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记忆|王子今:我们的《我们》

王子今 辛庄课堂 2022-10-15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王子今

西北大学学生办文学刊物《希望》,其实可以说是北京《今天》的兄弟刊。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就发表在《希望》上。方兢主编的这一刊物停刊之后,出现了学生办的诗歌墙报《我们》。

《我们》比较活跃的作者有张在明、蔡大成、徐进、陆中明、吕微、钟晶晶等。钟晶晶、吕微新编《〈我们〉诗存》称《我们》当时在西北大学校园形成的文化影响为“《我们》诗歌运动”。扉页题辞:“感谢/所有参与过/《我们》诗歌运动的朋友/献给/已故的《我们》诗人/陆中明、张在明、胡宽、徐进。”“《我们》诗人”中,我们班有两位。“胡宽”好像是中学同学,因为他年龄较小,并不相识。我们考古77班上,记得刘福德(后来他自己常写作“刘夫德”)也曾经“参与过”。但是和钟晶晶、吕微说起时,他们都不记得了。钟晶晶还寄来一篇诗稿的照片,以求辨识。署名“酉鸡”,诗题《幻觉》,诗末标记时间“一九八〇、九、十一、夜”。我发给现在加拿大的夫德,他予以否认。我又发去《我们》目录,问:“哪位是你?”他回复:“没收入。‘万事悔少作,念之伤人情’,翻出这些干嘛”。“翻出这些”有没有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会一样。然而看到放在面前的钟晶晶、吕微编《〈我们〉诗存》,还是会回想起当年的日子,回想起很多同学,包括夫德睿智的言语和羞涩的微笑。

近来读网上所见康正果对胡宽诗作的评价,内心颇多赞同。我没有直接“参与过”《我们》的创作、编辑和出刊。其实对其中许多作品看不懂,也并不喜欢。但是《我们》刊出,总会在前面站一站。如果说体会那文化氛围,与并非完全理解的激情和文采有断续的碰撞和交流也算“参与”,那么我也可以说曾经间接“参与过/《我们》诗歌运动”吧。

在这里,我还是愿意明确地表态:这是“我们的《我们》”。

春风里花儿自由开放。我们不一定喜欢每一朵花的色调和香型,但是我们喜欢它们热情洋溢、争先恐后地开放,我们喜欢春天。

不妨抄录在明的若干诗句,作为那个春天的纪念。

《给人类历史》



带着浑身的血污,你埋着头,蹒跚地前行。

从不反顾身后的脚印,你总把昨天隐入迷雾之中。

身后,横卧着死尸,路旁,伏跪着英雄。

人们纷争着给你定义,弄皱了多少个平滑的额头。

不息的长河,万能的修补匠,铁面的法官,任人装扮的姑娘。

你把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漫不经心,拖拖拉拉,用了一千万个冬春。你把人赶回兽群,迫不及待,严肃认真,只消一个黄昏。

……你粗壮的根吸吮了那么多的血泪,为什么总摆出一付冰冷的面孔。

我诅咒你,你这不结果的老树。

他的另一首诗《你是什么——和女儿的对话》,也是当年读过,有些感触,其中这样几句印象比较深:“我爱你天真,但又怕你天真。我盼你长大,但又怕你长大。……”

感谢潘阳的建议,特别要感谢钟晶晶、吕微费心整理多年前收存的资料,编印了《〈我们〉诗存》。让我们重新触摸当年朋友们的精神脉搏,感受那火一样的青春热情。他们还做了认真的校勘工作,使得这个文本具有了历史文献的价值。其中张在明《我为什么要参加竞选》、钟晶晶《“我们”竞选小组——钟晶晶日记选》、蔡大成《我的退学书》《我在西北大学的任性时光》、陆中明《就蔡大成退学写给西北大学同学的公开信》、方兢《〈希望〉停刊》、芦苇《〈开山鼻祖——胡宽诗选〉跋》、徐进《中国当代诗歌的无名牺牲者——记胡宽、老闷和“我们”社团》等等,都是珍贵的文化史遗存,值得爱重的思想史纪念。现在得以整理面世,实在是令人感动的事。钟晶晶、吕微附于书后的《〈我们〉之前,〈我们〉之后——再编后记》是用心之作,若干片断记忆,读来可以编连缀合,有了稍微清晰显现整体化的感觉。

我们学考古的人讲究地层学。钟晶晶、吕微的辛劳,为我们保存了埋藏在那个年代特殊地层中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标本。这样我们在腐叶和死灰之外,还可以体会到智慧与激情的闪光。

陆中明、徐进和张在明如果能够看到这本钟晶晶、吕微用心编订的图文并茂的《〈我们〉诗存》,该有多好!

今天六一,再诵读一遍在明发表于《我们》的《和女儿的对话》诗句:“我爱你天真,但又怕你天真。我盼你长大,但又怕你长大。……”

2022年6月5日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权力的黑光》《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学术专著50余部。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更多文章)

西安记忆|王军:弄潮儿刘安

西安记忆|冯仑:公益天下(连载之四)

西安记忆|冯仑:被企业家,被“九二派”(连载之三)

西安记忆|冯仑:学者、对策与幕僚(连载之二)

西安记忆|冯仑:一边折腾、一边琢磨(连载之一)

西安记忆|韩茂莉:在西安读书的日子

西安记忆|张维迎:来到西安,告别西安

西安记忆|李常茂:苦涩的回忆

西安记忆|杨争光:追思、怀念我心目中的吴天明

西安记忆|邢小利:伟大的民间思想家杨伟名

西安记忆|阮洁  邢小利:陈忠实在八十年代

西安记忆|张艳茜:八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路遥

西安记忆|周友朝:我眼中的吴天明

西安记忆|葛岩:1970年代西安的地下读书活动

西安记忆|邢小利 阮洁:新时期陕西作家与陕西文学


关注辛庄课堂公众号

领略更多“西安记忆”篇章




BOOK



往期精彩文章

黄怒波:企业家要懂大势要认命,但绝不能认怂

西安记忆|王军:弄潮儿刘安

张维迎:法治国家与国家法治

西安记忆|冯仑:公益天下(连载之四)

西安记忆|冯仑:被企业家,被“九二派”(连载之三)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