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综述︱蔡春梅/郑春福评述环指蛋白家族(RNFs)在健康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撰文︱蔡春梅,郑春福
责编︱方以一,王思珍
编辑︱方以一
泛素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翻译后修饰(PTM),在空间和时间上调节功能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控制许多细胞内事件[1]。环指蛋白家族(RNFs)发挥 E3 泛素连接酶的功能,介导泛素(Ub)(一种具有76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型、高度保守的细胞质蛋白)与靶蛋白的共价连接。然而,先前的研究主要针对TRIM蛋白家族(RNF蛋白的一个亚家族)的功能,而低估了其他RNF蛋白在人类疾病治疗和/或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1]。大量的研究表明,其他RNF蛋白(TRIM除外)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此外,由基因改变引起的其他RNF蛋白功能异常经常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免疫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值得一提的是,病毒感染是感染相关癌症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癌症的15%以上[2]。此外,病毒感染还被指出能够诱导或加剧自身免疫反应或防止某些免疫疾病,以及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以往的研究揭示了其他RNF蛋白在病毒感染的控制或发病机制中的亦起着关键作用[3]。因此,阐明其他RNF蛋白的调控作用,不仅可以为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干预策略,还可以为开发针对上述人类疾病的新型有效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2022年8月30日,青海大学蔡春梅副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郑春福教授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发表了题为“The RING finger protein family in health and disease”的长篇综述。该文重点阐述了失调的环指蛋白家族RNFs(TRIMs除外)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的潜在作用,以及RNFs如何精密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以抵抗病毒感染,并进一步总结并讨论了其他 RNF 蛋白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
泛素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翻译后修饰 (PTM),在空间和时间上调节功能蛋白的可用性和活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控制许多细胞内生命活动。RNFs发挥 E3 泛素连接酶,介导泛素 (Ub)与靶蛋白的共价连接。哺乳动物基因组大约编码600多个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RNFs,可大致分为五个亚家族,其介导的蛋白泛素化修饰几乎涉及每个细胞过程(图1)[2]。
图1 环指蛋白家族(RNFs)的分类
(图源:Cai,et al., STTT, 2022)
表1 已报道的人类RNFs基因突变
(表源:Cai, et al., STTT, 2022)
图2 RNFs调节TLR信号通路
(图源:Cai, et al., STTT, 2022)
图3 RNFs调节RLR信号通路
(图源:Cai, et al., STTT, 2022)
图4 RNFs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
(图源:Cai, et al., STTT, 2022)
图5 RNFs调节JAK-STA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ISG
(图源:Cai, et al., STTT, 2022)
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激活驱动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成熟,这些细胞随后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和T细胞受体(TCR)的组合将抗原呈递给初始T细胞,从而参与T或B淋巴细胞的分化,以启动细胞和体液免疫,最终清除病毒。一些研究已经确定RNFs作为病毒感染中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2]。
图6 RNFs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
(图源:Cai, et al., STTT, 2022)
总之,RNF 蛋白在健康和疾病中表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癌症的发展和进展中,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观察到MDM2,Parkin,RNF43 和 RNF55的基因改变,包括突变,基因缺失,基因扩增和启动子高甲基化。阐明RNFs基因改变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的潜在机制可能为开发新的和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见解。针对RNFs的特定基因改变以避免其失调的药物设计可能是未来的巨大挑战之一。此外,本文总结了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的稳定性和活性可被多种RNFs介K27-、K33-、K48-、K63-或M1-连接在相同或不同Lys残基上的泛素化所调控。除了典型的K48或K63连接外,RNFs介导的非典型连接泛素化的功能和表征需要额外的研究。需要更详细地揭示RNFs以不依赖催化/泛素化的方式调节先天抗病毒信号传导的潜在机制。此外,通过不同的经典或非典型泛素化对同一底物的同一赖氨酸残基的动态和空间调控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适当的免疫防御提供新的见解。本综述阐明了除TRIMs之外的RNFs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病毒感染,并提供了针对RNFs的潜在干预策略。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01152-2
第一作者蔡春梅(左),通讯作者郑春福(右)
(照片提供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郑春福团队)
作者简介(上下滑动阅读)
第一作者:蔡春梅,博士,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糖代谢与天然免疫的相关性,研究高原低氧适应和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探索固有免疫系统在诊疗和预防重大疾病及高原病的潜在机制,以及探索高原世居人群/动物的高原适应遗传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省级课题1项。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IF 8.08)、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IF 9.21)、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 6.07)、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F 20.69)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 38.104)等优秀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Q1区8篇、Q2区2篇,影响因子总计约125。
通讯作者:郑春福,教授, 入选2022年Top 100K全球顶尖科学家,入选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加拿大University of Calgary Adjunct Professor,在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HSV-1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Lancet Microbe(IF 86.208)、Trends in Microbiology((IF 18.230)、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封面文章,IF 13.044)、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IF 15.177)、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 38.104)、Blood(IF 25.476)、Cell Host & Microbe (IF 31.316)、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F 20.693)、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IF 17.660)、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IF 11.043)、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IF 12.173)、mBio(IF 7.786)、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IF 12.771)、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IF 9.207)、Journal of Virology(28篇,其中1篇为封面文章,2篇为亮点文章;IF 6.549)、Journal of Immunology(2篇,IF 5.426)、Protein and Cell(IF 15.328;2篇),等主流期刊发表SCI 论文120余篇,总引用次数3000余次,H-index为31。曾主持/参与“973”子课题(2项),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
学术任职:
1.mBio(IF:7.867) editor (2021-2024)(中国本土editor零的突破)
(mBio是美国微生物科学院(AAM)的院士专刊,对标于美国科学院的PNAS)
2.Journal of Virology(IF 6.549) 编委(2015-2023)(2015前没有中国本土编委)
3.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F 20.693),associated editor(2021-2023)
4.MRE press; Executive Editor(2022-)
5.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8.786), associated editor(2019-至今)
6.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IF 6.064),associated editor(2019-至今))
7.Virology Journal(IF 5.913),associated editor(2011-至今)
8.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 34.915)青年编委(2021-)
9.Gene, Protein, and Disease 副主编(2022-)
自2011年开始担任editor以来,共编辑和审稿接近700篇文章。
【1】Redox Biol︱吴希美/邹朝春团队合作发现维生素C缺乏导致幼雌鼠发生低血糖并揭示其中相关分子机制
【2】PNAS︱李刚课题组绘制婴幼儿大脑皮层表面积发育模式和区域化图谱
【3】Sci Adv︱姚军课题组构建三维纳米晶体管用于同时监测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和机械信号
【4】Sci Adv︱赵存友/陈荣清团队揭示微小RNA诱导小鼠出现社交和记忆异常机制:miR-501-3p表达缺陷增强谷氨酸能传递
【5】Acta Neuropathol︱翻转酶ATP11B异质表达缺失导致脑小血管疾病
【6】eLife︱刘光伟/毕玉晶团队发现机械力受体PIEZO1肿瘤免疫新机制:调控树突状细胞依赖性T细胞分化
【7】J Pest Sci︱陈晓光等团队的研究揭示了媒介伊蚊抗性发生新机制,为杀虫剂抗性管理提供了筛选策略
【8】Autophagy︱张新军课题组揭示了RAB21在调控retromer介导的逆向回膜转运以及维持细胞能量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读)
[2] Chunmei Cai, Yan-Dong Tang, Chunfu Zheng. When RING finger family proteins meet SARS-CoV-2. J Med Virol. 2022;94(7):2977-2985.).
[3] Senft, D., Qi, J. & Ronai, Z.A. Ubiquitin ligases in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 and cancer therapy. Nat Rev Cancer 18, 69-88 (2018).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