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益工联完成亿元级别A轮融资:交付标准化产品以满足工厂的数字化需求
据IPO早知道消息,离散制造业工厂数字化软件服务商「数益工联」日前宣布完成亿元级别A轮融资,由元生资本领投,老股东华创资本、高瓴创投均持续加码。华创资本曾独家投资数益工联天使轮。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现已被摆在了极高的战略高度,但中国工厂的数字化程度尚良莠不齐:从最原始的手工化小作坊,到使用大量先进设备的全球最现代化工厂,也就是工业1.0、2.0、3.0,中国目前都有。整体来看,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是偏低的。
因此,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变得很强烈,这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市场:中国规上工业企业有50万家,中型工业企业有5万家,大型工业企业有1万家,分别按照每年十万、百万、千万的数字化预算来计算,带来了千亿元乃至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市场空间虽大,企业需求固然强烈,市面上也不乏数字化玩家,但是优质的数字化供给依旧较少。长期以来,制造业赛道一直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MES(制造执行系统)、QMS(质量管理系统)、TPM(全员设备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等基本都有至少十几年的历史,实践证明,他们在局部环境中能够产生一定的作用,但都很分散,数据协同性和落地效果差。
2010年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玩家们想要做整体的数字化工厂,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从MES出发,完全定制化开发,更接近传统软件外包的概念,其交付周期至少一年以上;另一类不断简化,最终形成了一个APP,仅保留20%的工厂生产管理内容,只能实现工厂简单协同的功能。
数益工联的优势之处就此凸显——以标准化产品交付,同时能够实现大部分工厂的数字化需求。而之所以能够做到80%的标准化交付,数益工联做对了以下几点:
第一,物联网技术与人机交互,把离散型制造业纷繁复杂的设备,上千种不同的通讯协议都联网,将带触摸屏的智能终端作为标准硬件。在制造场景下,有几千种设备,涉及到纷繁复杂的通讯协议,目前,数益工联已经实现了将大量的协议都内嵌到标准智能终端。这一终端硬件连接到不同的生产线和设备后,在边缘计算平台就进行了一次标准化的数据处理,保证数据的标准性。
第二,提供标准模块和标准功能。数益工联按照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的大量底层理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拥有标准模块和标准功能的产品,具体有18个模块、77个标准功能,本身是产品化的平台,考虑了众多的行业和客户场景。
而之所以能够保证这些标准功能能够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与团队背景密不可分。在CEO何盛华看来,实践上,他们团队有近20年的工厂管理经验,对一线需求有着清晰认知。
理论上,工业工程是一门专业学科,数字化管理如何产生价值主要由工业工程的技术来决定。工业工程的技术包含生产计划控制、质量管理、库存控制、物流规划、系统规划,以及如何做系统仿真、系统工程设计、人机交互的设计等。工业工程是交叉学科,涉及到很多软性和硬性技术的结合,是专项的技术门类。何盛华和联合创始人宿文都是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和博士,对工业工程深有造诣。
第三,数益工联抽象了制造业的需求,认为虽然不同企业的业务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人员配置不同,但是其抽象的运营框架是一致的,因此其数据流和价值流是标准的,是可以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产生价值的。
简单来说,数益工联采用“物联+交互”的终端把这些离散型的制造设备联网连起来,然后在数字工厂平台上来进行全流程的数字化+精益化管理,并对数字化以后产生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而在具体的服务时,数益工联也并非只是扔给企业一套系统。调研制造企业时,数益工联团队会引导整个数字化工厂的规划、蓝图制订,帮助数字工厂落地产生价值。
在这样的打磨和服务下,数益工联目前已经积累了行业口碑和市场认可。
2021上半年第一代产品平台发布后,下半年数益工联开始陆陆续续落地了10个数字化工厂,平均交付时间是3个月。其中一个工厂客户,在交付四个月后,实现了21%的生产效率提高。目前,数益工联已交付的客户都继续增购。
2022年,数益工联会将目前已有的底座产品继续打磨迭代,并拓展至10+个行业,进一步通用化;计划推出100%标准化的SaaS产品,扩充产品线,把客户拓展到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并在第一批工厂落地;在数据分析层,数益工联将推出更多数据分析产品,能够融合APS、质量大数据分析、工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
何盛华认为,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已经渡过了7年的试错期,该进入到下一个数字化普及的阶段了,即能够计算出数字化到底能给制造业带来多少价值的阶段。
“都在说中国工业软件基础薄弱,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我们弯道超车的能力很强,3~5年内赶上去的概率非常大。”何盛华说,“从全球的制造业发展格局看,美国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尽管其有很强的IT技术能力,但缺乏应用场景的配合;日本近年来软件工程师短缺严重,软件开发的进度落后;欧洲是目前工业软件最发达的地区,但整体的软件开发速度和市场需求远不如中国。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波机遇。”
本文由公众号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C叔↓↓↓
白家食品|幺麻子|太美医疗|上美集团 联影医疗|卫龙|KK集团|路歌|汇通达 微创脑科学|健世科技|康沣生物|T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