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被视为聪明,发声被当成傻x
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九宫格图片: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发明。其中包括高铁、味精、KTV、方便面、电饭煲、二维码等。不管你多么讨厌或者仇恨日本,这些日本发明作为基本的事实不能否认,也无法否认。
其实,我平时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美好的图片,比如世界名胜、常识妙招、动物图片,或者自己的见闻随感。于我而言,发布朋友圈是一种记录,记录美好瞬间和心路历程。对我这种念旧又重感情的人来说,翻阅朋友圈就像翻阅日记一样,每次勾起回忆,都会感到非常有趣。好友列表里,三观一致的同道朋友看到若有共鸣,也会点赞或者留言。这种网络互动,时常让我有种对坐闲聊的意趣。
有位生活中的朋友,平时疏于联系,也几乎从不评论我的朋友圈。看到这组“日本发明”的九宫格图片,他罕见地留言说:“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觉得还是少说话。”初看这句话,我有些愕然,他真的理解我的心情么?我发这个动态似乎并无什么想法。何以这么一条寻常普通的动态,这次让他产生如此反应?想了想,无非就是但凡和日本有关的话题,都被很多人潜意识里划上红线。我越来越感觉到,民间对岛国的矛盾越来越深刻,对其认识的裂缝,也越来越无法弥合。
只是,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最基本的表达都变得小心翼翼,连最基本的说话都变得谨小慎微,连最基本的想法都得藏着掖着?在这个失语时代,难道不应该善于发声、敢于发声,尽力表达自我么?难道畅所欲言不是作为人的本能么?
我当然不会抱怨朋友,他其实也是为我好。在此之前,也常有亲友善意提醒我,不要在网上说话,免得惹火烧身。能感觉到在朋友圈留言的人们战战兢兢,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敢说话或者知道不应该说什么。最悲哀莫过于,沉默不语被视为聪明,敢于说话反而被当成“傻x”……这方面,我也曾被人背后指点,除了一声冷笑,只剩无语。
因为发声,风险我不是不知道,恐惧我不是没经历过,麻烦我不是没遭遇过,可是我就是这种性格,虽然我自己过得不尽人意,却也见不得底层弱势的艰难,就像清华大学劳东燕教授说的那样:“我不能假装看不见。”让我闭嘴,无异于将我囚禁。令我时常困惑的是,为什么很多人慢慢就接受了现实的遏制?像退化的鱼类,眼睁睁看着某些功能丧失。
很多人可能觉得,现在社会还没有给年轻人话语权和主动权,即使鼓励年轻人勇敢,无私奉献,但也不得不怀疑是有些人假借年轻人的力量实现个人私利。但是,年轻人最应该保持的不应是独立思考吗?辨别是非或者区分对错才应该是最基本的能力,怎么沦落到如此胆小和随大流的地步?时代给予的厚望还是靠新一代实现,权益还得靠自己争取,而不是被裹挟,或者坐以待毙。
这就像,人们只有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本来有力气,可以走很远的路,看很多美好的风景,去拥抱每一个我们爱着的人。然后默默发誓病好之后,一定要完成很多任性的憧憬,去实现每一个幼稚的美梦。可是一旦走下病床,大家依然还是要乖乖地滚回自己的圈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任何改变。
为什么都没见过真神而很多人都心念信仰,就是因为以人性私力,根本无法对抗无处不在的离间和分裂风险。这也是zz正确多因强势蛮横而诟病不断,却被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认同及包容的原因。
格罗斯曼曾说:“人类的历史不是善极力要战胜恶的搏斗,人类的历史是巨大的恶极力要辗碎人性的种子的搏斗。” 我们正见证历史,不管现实多么残忍,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心存善念,更要相信用善比恶更有力量。但这绝非沉默就能实现,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得到生而为人的尊严。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