送至靶位置,从而将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放射线集中作用于组织局部,其机制具有不易耐药的特性。RDC正开启核药精准靶向诊疗时代,给核药市场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此外,核药由于其放射性因素,在原料药的生产、核药的生产、核药的储存配送上具有审批牌照、资金投入、人才获取等较高壁垒,且时效性要求极高,打通中上游环节的全产业链规模化核药企业尤为稀缺,下游核药市场的发展受到明显限制。
具体而言,大部分现有治疗性核素原材料依赖于全球少数反应堆资源,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产环节,因此中游核药企业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不仅需要拥有医用核素生产专利技术,还需要和上游多个环节供应商保持稳定、长期合作,否则无供应优势。
以诺华的重磅核药Pluvicto为例,2022年3月,Pluvicto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成为了全球首款靶向PSMA的RDC药物,上市后的首个完整年完成了销售额9.8亿美元的亮眼成绩。由于需求量巨大,Pluvicto的产能一度不足;又因Pluvicto使用的核素镥-177的半衰期只有几天,无法提前储备也限制了Pluvicto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此外,2024年6月,BMS旗下RayzeBio宣布目前已暂停核药RYZ101的III期临床试验的新患者招募,主要原因就是RYZ101使用的核素锕-225供应短缺。上游核素供应短缺制约产业发展成为行业目前普遍共识。
反观ITM,深耕医用核素产业链多年,能够实现关键原材料自主供给。当前,ITM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用核素生产企业之一,并逐步从生产企业成功转型成集生产、研发和供应链一体化的核药领域平台型公司。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