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三年逆境,消金公司份额提升
疫情过后的消费市场正复苏如新,随着蚂蚁、平安、建行等更多主力军的入局,消费金融市场,可以期待更多。
出品 | 厚雪研究
作者 | 于百程
过去三年,消费金融成了贷款中的落后生。
三年中,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规模增长了39.76%,其中,居民消费贷款(不含房贷)仅增长24%,而短期消费贷款则下跌了5.8%。
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了经济和消费,叠加上互联网贷款的整治周期,原本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消费金融,发展节奏被彻底打乱。
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随着2022年度数据的逐步披露,消费金融市场三年来的格局日渐清晰。在各类消费金融机构的竞争中,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份额进一步上升,已接近全部消费贷款的5%。
消费金融是指向居民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的角度看,发展消费金融都具有积极意义。
银保监会非银部日前发表的《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一文显示:实证测算表明,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能够有效打破借款人当期预算约束,助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近些年,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特别是互联网消费方式的崛起,消费金融业务也进入了快车道。
目前,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持牌机构包括了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等。在具体分类中,消费金融一般指除了传统房贷之外的各类消费贷款。
厚雪将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消费贷款规模数据,扣除个人房贷后,得出消费贷款(不含房贷)数据,由此可以反映出中国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和趋势变化。
数据显示,在2019年下半年之前,中国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不含房贷)规模的季度同比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特别是2017年一度达到60%以上,整体增长红利明显。
2019年是消费金融增长红利的转折之年,这一年之后消费贷款增速降到了20%以下。由于叠加疫情冲击,2020年底到2022年底的增速分别降至8.85%、9.51%和4.05%。
到2022年底,中国消费贷款(不含房贷)规模为17.24万亿元,相比2019年底增长了24%,但要明显弱于全部贷款39.76%的同期增幅。
短期消费贷款受疫情的冲击则更大。在2020年底,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款同比下降了11.54%,在2021年底反弹6.59%后,2022年底增速再次出现0.09%的负增长。2022年底,中国短期消费贷款规模为9.35万亿元,比2019年底少了5800亿元,跌幅5.8%。
相比之下,近些年中国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总量维持着平稳的增长,增速介于16%-11%之间。2022年底,金融机构全部贷款规模为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05%。从近三年看,消费贷款的增速跑输了整体贷款,消费金融业务红利不再。
在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中,商业银行历史最久也是绝对的主力,其消费金融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和信用卡,面向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群。银行个人贷款平均利率水平一般在5%-7%。
从2022年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利率来看,平安银行为7.38%,中信银行为5.78%,北京银行为5.48%,邮储银行为5.23%,工商银行则仅为4.69%。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更低利率的个人房贷等因素。
以平安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新一贷”为例,其贷款年利率8.88%起,2022年底余额 1600亿元,需要凭房贷、车贷、公积金、税单、社保、寿险保等申请。
消费金融公司是新兴的消费信贷服务机构,作为银行的补充,与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消金公司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人群,客户更加下沉,平均年龄25~35岁,学历普遍为大专及以下,平均月收入5000元以下,工作稳定性较低。
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除了传统房贷、车贷之外的各类消费贷款,其贷款利率一般在7%到24%之间。比如招联消费金融的好期贷和信用付产品,年利率在7.3%-23.725%区间,马上消费的安逸花,年利率在7.2%-24%。
另外,小贷公司也提供消费金融贷款,客户也比较下沉,一些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小贷消费金融业务逐步向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
在各类主体中,消费金融公司是因消费金融而生的专业机构,具有引领消费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属性。在消费贷款过去三年逆境中,消费金融公司的感知更深,受到的影响也更加直接,但增长依旧。
从过去三年总资产规模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同比增速仅在2020年跌破10%,为5.18%。当年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2019年资产排名第一的捷信消费金融遭遇困境战略收缩,总资产缩水了近400亿元,若剔除这一因素,2020年增速仍能达到13%以上。
之后的2021年和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7530亿元和8844.41亿元,分别增长43.52%和17.46%。
这一增速一方面与已有消费金融公司自身增长有关。比如2022年资产规模第一的招联消费金融,三年来资产增速为77.29%,兴业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和哈银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三年增长超过了100%,远高于行业平均;
另一方面是蚂蚁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等新势力入场,带来的新增规模,其中蚂蚁消费金融2022年资产规模已达1000亿元以上,仅次于招联,平安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也在约350亿元的水平。
从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不含房贷)增速对比看,除了2020年的特殊情况外,其他年份增速均超过了整体消费贷款。由此,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占所有消费贷款的份额也逐年提升。从2016年的2.12%,提升到2022年底的4.86%。
日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在访谈中提供了另外一项消金份额数据。他说,消费金融总量已经达到17万亿元,汽车消费贷款可能是大头。根据最新课题研究结果,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占了整个消费贷款余额的8.9%(厚雪注:估测是剔除了汽车贷款)。
消费金融公司面向的是中低收入、缺少信用记录的人群,这部分客群在疫情冲击下还款能力更容易下降。在不良率抬头、利率降低、合规成本上升以及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承受了更多,虽然过程艰辛,却最终取得了规模增长和份额的提升。
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消费金融公司还做出了多个贡献:
比如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积累了信用记录。
银保监会非银部的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公司设立至今已累计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上传客户首次信贷记录超4000万条,有效扩大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征信信息覆盖面,填补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征信信息空白,助其积累了“信用财富”。
再比如探索了消费信贷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创新型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是其核心能力。银保监会非银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7家公司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办理、贷款审批自动化决策、金融服务7×24小时不间断的纯线上数字驱动模式,占行业全部机构的比例为56.67%。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放线上贷款2.4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96.17%。
如今,疫情过后的消费市场正复苏如新,随着蚂蚁、平安、建行等更多主力军的入局,消费金融市场,可以期待更多。
参考资料:
零壹智库: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2)
银保监会非银部: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
雨珊会客厅:经济回暖,消费金融的春天回来了吗?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往期推荐
六大行科技投入1165亿,告别狂飙
十年涨幅第一的银行,在被基金抛弃
招行战略转型:打造“价值银行”
公募“黄金十年”,跑出50家千亿基金公司
警报拉响!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对比
关于厚雪
转载、合作、交流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