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三少爷的剑666 剑语诗话 2022-12-28



因为没有最好的归宿,只有更好的归宿!这篇文章,引起后台不少朋友关于润不润的讨论。想起四月初,一些朋友也鼓动我考虑出去。甚至有在外面的朋友热心地表示,可以提供准备申请资料或搜集相关信息的帮助。几位已经出去的朋友鼓励我说,自己三四十岁时才出去,没有外语基础,也没有多少经济能力,刚开始生活会有不便,时间久了也就熟悉了当地生活模式。

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但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大概因为如此,所以有时候比得过且过、难得糊涂的人更痛苦一些。也因此,其实我内心非常渴望一个能够安心生活,不必惶恐度日的环境。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激大家的好意,但根据目前个人情况,我并不具备出去的条件。

我在留恋什么?又被什么羁绊?亲情?友情?旧物?经济能力?抑或难以割舍的某种文化情怀?对我这种极度看重感情,又具有浓烈怀旧情结的人来说,断舍离是痛苦的,但我必须明白,一旦断掉某些多余的联系,舍弃某些多余的幻想,离开某些多余的人和事,人生反而会有另一种光明的可能。非常感谢朋友们的理解和鼓励,和我一样有梦的人一定都在向往和努力。

朋友的鼓励


润不润,走不走,确实是个非常私人化的问题。有的人习惯于在故土的环境里生活,有的人适合在z由的土壤里打拼,有的人因为新鲜事物而决然去国万里,有的人因为文化归属感出去又回来……

对故土文化感兴趣的人,情感多多少少都会敏感而细腻。对我而言,文化认同感不应凌驾于免于恐J的意志之上,如果放弃自己热爱的“文化”可得心安之境,我对“文化”断然不会再有半点贪恋。所以,如果有一天我选择离开,前往一片能够过得踏实,却没有母语的土地,我想自己不会后悔当初的抉择。当你因为看到手机屏幕上的陌生来电,或者听到家中突然响起的陌生敲门声,而提心吊胆的时候,大概能够理解我为什么不会后悔。



很多人看过纪录片《含泪活着》,讲述了经历十年动乱之后,知青丁尚彪和妻子返回上海,学业中断,身无一技之长,令他在充满变革的社会里举步维艰。在朋友的鼓励下,丁尚彪举债前往日本,开始求学创业之路。最后却不得不迫于生计逃离,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

在此期间,丁尚彪的想法发生转变,眼见自己学业无望,转而将全部精力和心血花在女儿身上。他在日本躲躲藏藏,拼尽全力打(黑)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十五年的日本岁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悦、误会、理解,万般情感,言语难尽;经过两代人的奋斗,一家三口终于在美国团圆。2019年,经过苦学英语,65岁的丁尚彪通过美国公民考试。


通过公民考试后,在法院门前,丁尚彪身披星条旗,手捧公民纸,拍照留念。


这种数年滞留异国他乡,与家人不得相见的方式,并不适合每个人。但经历过历史的冲击和现实的风浪,丁尚彪的眼界和抉择定然坚定了他出走的决心。自身梦想无望,就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拥有美好光明的未来,最终,不但女儿争气,他也如愿以偿地获得在日本时梦寐以求的公民身份。一个顽强的人,怀着坚定的信念执着地走在追梦的路上,可能要三年、五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圆梦。但道阻且长,行将必至,当你心怀理想,不要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跟拍该片十年的导演张丽玲,少女时代曾经出演87版《红楼梦》中的娇杏,曹雪芹将此角色化为谐音“侥幸”,冥冥中剧里剧外似乎都是一种隐喻。书中的丫鬟娇杏被贾雨村收作二房,生子之后,因大房病故而被扶正。而张丽玲21岁留学日本,并入日籍,后来成为日本大富电视台董事长。



想起非常喜欢的一部越狱小说《巴比龙》,主人公亨利因为胸口纹了一只蝴蝶,所以被人称为“巴比龙”。亨利被诬陷杀人,蒙冤入狱,流放到四面环海的圭亚那服刑。但他从入狱那天起就想着逃离。然而在这里,不仅逃出去极其困难,而且越狱后被抓回来还会被关禁闭。第一次被抓会被单独关两年禁闭,第二次被抓会被关五年禁闭,再逃跑,就是无期徒刑,如果杀死看守,将会直接被送上断头台。所以越狱的后果非常严重非常恐怖。但是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亨利想要越狱的决心。



亨利第一次逃跑,是被指派运送尸体,他事先联系好了一名船夫带他逃走,但是船夫却将他出卖给了典狱长,让其再次被捕,因此他被关了两年禁闭。亨利用坚强的意志抵抗住被单独关押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折磨,两年后从禁闭室被放出,他又找到新的越狱机会,逃到了哥伦比亚,最终还是被抓了回来。五年禁闭之后,已经须发染霜,尽显沧桑的他,被送往海上孤岛恶魔岛。但他仍然没有放弃,最终抱着一袋椰子壳跳下大海,越狱成功,宛如蝴蝶一样飞出牢笼。

不同于《肖申克的救赎》,《巴比龙》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43年,亨利越狱成功之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将流放到恶魔岛、被饥馑折磨、囚禁在水淹的地牢、屡屡挫败的逃亡、生与死的搏斗等经历写出来……引领我们穿越痛苦、恐惧、隐忍、泪水,终至希望——心中有信念,就永远有希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根据这两部同名越狱小说改编的电影,同样令人震撼。




朋友说:“若不能润,那只能认(命),认后还得忍,忍中还要韧(性地战斗)。”我理解他的意思,在生活的忍耐中保持坚韧,不要因为无法改变的环境而甘于沉沦。另一个朋友说:“世事变幻,厚积薄发,一切皆有可能。”一言以蔽之,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亨利逃离恶魔岛用了13年,安迪逃离肖申克用了19年,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是安迪和亨利。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他们那样坚强的意志、执着的追求和如愿以偿的结局。大多数人不会陷入牢狱之灾,但生活的囚笼和现实的藩篱,无人幸免。



冯骥才说:“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巴比龙即是法语单词Papillon的音译,意思是蝴蝶。蝴蝶代表着即使力量微小,也要执着冲破束缚,追求自由,证明自己。


愿我们不被茧房困缚,勇于冲出桎梏,打碎观念的枷锁。追求的理想不必急于求成,也不要因为年岁渐长而放弃,无论出走抑或归来,让自己不必再因惶恐度日而胆战心惊,不必因为畏怯过活而惴惴不安。我想懂我的朋友,能够理解我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有些理想,可能要用五年、十年、几十年的人生代价做赌注才能实现,甚至忙碌一生都可能无法实现,但不要放弃,别让自己老去的时候,因为不曾为梦想努力过而后悔。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勇敢发声,不一样又怎样?

因为发声,我失去了工作

不助恶,就是一种善良

绝望与拼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