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dv Sci︱张坤/刘军杰团队开发一种粒子内双散射声遗传学增敏剂用于增强ICB和CAR-T疗法实体瘤治疗

张坤 岚翰生命科学 2023-03-10

撰文︱张  坤责编︱方以一,王思珍编辑︱杨彬薇


继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治疗后,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基因工程的过继性T细胞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治疗方法[1]。尽管CAR-T免疫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但它仅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效;此外,在许多临床病例中,实体瘤被证明对CAR-T免疫治疗无效[2,3],患者没有得到明显的反应和临床益处[4]类似ICB治疗,令人失望的结果可以归因于T细胞和CAR-T细胞的低转运效率和非持久性,这是复杂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T细胞不足和浸润不良造成的。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突破实体瘤的免疫抑制禁区至关重要。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坤团队与广西医科大学刘军杰罗涛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s上发表“Intraparticle Double-Scattering-Decoded Sonogenetics for Augmenting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and CAR-T Therap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粒子内双散射解码的声波发生技术来重塑ITM和血管稳态,允许血管正常化和CAR-T或效应性T细胞浸润,以成功实施CAR-T免疫治疗和ICB治疗实体瘤。



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一种具有颗粒内二次散射特性的含氟振荡型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luorinated rattle-type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nanoparticles,FRMONs),与空心颗粒或只有一个散射界面的固体相比,FRMON具有更高的超声利用效率(图1)


图1 合成和颗粒内-双散射测试

(图源:Wang D, et al., Adv Sci, 2022)


研究人员在FRMON中共载吲哚青绿(ICG)和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在ICG介导的声动力学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活性氧(ROS)。除了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促进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外,ROS有望通过免疫抑制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为抗肿瘤的M1型巨噬细胞和减少促肿瘤细胞因子的分泌来重塑ITM,包裹的PDE5i可以产生NO来重塑血管基因表型,从而诱导血管正常化(图2)


使用此类声免疫工程纳米结构进行体外测试

(图源:Wang D, et al., Adv Sci, 2022)


经过一系列系统性研究结果证实,在ICG/PDE5i@FRMON中,这种颗粒内双散射解码的声遗传学重新激活了耗竭的免疫反应,提高了免疫效力,重塑了ITM,促进了血管正常化,开放了渗透屏障,并诱导了内源性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涌入。间接验证了ICDICB免疫治疗成功的逆转ITM、血管动态平衡重塑和系统免疫反应激活,确保了工程化CAR-T细胞的大量复制,从而对NSG小鼠体内的实体瘤实施了持续的CAR-T免疫治疗。总之,在这种声免疫工程纳米平台中粒子内双散射编码的声调制增敏剂解决了CAR-T免疫治疗和ICB的三个瓶颈,从而成为实施CAR-TICB针对实体瘤免疫治疗的可行方法(图3)


图3 颗粒内双散射解码超声遗传学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的设计原理

(图源:Wang D, et al., Adv Sci, 2022)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综上所述,我们设计了一种声免疫启发的SDT试剂,它可以解锁粒子内双散射解码的声遗传学,以解决CAR-T免疫治疗遇到的障碍。一系列实验表明,SDT可以通过二次后向散射产生丰富的ROS,从而显著提高超声的利用率。大量积累的ROS直接杀伤肿瘤,诱导强大的ICD,激活系统免疫反应,减轻ITM包括免疫抑制细胞或细胞因子的作用,释放NO用于血管正常化和渗透屏障开放,所有这些作用都被证实可以消除ITM诱导的对CAR-T细胞的滞留,促进CAR-T细胞的扩散,促进其进入实体瘤,发挥持久的抗实体瘤作用。此外,这种通用的方法被成功地用于增强具有抗转移功能的ICB,从而保持了很高的临床转化潜力。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针对乏氧、血管密度低的实体肿瘤治疗,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性仍是一主要障碍,仍需进一步探索。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3106


通讯作者:张坤教授

(照片提供自:同济大学张坤团队)


通讯作者简介(上下滑动阅读) 

张坤,同济大学青年百人(A类)研究员、博导。目前担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超声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获国家优青、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巴渝学者讲座教授、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计委“新优青”等人才计划,曾获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Fundamental 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Matter、Nature Communication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担任Exploration、iRadiology等多个杂志的编委、客座编辑。目前从事多学科交叉研究,肿瘤免疫学、基因编辑、纳米医学、分子探针、超声诊疗学、再生医学(骨、尿道等)、可穿戴电子设备、神经等脑疾病的诊断和干预以及其他一些多学科交叉研究。


往期文章精选

【1】Commun Med︱侯志远团队评估全球新冠疫苗接受度和接种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2】专家点评 Redox Biol︱Nrf1是维护细胞线粒体稳态而不可或缺的一个氧化还原决定因子

【3】Sci Adv︱西湖大学李旭团队揭示Notch通路信号整合传递及转录复合物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4】APSB︱清华大学王建伟团队揭示衰老相关克隆性造血分子的机制——DNMT3A突变

【5】Pharmacol Res | 黄晓颖/赵承光团队研究发现GPR37有望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6】APS︱杨德华/王明伟团队高通量筛选发现新型PFKFB3小分子抑制剂

【7】Adv Sci︱柴人杰团队在耳蜗类器官功能性毛细胞再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8】NAR︱徐娟团队识别非编码区域的HLA呈递的免疫表位图谱

【9】Cell Biosci︱汪莉/卢兹凡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QKI有望成为治疗MRSA感染的新靶点

【10】Sci Adv︱美国药物依赖研究所席正雄团队发现运动奖赏新机制

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1】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研讨会(10月29-30日 腾讯在线会议)【2】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2022年10月15-16日 腾讯会议)【3】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论文撰写:从入门到精通实战训练营(2022年10月4-7日,腾讯会议)【4】R语言临床预测生物医学统计专题培训(10月15-16日,北京·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欢迎加入“岚翰生命科学” ”岚翰生命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在线办公)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阅读) 

[1] G. Giordano-Attianese, P. Gainza, E. Gray-Gaillard, E. Cribioli, S. Shui, S. Kim, M.-J. Kwak, S. Vollers, A. D. J. C. Osorio, P. Reichenbach, J. Bonet, B.-H. Oh, M. Irving, G. Coukos, B. E. Correia, Nat. Biotechnol. 2020, 38, 426-432.

[2] K. Watanabe, S. Kuramitsu, A. D. Posey, Jr., C. H. June, Front. Immunol. 2018, 9, 2486.

[3] Y. J. Xie, M. Dougan, N. Jailkhani, J. Ingram, T. Fang, L. Kummer, N. Momin, N. Pishesha, S. Rickelt, R. O. Hynes, H. Ploegh,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 116, 7624-7631.

[4]   I. Scarfo, M. V. Maus, J. Immunother. Cancer 2017, 5, 28.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