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阁“故”事 | 大山乸烟墩,珠江入海口的“红绿灯”

黄阁新声
2024-10-15


提到大山乸烟墩

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但是大山乸烟墩的作用是什么

却很少有人知道

今天我们的来了解

黄阁的烟墩“故”事






大山乸烟墩位于南沙区黄阁镇大山乸山顶上,与蕉门烽火台连成古代南沙的海上预警系统,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关口——“虎门珠江入海口”传递平安信息。


大山乸海拔224米,为南沙第二高峰,俯视整个南沙地区及珠江口,是南沙难得的制高点,因而也成为建设烟墩的不二选择。


(图源:印象南沙)


大山乸烟墩始建于明末,现尚存残高4米,底部直径13米,台顶直径5米,占地面积40.82平方米,基本保存了昔时的主体,主要由石头砌成,是重要的海防设施。


资料图片(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历史上,广州有众多烟墩,今天越秀区还有道路叫“烟墩路”,但是保存到现在的烟墩,就只有南沙大山乸烟墩这一处了。


资料图片(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2013年4月,大山乸烟墩被公布为南沙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那么,烟墩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古代,沿海村镇时常受到海盗侵扰,如九王庙中清嘉庆十四年(1809)碑记就记有“如岁之已巳,贼潜境内,扰惊乡民,吾乡惶惧。”


为了传递警报,共同防范海盗中国沿海城市大多都会修建烟墩(也就是陆上所说的烽火台),如宁波、大连、青岛等地都有自己的烟墩,这些“烽火台”逐渐成为了沿海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路中间的圆形密林是大山乸烟墩遗址

(图源:印象南沙)


南沙作为中国沿海重要门户,不但有国家修建的虎门炮台、各村镇多有炮楼之外(黄阁莲溪的海头炮楼等),也有各自传递警报的烟墩。大山乸烟墩的发现,填补了广州作为沿海城市历史文物方面的一项空白。


据乡民回忆,在历史上大山乸烟墩曾多次在有海盗入侵时,举烟向当地及番禺、广州方向的各村镇和水道上的船只报警。


从广州古港出发,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船,一到莲花山狮子洋上,就可以看到大山乸烟墩上的警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


因此可以说烟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政设施”,相当于今天道路上的红绿灯,由此可见其在昔日的重要性。





介绍完大山乸烟墩,我们再来了解蕉门烽火台(烟墩),它曾与大山乸烟墩一起为当地提供海上预警。


据资料记载,蕉门烽火台(烟墩)位于蕉门村和坦尾村交界的蕉门山上。古时蕉门山东临虎门水道,西临蕉门水道,蕉门滘横贯东西,蕉门山在蕉门滘北岸正中位置,地处水路要冲,故设烽火台(烟墩)。


蕉门烽火台高4米,台底宽10米,台顶直径2.5米,成圆锥形,是黄泥与碎石堆积砌成。据乡民说,蕉门烽火台始建于清初,是作沿海报警之用。


20世纪蕉门炮台遗址周围环境


蕉门烽火台距离大山乸烟墩约1000米,距离蕉门炮台约100米。发现敌情时,蕉门烽火台首先报警,接着大山乸烟墩也报警,向附近村镇传递警情。同时,虎门西岸炮台、蕉门炮台看到烟火后,也会做好御敌的准备。


如今,蕉门炮台遗址已建成文化小景

(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现蕉门烽火台遗址因为建设开采已不复存在,但它曾和大山乸烟墩、虎门西岸炮台、蕉门炮台及各村镇炮楼等,组成了虎门要塞西岸的防御体系,是清军珠江口防线不可缺少的重要军事设施。




与黄阁有关的历史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各位街坊后台留言~



来源|《黄阁镇志》《南沙历史文化丛书沧海明珠》

编审|黄阁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宣传)




往期推荐

黄阁“故”事 | 这处隐藏在大山乸的神秘石刻,在黄阁也鲜有人知





黄阁“故”事 | 黄阁这座祠堂曾是抗日秘密据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阁新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