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知远:人聚在一起,一定会有新的可能发生

看书的 安邸AD
2024-10-05




许知远爱书店,他说自己的人生都是被书店所塑造的,他曾在书店度过了很多无所事事的时光,买书、看书的时候,在那里碰到了一些同学。后来他们与许知远变成闲聊的伙伴,为他打开了一个一个新的世界。书店给人的印象是有旧旧的木楼梯,它没有图书馆的安静氛围和奋进感,你可以坐在地上,倚在书架旁,随便地迎来某种“意外”。


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访谈节目《十三邀》主创。



所以当时机到了,许知远希望也能够为年轻一代创造这样的空间。比如在北京檀谷的这家书店,当周边中学、 隔壁小区的孩子们顺路来到这里乱翻书,他们或许也有机会遇到点什么。时机的另一部分也源于凝滞带来的思考。许知远与建筑师庄子玉开会,随心为檀谷店总结出三个词:“自然的、逃离的、文艺复兴的”。“文艺复兴”是单向空间一贯关注的。“现在大家也在找新的生活智慧是什么,新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处在一个对人生意义的寻找的复苏过程中,”许知远说。从需要加速,喜欢讨论“内卷”这样的词汇,到渴望惬意的生活,对很多人而言,之前的那种生活方式都似乎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点。而一个山间的书店,便是一个可供大家讨论这些问题的场所。 

许知远站在单向空间∙檀谷店的二层,北京西郊的远山是书店的背景。书架、楼梯边都安排有各式桌椅,在任一位置落座,都能一睹山景;露台上也设有休息区,读者可以走出去,一边读书一边喝咖啡或啤酒。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附近,山谷和山景令许知远很兴奋。一间面对着山的书店,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发生。等整个园区完工,书店的内外动线才算真正完整。人们到访时,会先走一小段,拾阶而上。进入空间,第一眼看到的会是书的区域,然后是咖啡厅,最终是小酒馆。小酒馆与街道半开放式相连接,舒服、活跃。读者驱车一小时前来,在多重可能性和社交程度中做选择,坐下来与自 己或朋友度过一段时间后,晚上依然可以回到城市。而这种逃离相对小型,也很轻量。在这里,“逃”不是一个高成本的决定,不需要舍弃太多东西,我们只是从案牍劳形中站起,来到自然里,更新一下自己的心绪。

在和建筑师庄子玉沟通时,单向空间管理合伙人、文化空间事业部总经理武延平 提出一项诉求:这家书店需要一个能“一键式打卡”的地方。最终,单向空间标志性的人文地图被安置在书店的阶梯两侧。不以常规的门类,而是以 单向空间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为脉络,店内的书籍被编入各种榜单。武延平说,希望用这种方式拉近各类书籍和读者的距离,让书被看见。 

在许知远看来,在这间书店中,书除了是文化产品本身,也是一种介质,用来促成人与人的相逢。“一旦人相聚在一起,一定会有意外发生,一定有新的可能性。单向空间始终对这种可能性特别感兴趣。相逢所蕴含的情感和想法的浓度与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人是非常需要那种具体的相逢的,”他说。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书店也在作为主角与读者发生着相逢,诞生了一些有温度的亲密故事。在单向空间檀谷店中,就有一位“榜一大哥“(这是店员们对他的爱称)。那位男士总会出现在这里,书店员工见到他也会和他聊聊。有一天,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第一时间就带着箱子过来了。他并不住在附近,但就是很喜欢这儿。


建筑师柳亦春创作的 “大谷仓”是单向空间·良渚店的所在地。武延平说,当进入这样有力的空间,他们不想和建筑做任何对抗。书更多以软装形式在里面出现。未来,这里或许为成为一个客厅式场域。有形和无形的内容在这里 都是可编辑、可变化的。 

从设计到书籍分类的角度,单向空间的书店都是“非标准”,不自我复制的。在“无为而治”的磨合与耐心里,在流动的时间里,许知远相信每一间书店都会在当地长出自己的样子。在良渚,许知远希望那家空间的实验性能够更强。它是可编辑的,像一个舞台一样,未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单向空间∙良渚店所在的“大谷仓”由建筑师柳亦春设计。在这里,清水混凝土 和传统的大屋顶、梁柱结构结合。建筑师希望以这栋建筑回应良渚,以及良渚代表的悠远文明。 

同时,它在适应作为一个景点式存在的现实,在适应如何驾驭建筑本身的强大骨架。而佛山的书店,则与许知远想象中的“南方”有关,与武侠有关。“南方给人的感觉有点潮乎乎,黏糊糊的,又有一种轻微的叛逆的声音,它跟北方拥有完全不一样的叙事。” 

檀谷单向空间,©朱雨蒙。


春天时,单向空间在檀谷所在的山谷举办了“单向青年节”, 日程包括圆桌沙龙、开放麦、山谷骑行、露营等,而同主题但带有 南方特质,和在地文化相关的聚会也在佛山店发生。“青年的”似乎一直是单向空间的定语之一。许知远说,他也并不一定非要面 对年轻人,他所渴望的不是年轻的年龄,而是年轻的心灵,以及其 中的开放性、尝试性和意外性。“我们这里摆放着沈从文或者梁启超的书,他们也是‘年轻人’,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年轻的灵魂。他们可以穿越时代到此刻。” 当来到南方,许知远认为咏春很年轻,李小龙很年轻,所以在单向空间的佛山店内,可以找到一个木人桩。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把木人桩涂成粉色,呼应那个充满生命力的时空。 

在山谷里的这样一家书店,有效思考和无边际的幻想都是 适合做的事情。于是我们也讨论起未来,以及我们的“精神绿洲” 在未来的存在可能。许知远说,他感觉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包括现在,大家都高估了未来。“历史不是线性的,未来不一定更快、更高、更强,未来是另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深深地扎根于此刻,扎根于过去,”他说,“时空是很妙的,它更像一个循环,所以比 起未来,过去更吸引我,比如我常想回到‘五四’,想回到明朝末年,想回到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里面的那个时代看看,因为它们对我来说像另一种未来。”而单向空间试图创造的未来,似乎就是以过去作为参照的——“大家是在循环的时间里,找到一个自己渴望的时空。” 

单向空间∙檀谷店的小酒馆以半室外的形式存在,与街道产生一种关联。人与人既可以产生聊天的松弛感,也保有一定的私密感。

如果暂时放弃宏大的思考,在山谷的水汽中,在树下的小酒馆吧台回到“最小单位”,许知远的理想时空会是什么样?他打算先赖一个半小时的床,中午起来喝杯咖啡听听音乐,无所事事地待一段时间,下午出来喝咖啡读书,从三四点钟开始喝酒,然后开始写作,“如果能够非常顺利地写出三千字,两千字也行”,写到七八点,充分感觉到自己完成了一部分事情,就可以去跟朋友闲逛看看演出了。看起来日常,但依然是理想,许知远说自己经常做不到这种状态,“做不到的原因是下午要把东西写出来,那是最核心的问题。” 



东京单向街书店 One Way Street Tokyo, ©朱雨蒙。

2023年的冬天,位于东京街头的最新的“东京单向街书店 One Way Street Tokyo”也正式面世,同样由AD100建筑师庄子玉设计。在日本东京这个几近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城市;银座,又是东京最忙碌集中的区域之一。在这样具有嵌入感的场地之中,建筑师实现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感的转换。



摄影 |林半野(许知远肖像、檀谷空间)、

郭一(良渚空间)

造型|佩佩 

撰文 |闫夏

编辑|余雯婷 

新媒体编辑 | 唐颗

视觉设计 | 舒宁

郝景芳:在大理办书院的科幻作家

曾梵志:闭上眼睛,依旧“闪烁”

AD Conversation|专访隈研吾:至简,极多



点击上图

直达订阅小程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