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3年11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作者 | 燕大 来源:燕财局、投行圈子 这些天许家印和他的恒大被骂到爆。 许家印的更多爆料(恒大歌舞团,美女如云!许家印再爆猛料!!!许家印"配偶"丁玉梅持加拿大护照,二儿子深度参与恒大事务)也被恒大内部人士曝出,更是引发全网对许家印的唾弃。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许家印和恒大的问题最终走到不可挽回,绝不只是一个恒大的锅,这里头牵扯到太多方方面面。 三年前老马在外滩“放炮”,表示“银行喜欢给好企业、不需要钱的企业贷款,拼命的贷款,结果让很多好企业变成了坏企业......” 到现在我还记得,老马外滩演讲一经报道金融圈当时就炸了锅,褒的贬的、理智的偏激的,各种言论奔腾而至。 就算同是做金融的也在争论不休,有些同行认为老马在扯淡、讲的不切实际,干金融的不是不想给缺钱的企业放贷款,而是考虑到风险,如果贷款收不回来怎么办?谁负责? 这种角度有错么?也没错,要真是放的贷款收不回来,那首先倒霉的就是业务经理,工资奖金都先别想了,什么时候催收到位什么时候再说。 另一种看法是,老马说的没错,非常贴切实际,也见的太多了,涝的涝死旱的旱死,金融机构拼命往好企业、国资企业放贷款,最后好企业也因为债务过高、入不敷出频现爆雷,地方巨额债务的形成显然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而且从四大行到招商浦发这类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再到南京银行、中原银行这类地方城商行,最后到当地农商行、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各种信托、基金、赁类机构,好企业会被各种机构扎堆批贷款,等大银行大机构做到满,企业没钱还债就要借新还旧,再从名气规模较小的银行、机构拿较高利率贷款,利息越还越多。 很多时候不是业务经理不知道一些企业已经贷了太多款,但项目是领导推过来的,有时候是打过招呼的,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硬着头皮投,这种案例不在少数。 就拿恒大来说,恒大的子公司孙公司等等在中后期贷款的利率绝对不低,极可能超过10%,高利率借钱,一方面维持公司现金流一方面借新还旧,但雷已经埋下了,房地产去化快的时段还能玩得转,房屋销售一遇冷,资金链马上就会崩溃。 如果实打实的按照规则审核,而不是闭着眼根据假报表、假预期瞎糊弄为完成任务批贷款,说不定很多企业不会由盛转衰、一地鸡毛。 都说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批贷款给恒大的时候是有抵押的,有的是房子有的是土地。但是这里却有个极大的Bug! 不论是房子还是土地,都是由评估报告来决定价值的!那么怎么评估的?怎么确定这片地或房子价值几何? 实际上很多评估就像儿戏,前面我就写过一则新闻,中某旅下属子公司实控人赵某找到锦州某银行董事长解决8亿元短期贷款,董事长张某安排下属公司一把手办理,接着传达到下属公司副总裁和具体项目负责人。 最后,为了完成这笔业务,资方找了个评估公司,然后内神通外鬼竟然将中某旅公司提供的4块价值1120万元的灵璧石评估出11亿的价值,这个评估公司也是有奶便是娘,闭着眼瞎评。 评估报告一出,资方借此给中某旅及下属子公司提供8亿元贷款。之后逾期,除了已还少量利息,8亿元未追回。多人因此被刑事处罚,受贿的钱倒吐出来并处罚金。 但,8个亿尚未追回!已造成极大损失! 所以,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闭着眼给恒大放贷款,因为有房子或土地抵押,但是房子、土地价值的评估有多少水分外人不得而知,如果价值严重缩水,即使当初放款时打了折也还是会造成巨大损失,长时间处置不掉最后当成不良资产又得再度打折处理。 看着复杂,其实简单捋一捋,一来一回弯弯绕绕全是损失。 但这里面,有制度完善的金融机构,有专业持牌的评估公司,一群专业人士最后却干出这么一个巨坑,那就说明实际操作中很多规章制度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随着恒大的问题不断被扒,有报道说恒大在全国的烂尾楼,主因之一是原本处于监管之下的大量预售款,其中很多都被恒大以不同方式挪用,最终导致大量楼盘烂尾,给大量购房者带来巨大痛苦。 这里说到预售制,之前已经被骂过N遍了,但预售制刚出来的时候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制度也相对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管资金被随意挪用成普遍现象,尤其是预售监管更松的三四线城市。 去年观察者网发过一条新闻,就郑州某玺项目停工问题,业主代表与预售资金监管银行沟通时,监管行一员工表示,该行资金拨付获得郑州房管局相关部门批准批示,这表明监管银行是“听招呼干活”,并称“如果他们不让拨、我们是拨不了的”。 之后郑州房管局宣传口对记者表示,预售资金监管有相应规则,银行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监管规则及流程细节并非一两句话可以讲清”。 后来这事调查反馈,记者获得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房管局从2019年8月至调查时间向房企和监管行下达监管文件达55批次,当年5月还约谈开发商及监管银行切实履行双方职责,对未将预售款存入监管账户的行为进行整改。 看起来,规则和过程都很复杂,但站在业主角度,不论监管行和房管局两方怎么扯皮,楼没盖好,业主的预售款却被挪用或没进监管账户,解决交付才是首要的。 一笔巨款没用到盖楼上,地产公司负责人首当其冲最了解情况,监管银行能将资金划出去,在这个重视留痕的环境中不可能查不出来! 再回到恒大,恒大在全国留下的烂尾楼,必然也有大量预售资金方面的问题。 每一栋烂尾的背后,有没有涉及财务造假,评估造假,相关申请资金文件造假,权钱交易等等,都值得深究细究。 再说评级,评级是一个企业能够大量融资的极重要凭借。2015年中旬标普把恒大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降为B+、展望为负面,但被国内有些媒体带坏节奏,国内三大评级机构全部给恒大最高的AAA等级,展望为稳定。 3A是什么概念?是偿债能力极好、几乎极不可能受经济环境影响,几乎零风险!当年10月,恒大就成功发行200亿非公开债券。 而2016年中下旬标普将恒大B+评级降到B-,理由是恒大地产2015年财务状况的恶化程度比预期的更为严重,而且预期未来12个月内不会出现明显改善。 抛开敌对和偏见,在对恒大的预料上,可以说标普判断的极准,而国内有些权威评级机构则让人觉得拿钱干活,毫无底线可言。
反过来讲,不论权威评级、资产评估、预售款监管行,还是批贷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凡其中一个环节严格把控,说不定就能少一栋楼烂尾! 所以啊,综合来看,恒大走到这一步绝不是单独的问题,而是许多问题演变的恶果。 导致不论是保交楼还是所欠工程款、投资款、金融借款,都会有一个高阈值的阵痛期。 当然,阵痛之余,最希望能够推动金融房地产领域从上而下深度反思。
以下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书记,尊敬的小川行长,各位领导,各位金融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会的邀请,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交流。
2013年,也是在上海,我跑到外滩金融峰会发表了一通互联网金融的异想天开的观点。七年过去了,今天我这个金融的外行,又来了。
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虽然留给我们的发展机会很多,但是关键性的机会只有一两次,现在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我想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十六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加上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期间,跟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还有实践者认真探讨交流得出的。我想我反正已经退休,就畅所欲言一下,分享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可能不成熟,讲得不对,贻笑大方,大家估且一听:
第一,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些思维上的惯性,比如总觉得要为了跟国际接轨,必须要做欧美发达国家有,而我们没有的所谓空白,要填补国内的空白。把填补空白当作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觉得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而且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象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的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致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比较象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象,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要知道老年人关心的是离医院近不近,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第二,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
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担当,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坚持创新。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船连起来的思考就是最早的航母的思考,但是一把火让中国一千年再也没有人敢去想航母这个事,这是一个错误消灭一个创新。
七八年前我提出过互联网金融,但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用这个标准衡量,就会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 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否定了,其实我们要想一想如果全国几千家P2P犯金融公司的错误,是不是我们其它地方出了问题?中国如何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完全是不敬畏技术,P2P是一批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拿着合法牌照的骗子。
今天我们的监管确实很难。创新来自市场,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对监管的挑战越来越大。其实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不够,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监和管不一样,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制订政策是一门技术活,其实解决系统复杂性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淘宝的经历作为参考。当时淘宝的政策非常复杂,商家都看不懂,后来我们提出来,加一减三,你要加一条政策,就要减前面三条。我们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多,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干不了什么事,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理论和系统是不一样的,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专家是干出来的,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是不具体干,但是能形成理论。只有专家和学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创新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它给我们的启发,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一些处长,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
第三,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最当的当铺。这在当年也是很厉害的思想,没有抵押,担保这些创新,就没有今天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4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两个极端,我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要么肆无忌惮贷款,不断加杠杆,负债搞的很大。有个段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向银行借10万块,你有点慌;借1000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你一点不用慌,银行会很慌。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我们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要饭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世界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如果二战后,当时的人们能够有这样的远见和担当为未来、为年轻人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今天的我们同样有责任思考未来的金融体系。未来的金融体系,要从帮助20%的人,到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要从过去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做到钱找人、钱找企业,钱找好企业。评价这个体系的唯一标准是普惠,绿色,可持续,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起决定性作用。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不然不仅仅是失去机会的问题,而是让世界会陷入混乱的问题,因为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世界会陷入混乱。
拿数字货币来说,如果用未来的眼光打造30年后世界所需的金融体系,数字货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数字货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数字货币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十年以后的数字货币和今天的数字货币可能不是一回事,这个数字货币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是从监管角度去找,不是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政策机构,政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 尽管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会重新定义货币,就象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而不是仅仅是个电话。数字货币远远没有到抢标准的时候,是创造价值,是解决世界经济、贸易可持续、绿色、普惠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今天人类社会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不亚于二战。我们对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组织机构,不是简单的去反对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今天的价值,无论是联合国,WTO,还是WHO,这些组织我们都需要,但这些组织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改革,是要重新思考的。
新金融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未来的标准必须符合普惠、绿色、可持续。过去16年,蚂蚁一直在坚持探索,如果普惠、绿色、可持续是个错误,那么我们愿意一错到底!改革是要牺牲的,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做这个改革,结果可能是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就是负重前行的一人,但是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也是给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个人认真的思考。谢谢大家!
其他
马云放的炮,许家印含泪也要打完
延伸阅读:
载入中国金融史册的演讲-马云外滩演讲
这次演讲也改变了某宝和马云的命运。。。
以下为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书记,尊敬的小川行长,各位领导,各位金融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会的邀请,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交流。
2013年,也是在上海,我跑到外滩金融峰会发表了一通互联网金融的异想天开的观点。七年过去了,今天我这个金融的外行,又来了。
今天要不要来讲,坦白说我也很纠结。但是我想我们这批人,有一个东西是责无旁贷的,就是为未来思考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虽然留给我们的发展机会很多,但是关键性的机会只有一两次,现在就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以我想我还是要讲一讲我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十六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加上担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倡导者期间,跟全世界的学者、专家还有实践者认真探讨交流得出的。我想我反正已经退休,就畅所欲言一下,分享三个观点,供大家参考,可能不成熟,讲得不对,贻笑大方,大家估且一听:
第一,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些思维上的惯性,比如总觉得要为了跟国际接轨,必须要做欧美发达国家有,而我们没有的所谓空白,要填补国内的空白。把填补空白当作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觉得填补空白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不是因为欧美的就是先进的,就是我们要去填补的。其实今天我们不应该要和哪个东西接轨,适应哪国的标准,填补哪个空白,今天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怎么适应未来的标准,怎么弥补未来的空白,我们要想明白未来是如何的,以及自己到底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体系,然后再去看看别人怎么做,如果永远重复别人的语言,讨论别人设定的主题,我们不但会迷失现在,而且会错失未来。
二战以后,世界需要恢复经济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对全球经济的推动是巨大的;后来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巴塞尔协议讲的风险控制越来越受重视,到后来变成了一个风险控制的操作标准,现在的趋势越来越象是全世界变成了只讲风险控制,不讲发展,很少去想年轻人的机会、发展中的国家机会在哪里,这其实是导致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天也看到巴塞尔协议本身也让欧洲的整体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金融数字化方面。
巴塞尔比较象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中国的金融和其他刚成长起来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业是青春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生态体系,没有完完全全的流动起来,大银行更像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动脉,但是我们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需要各种各样的沼泽地,缺少了这些生态系统,我们才会涝的时候涝死,旱的时候旱死,所以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就象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症状看起来很象,其实差别很大,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药,不光会得老人的病,还有很多见都没见过的病会冒出来。这个巴塞尔协议就是考虑治系统老化、过度复杂的老年人的病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跟着老年人我们要学什么?要知道老年人关心的是离医院近不近,年轻人关心的是有没有学区,是完全的不同体系的思考。
第二,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
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包括中国,都只能用创新去解决;但是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担当,因为创新一定会犯错误,问题不是怎么样不犯错误,而是犯了错误之后能不能完善修正坚持创新。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当年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船连起来的思考就是最早的航母的思考,但是一把火让中国一千年再也没有人敢去想航母这个事,这是一个错误消灭一个创新。
七八年前我提出过互联网金融,但我们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必须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丰富的数据;二是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三是基于大数据信用体系。用这个标准衡量,就会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 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否定了,其实我们要想一想如果全国几千家P2P犯金融公司的错误,是不是我们其它地方出了问题?中国如何可能在几年内出现几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完全是不敬畏技术,P2P是一批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拿着合法牌照的骗子。
今天我们的监管确实很难。创新来自市场,来自基层,来自年轻人,对监管的挑战越来越大。其实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不够,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监和管不一样,政策和文件也不一样,今天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今天需要“政策专家”,而不是处长式的“文件专家”,制订政策是一门技术活,其实解决系统复杂性的问题,我可以提供淘宝的经历作为参考。当时淘宝的政策非常复杂,商家都看不懂,后来我们提出来,加一减三,你要加一条政策,就要减前面三条。我们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多,导致的结果是谁都干不了什么事,谁干都可能出事情。
理论和系统是不一样的,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专家是干出来的,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是不具体干,但是能形成理论。只有专家和学者结合起来,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创新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们需要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P2P是来自办公室理论的实践,它给我们的启发,不是否定互联网,而是不要再重复办公室理论的实践。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一些处长,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
第三,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最当的当铺。这在当年也是很厉害的思想,没有抵押,担保这些创新,就没有今天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4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但是靠资产和抵押的体制会走两个极端,我这几年跟很多企业家交流,中国的金融当铺思想最为严重,要么是资产全押了出去,压力巨大;要么肆无忌惮贷款,不断加杠杆,负债搞的很大。有个段子可能大家都知道:你向银行借10万块,你有点慌;借1000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你一点不用慌,银行会很慌。
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我们必须用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要饭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世界期待一个真正为未来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体系
如果二战后,当时的人们能够有这样的远见和担当为未来、为年轻人建立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今天的我们同样有责任思考未来的金融体系。未来的金融体系,要从帮助20%的人,到帮助80%的小企业和年轻人;要从过去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做到钱找人、钱找企业,钱找好企业。评价这个体系的唯一标准是普惠,绿色,可持续,背后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起决定性作用。
今天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今天我们的技术发展让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些,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今天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不然不仅仅是失去机会的问题,而是让世界会陷入混乱的问题,因为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正常的,但是当创新远远走在监管前面的时候,当创新的丰富度远远超过监管想象的时候,就不正常了,世界会陷入混乱。
拿数字货币来说,如果用未来的眼光打造30年后世界所需的金融体系,数字货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今天的金融确实不需要数字货币,但是明天需要,未来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需要,我们应该问自己,数字货币到底要解决未来的什么实际问题?十年以后的数字货币和今天的数字货币可能不是一回事,这个数字货币不是从历史上去找,不是从监管角度去找,不是从研究机构去找,而是从市场去找,从需求去找,从未来去找。这件事事关重大,我们的研究机构不应该是政策机构,政策机构也不能仅仅依赖自己的研究机构。因为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案,数字货币可能重新定义货币, 尽管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在,但是会重新定义货币,就象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而不是仅仅是个电话。数字货币远远没有到抢标准的时候,是创造价值,是解决世界经济、贸易可持续、绿色、普惠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今天人类社会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疫情,这场疫情是倒逼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不亚于二战。我们对今天世界上很多的组织机构,不是简单的去反对它,而是一起重新思考他今天的价值,无论是联合国,WTO,还是WHO,这些组织我们都需要,但这些组织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改革,是要重新思考的。
新金融是未来的方向,不管我们高兴不高兴,它一定会起来;不管我们做不做,一定会有人去做。未来的标准必须符合普惠、绿色、可持续。过去16年,蚂蚁一直在坚持探索,如果普惠、绿色、可持续是个错误,那么我们愿意一错到底!改革是要牺牲的,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这一代人做这个改革,结果可能是下一代才能看到,我们可能就是负重前行的一人,但是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也是给我们的责任,这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我个人认真的思考。谢谢大家!
END
IPO阶段性节奏变化与趋势(附:最新IPO窗口指导意见汇总)
把本科学历改成高中后,00后大学生一觉醒来收到几十个面试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